返回999.林下何须问(1 / 1)我是跟风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现在对李世明老说,重点不是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些话就是“临终遗言”了。

李世明老泪纵横,上前握住独孤皇后的手柔声说道:“你不要想那么多了,好好养好身子。”

独孤皇后喘息着说:“陛下,臣妾恳请您恩准。”

李世明不断点头:“准,观音婢说的,李二都同意,全都同意”

独孤皇后笑了起来:“来人,取本宫的凤冠凤袍,替本宫上妆。”

说这些话的时候,独孤皇后神采飞扬,哪像一个病重之人?

李世明正待阻止时,独孤皇后笑着说:“教坊新作了几支曲子,臣妾请陛下一同观赏。”

和大多数妃嫔不同,皇后唯一的爱好只有读书。过往两人在一起时,都是共执书卷,各抒己见谈论古今之事。主动邀请欣赏歌舞,这还是第一次。

乐曲声起,李世明微微皱了皱眉。

皇后笑吟吟地问道:“陛下,怎么了?”

李世明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一听就又是拍马屁的那种,实在无趣得很。”

皇后笑意更甚,示意乐曲停下:“要不,来一曲秦王破阵乐,臣妾陪陛下舞上一段?”

李世明大喜,拍着巴掌叫了起来:“好,这个好!难得皇后今天这么好兴致,李二岂敢不从?”

见他耍贫嘴,皇后娇羞的横了他一眼。

李世明心中漾起层层水波,一如二十三年前那个晚上。当时他掀开盖头,就是这样一个“白眼”,开始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人生。

那一年,他十六岁,她十三岁。

一声笙响,乐曲第一部分升帐开始。独孤皇后舞动水袖。

看着妻子俏丽如初的侧脸,李世明思绪万千。大业十二年,夫妻二人随父赴太原任职。年仅十七的她成为了当家主妇,李家的威望和独孤氏的仁德,随着玄中寺的钟声向四周传扬。

曲子第二部分列队。李世明拔佩剑而舞。

大业十三年,李渊父子晋阳起兵。

告急声起。夫妻二人对视一笑。

大业十四年,李渊称帝,改国号。是时,天下正处于各路反王纷争之中。

赴战音来。夫妻二人翩翩起舞。

李世明四年间平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诸路反王。

与此同时,皇帝、太子、齐王以及后宫妃嫔均与秦王李世明生出嫌隙。独孤氏一如既往时常入宫孝敬公公并四处活动。最终李渊未对李世明下死手,为秦王府绝地反击赢得宝贵的时间。

“叮!”

一声脆响,被李世明摔在地下的宝剑一折两段。

乐曲戛然而止。乐师们跪在地下,低着头惶惶不安地相互打量。接下来应该是整部曲的高潮破阵,圣上怎地脸色铁青?

独孤皇后挥挥手,示意所有人退下后,缓缓走到李世明身边。

“秦王破阵?破的什么阵?”李世明突然吼了出来:“到最后,破的是自家人的阵,斩的是一母同胞兄弟的首!观音婢,我难受,我真的好难受啊。”

独孤皇后心中一震。“观音婢”是她的小名,现在这个世界上能这么叫她的,也只有眼前这个男人了。

“你知道吗?”李世明柔声说道:“其实我只想当一个秦王。我不要去破什么阵,只想和你每日厮守。”

独孤皇后抱住丈夫,默然不语。

“可是因为战功太高,封了天策上将。”李世明话语间充满无限的讽刺:“那可是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啊!”

独孤皇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从那一天起,我就没了退路。”李世明蹲下身,十指插进头发中:“我老爹、我大哥、我弟弟,你的舅舅、哥哥,还有我那些割头换颈的兄弟,我们所有人,都没了退路!”

独孤皇后把他的头抱进怀里:“是非对错,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

李世明抬起头,泪眼朦胧地说:“幸好,还有你。当世上每个人都在仰望我飞得多高,还有你日日夜夜担心着我会不会掉下来。”

独孤皇后嘴唇印在李世明额头:“那当然了,我们是夫妻嘛。”

李世明的目光落在皇后腰间。这是当年玄武门事变她送自己出门时,拿着的装着毒药的香囊。当时她的原话是:“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前年因皇后气疾,在九成宫避暑。夜里柴绍等人突来告变,李世明穿盔甲而出。皇后不惜病情加重跟随而出,一直紧紧抓着这个香囊。

今天独孤皇后这么做是怎么回事,李世明哪里会不知道?他将帽子一把丢在地下,扯散头发,握住皇后的手说道:“观音婢,你看,李老二好可怜的。你不能丢下他,不能,不能”

皇后激动间一阵气喘。李世明狂吼道:“太医!”

示意太医宫女等人不用管之后,皇后才缓缓开口:“陛下,臣妾今天请你来,除了刚才的话之外”

“我不听!”李世明捂住双耳,用力左右摇摆着头。

“陛下,臣妾也不舍得啊。”皇后摸着李世明的脸颊说:“奈何天命如此”

“天命?朕就是天子!”李世明双目赤红,额上青筋根根虬起。

皇后抓住他的手腕:“难道你真的连我这点话都不肯听吗?”

李世明如遭雷击,跌坐到地下。

独孤皇后勉力收起心神,强挤出一个笑脸:“陛下,臣妾今天想说的,是关于陵墓的事。”

李世明泪如雨下:“只要你喜欢,什么都依你。不过你说漏了一个字。应该是,我们的陵墓。”

“陛下!”独孤皇后扑进李世明怀中。

李世明目光呆滞地说:“你说将来咱们两住到哪里好呢?”

独孤皇后脑子里又出现了无数次幻想过一个场景。

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两间茅草屋。草屋外围,是一圈半人高的竹篱笆。清晨,李世明扛着锄头出门,身后跟着拖着条鼻涕的小家伙。

目送他们父子出门后,自己返身回屋。院子里,家里那条叫“富贵”的小黄狗正追逐着被儿子取名叫“红冠子”的大公鸡。眼见就要追逐到那一排就要开了的菊花边,她赶紧呵斥了几声,鸡飞狗跳稍稍安静了下来。刚刚学会走路,口齿还不清楚的女儿,跟着那几只正在觅食的母鸡,学着它们“咕咕”的叫声。她拉上女儿的小手回到堂屋中,走到角落里摆放的纺车边。

想到这里,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皇帝怎样?皇后又怎样?这种幻想对他们来说,只是奢望。别说活着不能,死了也不可能。皇家陵墓,风水排场都和国运相关,岂可草率从之?

“陛下,”独孤皇后笑了起来:“这花花江山,都是我的夫君一寸血一寸土打下来的。我想看着这长安城,一天比一天繁华我想看着这天下,看着我们的儿孙世代永昌!”

李世明流着泪笑着说:“好,好,世代永昌。”

独孤皇后嘴角露出有如上弦月般的笑容,一如嫁给他的那天。

整个立政殿里回荡着李世明撕心裂肺的咆哮声:“朕是皇帝!至高无上的皇帝!朕不许你死,不许!”

“观音婢!”李世明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声。

“母后!”“娘娘!”“妹妹!”“皇后!”

在众人的叫声中,一代贤后离开了这个让她无比留念的人世间。

第二天。

“孤王不用多说了吧。”李经眼睛肿得像个桃子。

独孤皇后死后,李世明伤心欲绝,皇后丧礼的事情自然落到了李经头上。

这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是因为尽管独孤皇后本人要求薄葬,但国母下葬,各项礼制决不可缺。说简单嘛,是指的礼部会把葬礼过程中的各项流程和礼仪搞得清清楚楚,不需要李经在这些繁文缛节上过多的操心。

礼部官员奏报了两句,李经就摆摆手,示意这些事情后一步谈。当前最主要的,还是确定陵墓的事。

前段时间圣上已经派阎本德李淳丰秦晓鸾去查勘,但还是算不上正式确定。

阎本德和李淳丰对视了一眼之后开口问道:“殿下,圣上的意思”

李经难得动怒了:“这种时候,父皇还能说出什么意思?!”

他发火是有原因的。李世明一直到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来。

李淳丰见状,赶紧上前解释:“太子息怒。阎大人是想问一下,是不是确定召陵了。”

李经黑着脸沉默了好一阵。自上次皇后病重,李世明就做出了这个安排,基本已经确定了召陵。事实上,自初步定下来之后,那边已经开工了。十几天前也专门下诏将荆州秦家班的工匠调过来,也是为了加强建设的力量。应该来说,这是确定了的事情。

不过,阎本德等人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再确定一下也不为错。可问题在于,父皇现在完全无法接受皇后仙逝的现实,若不是李经兄妹三人苦劝,昨夜他还要留宿皇后寝宫。如果现在去问,被骂得狗血淋头不说,也是更深一步的刺激他的情绪。

礼部侍郎上前奏道:“依臣所见,不如这边赶紧施工,到时候如果圣上有了新的旨意,再行营造也没问题。”

阎本德面露苦色地说道:“恐怕不太可行。”

皇家陵墓营造,属于是“重点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还需要不短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帝王都会早早的确定并营造自己的陵墓。不过,“帝”和“后”在规制等各方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皇后的陵墓就不会很早确定。不是说朝中缺了这些钱和人,而是其中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举个例子,万一皇后被废了呢?

因此通常来说,都是在皇后身体不好,或者是年迈之际才会做这件事。可问题在于,独孤皇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后,对包括李世明在内的所有人都隐瞒着自己的病情,二个多月前李世明才知道,时间上本来就非常仓促了。

其实正常来说,就算同时修建两个陵墓问题也不大。可李世明确定的是“依山为陵”。凿开山体修建陵墓的难度,就远远大于在地下开挖了。

现在时间这么仓促,虽说可以调配到许多人力,但娴熟工匠却没有那么多。

与此同时,皇帝寝宫内。

看着躺在床上虚弱无力的皇帝,一众大臣相互使着眼色,都不肯上前。最后,郑国公上前奏道:“陛下,皇后乃奉天命归位,您也不要过于悲伤。”

李世明挺身而起,指着鼻子怒骂道:“死的不是你老婆,你当然能这么说!朕难道不知道是天命,不得不割情吗?就公而论,没有她,哪来的这什么贞观盛世!咳咳咳”

独孤无忌走到床边,拍着李世明的背心,涕泪横流地说:“陛下,节哀。”

李世明大叫一声“国舅”,抱着独孤无忌,两人哭成一团。

独孤无忌连咽几口唾沫之后说道:“陛下,皇后的后事如何处理?”

李世明喃喃地说道:“我怎么忍心”

说到这里,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好一阵之后,他拿过枕边的纸,自顾自地读了起来:“上苑桃花朝日明”

这是独孤皇后当年作的一首诗,全文是: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李世明喃喃地说道:“林下何须问林下营山为陵,诏令子孙永以为法!”

众臣点头应喏。

李世明大声喝令:“取纸笔来。”

宫人奉上纸笔,李世明提笔挥毫,快速写着。

众大臣在一侧,见到内容之后,不由得心里纷纷打鼓。李世明亲手所写的,是为独孤皇后撰写碑文,这与“夫不祭妻”的礼制不合。

不过现在圣上伤心至此,也不敢这时候劝阻,好在现在还不是正式颁布,只能这两天另外找机会了。

但看到碑文最后的内容,所有大臣脸上都变了颜色。独孤无忌更是上前劝道:“陛下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