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这轿子是浙东那民间嫁娶的轿子样式,你们汉人嫁娶不是还有凤冠霞披吗?”
“本王听说你们汉人有个传说,宋徽宗曾经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她们出嫁的时候,可以享受半副銮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轿上可雕鸾画凤的待遇。”
胤禛的语气顿了顿。目光掠向那顶花轿。
“本王记得年氏之祖母,似乎就出自浙东望族”
胤禛甚至已经替年遐龄想好了无懈可击的借口。
“王爷,奴才今日来是有要事!”
年遐龄顾不上那让人瞠目结舌的花轿了,将来意一五一十的告诉雍亲王。
他觉得王爷定不会荒唐的相信那些道士的胡言乱语。
加上年糕已经属意十四阿哥,雍亲王又如何会不计前嫌的施以援手,于是忙不迭开口祈求。
“王爷,奴才四十好几得了这么个老来女,奴才已经白发人送…”
“好!”
“奴才求…哈?”年遐龄以为自己听错了,没想到王爷竟然一口答应了。
“百家衣拿来!速去速回!”胤禛见年遐龄还站在那发呆,于是开口催促道。
年遐龄从身后的包袱里取了一件打满补丁的百家衣。
雍亲王甚至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径直换上那破破烂烂的百家衣。
黑袍道人,胤禛心想定是那该死的魔尊,他既是想羞辱他,让他穿乞丐装挨家挨户乞讨百家米,那就让他如愿吧。
怕什么?反正再丢人现眼泯灭良知的事情他都做过。
年遐龄此时还觉得如梦似幻,领着王爷上了马车,一路狂奔来到京郊农村。
这百家米不好讨要,大师说的百家米可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剩饭。
而是百姓给乞丐施含时,将米倒进乞丐带来的布袋里,又从乞丐的米袋中抓回一小抓米,珍藏起来。
遇到家里孩子有病时,煮粥喂之,民间认为这是“功德米”,即做好事的米,借众人的功德,可祛病免灾。
若能请来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夫妻恩爱,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有福气的全福老太太烹煮百家米,更能消灾弥祸,驱邪避凶。
无边丝雨细如愁。
南郊的村子里,一老者领着自称是他女婿的年轻男子,穿着百家衣,给他闺女挨家挨户讨要百家米。
大姑娘小媳妇本不想将珍贵的百家米给陌生人的,可却都没出息地沦陷在那家女婿的俊朗不凡中。
乖乖,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芝兰玉树的男人,最后就像着魔似的,心甘情愿地将百家米奉上。
接过百家米,穿着粗布麻衣的胤禛不忘回之以浅笑感谢。
而年遐龄则跟在王爷身后,每讨一家就用红头绳打个平安千千结。
年遐龄看着高贵的雍亲王为了年糕,竟然对那些出言不善的刁钻市井小民低下头颅,心内五味杂陈。
从前总觉得四皇子不近人情,可如今…
年遐龄暗暗决定,年家的掌上明珠若要嫁人,雍亲王定是不二之选。
与此同时,十四阿哥却对那些神棍谎言嗤之以鼻。
胤禵猜想定是有人想要整他,所以才想骗他穿乞丐的百家衣沿街讨饭。
这荒谬的事情若被皇阿玛知晓,定会觉得他不够睿智。
他决定花重金寻些有名望的大夫来给年糕看病。
至于求百家米?算了吧,他可不是没脑子的蠢货,才不会轻易中计。
朝来寒雨几回眸。
傍晚时分,胤禛将放在红布袋里的百家米交给年遐龄。
还不待年遐龄开口感激,雍亲王就跃上马背一骑绝尘离开。
年遐龄泪目的看着王爷消失在眼前,于是匆匆赶回府里。
将百家米交给请来的全福老太太亲自烹煮,年遐龄正在焦急等待,门房来报,说雍亲王府的苏公公送来一个好大的箱子。
年遐龄亲自去将苏公公和大箱子迎入府中,旁敲侧击才知那万工轿原是王爷打造来娶年糕的。
他用的是娶,雍亲王已有嫡福晋,他用娶,就是以侧福晋之位求娶年糕。
侧福晋虽然也非嫡妻,但却是能入皇家玉牒,受后人香火祭奠的。
“爹!”此时年希尧满眼喜色的回来了。
“百家米呢?”年遐龄看着儿子两手空空还这么高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儿子有更好的消息!十四阿哥允诺要向德妃娘娘求恩典,纳咱年糕为格格,替年糕冲喜呢!”
“呵呵……”年遐龄看着那硕大的檀木箱子若有所思。
“拒了!年家的女儿绝不为无名份之妾!”
年遐龄愤愤不平地说道。
“冲喜?也好,若这百家米不起作用,咱就试试冲喜的法子!”
厨房里的粥熬好了,年遐龄迫不及待的端着粥来到闺女屋里,与那拉氏一起伺候女儿喝粥。
服下粥之后,全家老小不约而同,静静地守在年糕床前。
可从天黑等到天亮,却依然没有任何动静,就在年遐龄抱着女儿的胳膊痛哭流涕的时候,忽然脸颊被微凉的手抚慰。
“爹,我回来了!”年瑶月泪眼婆娑的看着老态龙钟的爹爹,恍若隔世。
“啊!我的女儿啊!”那拉氏嚎啕着将女儿拥在怀里。
没人发现此时的年糕眸子里没有丝毫青涩稚嫩,而带着凝练与睿智。
那是看尽千帆过尽后的成熟与稳重。历经磨难后的恬静与豁达开朗的眼神。
年瑶月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雍亲王府里找四爷。
但却连门都进不去,她被四爷给拉入黑名名单了,拒不相见。
心里委屈,当年若不是他亲手灌了孟婆汤,她又如何会忘却前尘往事?
虽然喝孟婆汤是为何养魂,可年瑶月心里一点都不乐意,这傻男人就不怕她无法恢复记忆,彻底变成别人吗?
连着一个月,年瑶月每天都去王府找四爷,却总是被拒之门外。
她并没有半点气馁,毕竟四爷等了她那么多年,她只是等一个月而已。
可总是见不到他怎么办?她快疯了!
最后一跺脚,随便到街边喜铺里买了一张喜帖,借了店家的笔墨写了一张合婚请帖送到雍亲王府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