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衡以为朝会又会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争吵,而正与他的想法相反,朝会很是安静,在谈及谁任祭酒这件事情上,太尉蒙恬与左右丞相李斯,冯去疾三人的意见,高度的吻合,甘罗为祭酒。
蒙恬没有这种心思,背后少不了蒙毅出谋划策。
蒙毅在朋友面前,在朝堂前是两个人,同一副面孔。
有这三人背书,毫无疑问甘罗背推上了祭酒之位。
毕竟谁都不是李斯,而他们三人也不会是王绾。
当初李斯与王绾争正统,分封还是郡县,两人各执一言,最后王绾败了。
王绾并非是败给了李斯,他败给了始皇帝。
在朝会开始之前,皇帝心中就有了定夺,他不说,只是想看看朝中大臣的意见而已。
李斯知道皇帝想着什么,于是郡县制为正统,他虽不算赢,但也踩着左丞相王绾从廷尉走到了丞相之位。
而这一次也一样!
在始皇帝未接见甘罗之前,是李斯与蒙恬争。
一个是朝中的左丞相,另一个是太尉。
秦制虽有太尉,但此前未曾有人任职,彼此将蒙恬自上郡调回来,给了蒙恬太尉官职。
虽说太尉掌兵事,可兵权不在蒙恬,在皇帝,但无人可忽视蒙恬的身份和力量。
李斯就更不用说了,统一六国,皇帝尊号,推行郡县制等等一系列事情他都有过参与。
他下了注,从未输过,一步步从议郎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他如鹰隼一般,谋而后动,出则必中。
他在朝堂上很少发话,但每次开口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名义上虽不曾结党,但反抗蒙恬提议的不就是他的同党吗?
蒙恬推荐的人是谁?
儒家的孔鲋,墨家的钟无昧。
公子扶苏崇尚儒术,若是孔鲋为祭酒,则学宫中以儒为优,儒生任职,自然也会扶持推上儒术的扶苏,两者相合,恐怕扶苏是死而不僵,又可能杀回始皇帝的视线之中。
然后是钟无昧。
扶苏虽说不上推崇墨家,但也说不上反感,这帮人于国有用,他们制造的器物能改变农耕,能改变军械,能改变一个国家。
以钟无昧为祭酒,倒也能说得过去。
钟无昧入了终南,只怕又会是墨家之学盛行,而诸子学问次之。
这会让他们那帮研修律法的官吏惶恐不安。
明面上虽然是在推荐终南学宫祭酒,但实际上却是学术争锋。
是法家与儒墨诸子之学的争锋。
是正统的争锋!
始皇帝崇尚法家,以法治秦国,推行律法,教化天下黔首。
朝中大半文官,都是读韩非的,你让一群读论语,春秋的儒生,墨者来代替他们,他们会如何想?
自然会是不情愿!
蛋糕就这么大,何必分你们一杯羹!
于是争论起。
李斯执反对意见,其他文官也跟着进言,于是在始皇帝沉默的冷眼旁观之下,事情愈演愈烈。
于是,就有了白衡今日误以为朝中会争个不停地时候,出现的这种让他有些不适的诡异的意见统一的情况发生。
与其说是李斯和蒙恬他们意见的统一,不如说是他们两人的一种妥协,不是他们选择了甘罗,而是始皇帝选了甘罗。
自此,甘罗成为学宫祭酒成了无可争议的事实。
你要说甘罗够不够资格,他够!
不论是名声还是本领,他都够。
卜居书斋让天下多少读书人承他一份情。
他上位倒是没有多少人反对,只是白衡觉得好没意思。
朝会上,这些人吵架也算是他上朝时的一件趣事。只可惜没有碰见,这被他引为一件憾事。
祭酒之事算是告一段落,之后便是增设博士。
博士即博学之士的意思。
这批博士,会成为终南学宫的第一批老师。
各家的“子”当然不是博士,他们只是一个象征,也可以看作算是祭酒,一派一学的祭酒。
此刻咸阳城中儒、名、法、墨、阴阳、、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入了终南学宫之后,各领一二楼阁以为学院,可招收弟子。
终南学宫循稷下旧制。
“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
皇帝或是士大夫有无法决断之事,都可入终南学宫去,去询问这诸子百家的意见。
学术开放,兼容百家之学,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当然,这是在不涉及六国遗民之事的情况下才有的言论自由。
当年稷下学宫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成为百家争鸣的一种象征。
白衡听得晕乎乎的。
主要进言的多是李斯与蒙恬。
蒙恬一改常态,与李斯侃侃而谈,唇舌交锋丝毫不逊色于李斯。
只可惜最终李斯和蒙恬的意见一概不被采用。
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反转。
始皇帝似乎想要自己去见识见识学宫中的百家学问。
于是,朝会之后就有一道诏书发给了诸子。
具体内容白衡却是不知,他下了朝,也就回了家。
和衣尚未躺下,就听见耳边有铃声响起,他急忙从袖中空间取出那一枚铃铛。
而后一团云雾浮现,云易自云雾之中走出,手中拿着的是始皇帝的诏书。
“泰山府君印”
白衡接过那份诏书,便瞥见最下角刻着的小小的印玺。
印玺刻的字简单明了,泰山府君印。
泰山府君是谁?
他是泰山的人神化。
人死而魂归泰山,经由泰山府君审判,最终会决定你是否轮回。
这就是泰山府君。
“府君为酆都之主,何故如此惊讶!”
云易缓缓说着。
“还真不知道泰山府君是酆都之主!”白衡心中腹诽,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会知道。
云易又从中取出一份诏书:“这是府君让我交给始皇帝陛下的,希望你代为传送!”
白衡将之收了起来,有些好奇,拿过来时余光一直往里面瞥。
“不用看了,府君听闻有学宫名终南,集百家之长,所以想派出一些勾魂使入内学习,希望始皇帝陛下同意。”
“勾魂使?”
白衡有些惊讶,勾魂使也想入学宫学习的吗?
诸子百家这么多人死了不都去了酆都了吗?你们哪里的人,都足够开另一间终南学宫了好吗?
而且会比终南学宫更好才对。
“人死如灯灭,灯灭了,再点燃也不会是同一束火焰了,人之魂魄也是如此。”
云易看出了白衡心中想法,于是向他解释道:“人生有天地命三魂,死后天命二魂消散于天地,独有地魂得以进入酆都。”
“天魂主因果,它承载人体的因果业障。所以失了天魂,会被业障所吞噬反噬,世间妖魔多生自人的天魂。”
“也就是说,世间大多数妖魔是人之天魂消散于天地而沾染业障之后新生的生命,出于人?”
云易点点头。
白衡怔怔出神。
妖魔出自于人,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联想到定阳城上赶尸人死而复生之事,倒也勉强能够接受。
“地魂主生死,世间游荡人间的魂魄多为地魂,地魂会因为生灵的七情六欲而污染,会因为凶煞之气而性情大变,成为凶鬼恶鬼厉鬼。他们并无生前智慧,只遵循本能,因为失了承载智慧,行动,记忆的命魂。”
“你的意思是,人死之后,记忆和智慧会消失,他们像是新生的婴儿一样,若停留于世,就会被人心所污染,进而化为凶鬼恶鬼?”
这不就等同于孟婆汤吗?
只不过无需过奈何桥而已。
“那因果业障呢,没了天魂,业障没了承载之处,岂不是会附着于地魂之上,是了,所以入酆都,需要受刑!”
云易也曾施展过这样的法术,以玄天鉴测人的业障,然后判断他要受何等刑罚。
“那你们呢?勾魂使应该也是地魂才对,你们入了人世,就不怕被人心所污染,从而被炼气士斩于阳间?”
云易点点头:“勾魂使的确也是地魂,但地魂之上生出了命魂,又有玄天策。”
他抬起玄天策说道:“此物可视为我等之天魂,可承载因果,也可以使我们身处人世而不染人心诡谲!”
“更何况有第三境第四境的炼气士死后,是以阴神阳神入的酆都,自然不会被这些业障因果所反噬。”
说的也是,白衡还想发问,而后云易手中玄天策忽然大放光彩,他目光往远处一扫:“我还有事,你早些将诏书交给始皇帝陛下,得了回复,记得摇铃寻我!”
说罢,云易的身子就消失在白衡眼前。
白衡掂量着手中的竹简,然后走出了街道,入了王宫,面见始皇帝。
“泰山府君想派人来阳间学习?”
始皇帝手下手中用来做标注的毛笔接过白衡手中的泰山府君的请求看了一眼,然后举起毛笔,在竹简上停留了许久,最终画了一个圈。
一瞬间,这竹简隐隐生光,仿若吞噬了某些东西一样,内敛于竹简之中。
“拿回去吧!”
白衡接过竹简,道:“陛下的伤?”
他压低着声音,唯恐让门外的赵高听见了。
“朕无恙,听闻你昨日去了终南学宫,可否为朕说说……”
秦国炼气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