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陈子平就已经起床洗漱完毕。
等待邓海亮的马车到来,一同出城慰问难民。
其实昨夜陈子平回到客栈之后,也对邓海亮的身份感到很是好奇。
便也曾暗中询问过小二等等一些消息灵通的本地人。
随后才得知,原来这邓海亮同样是做商行贸易的行当,而且在当地赫赫有名!
他自己白手起家,打拼数十年后创建了一个名为“四海商行”的商号,确实算是家财不菲。
只不过他这间四海商行和聚宝斋那种专门运营奢侈古董、金银首饰的商行不同,
他主要经营的都是些绸缎布匹、酒水之类的日用杂物。
虽然货物零散琐碎,但整个南阳县城大半的店铺都得从他这里拿货,也算是颇有几分影响力。
况且邓海亮为人正直仁义,时常有救济灾民难民之举,在坊间民众口中也被称为邓大善人!
能结识到这样的朋友,陈子平心中也是欣然欢喜。
可是奇怪的是,当到了约定的时间时。
邓家的马车虽然是来了,可邓海亮却并没有到!
经过马车那名随从的报信,陈子平才知道原来邓海亮是昨夜新买了一批粮食要安排。
他此时正忙着去调度人手,准备待会在北城门外设立粥摊点,给难民们发放救济粥粮。
由于事情繁琐杂乱,需要商行行长邓海亮亲自主持才能有条不紊。
可邓海亮昨夜却答应了与陈子平一道出城的约定,
于是便特地派人来和陈子平道歉,同时让其提前接送陈子平出北城门。
“事情就是这样的,我家行长吩咐过了,让小的先把陈公子您送出城外,而他则得稍等一段时间才能抽空出城。”
听到随车的管事朝自己解释事情来由并道歉,陈子平也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邓兄生意做得那么大,俗事缠身无法走开也是正常的事,都是能理解的。”
“咱们先行一步,也无大碍,走吧!”
说完之后,陈子平便抬步乘坐了马车,很快就驶出了南阳县城。
马车才刚出县城北门不远,陈子平就开始看到难民们的身影了。
在官道两侧的荒地,可以看到有些身体强壮些的难民们,可以用竹子茅草搭出个简陋的窝棚避寒。
而那些身体虚弱,没有力气的难民们,只得蜷缩着身体躲在稍微能避风一些的地方躺着,连动都不敢多动弹。
因为肚中饥饿难耐,没有能量补充,越是动弹就越是消耗身体热量,就越会感到饥饿。
倒不如直接躺着一动不动,还能稍微节省几分体力!
当陈子平乘坐着的马车从他们身边经过时,这群难民们根本无动于衷。
就算偶尔有一两个人的眼珠子撇过来,目光中也没有一点精气神,满是颓废沮丧的感觉。
由于县衙不准难民们在县城城墙下聚集,
因此这群难民们只能都聚集到城外半里处的一块荒地之暂居。
只不过荒地面积依旧有限,容纳不下太多的人。
因为当那些还算比较有力气的难民们抢占了荒地里的好位置之后,
剩下这群老幼病残的难民们,就只得像是散落的砂石般沿附在官道两侧。
马车继续往前走着,可陈子平的目光却忽然一凝!
原来在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几名穿着衙役衣裳的男子,正在把一具尸体丢进地挖好的坑里。
而在他们身边的木板车,还摆着两具被草席盖着脸的尸体。
“那……那是……衙门的人么?”
陈子平不由得惊讶地伸出手,指向那边正在掩埋尸体的几人。
马车前方赶车的管事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随意地点了点头应答道:
“陈公子,这北城外聚集了四五百名流亡的难民,每日那么多张嘴都不知要消耗多少粮食。”
“县衙能拿出来救济难民的粮米却是有限,每天都有抢不到救济粥的难民们饿死病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而且我前几天听人闲谈,说北方那边的战事吃紧,估计落难到南阳的百姓们还会越来越多!”
听完赶车人的解释,陈子平不由得当场沉默下来。
说句实在话,从小在现代二十一世纪长大的陈子平,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饥荒的年代。
在那个随处都是食物、粮食根本不缺的幸福年代,他根本想象不出竟然还有人会饿肚子!
陈子平甚至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竟然会亲眼看着许多人饿死在自己的面前!
他忍不住猛地回过头,
望向来路经过的那群躺在地歪七扭八的难民们,
心里突然涌一股子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