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内,鸿运酒楼
袁绍,曹操,赵融,淳于琼在楼上的一个雅间饮酒。
“本初,你叔父(袁槐),在立太子的事上到底是什么态度?”赵融率先就向袁绍问道,曹操也看向了袁绍,淳于琼还是自顾着喝酒。
“稚长(赵融字),我叔父也有他的难处,何大将军,董太后,哪一个都不能得罪,得罪的一方,以后掌权了,那我袁氏一族还能在朝中三代俩公吗!”袁绍喝了一碗酒压低声音接着说,
“朝中对何大将军不满之人不在少数,我等也不能草率就举荐皇长子,还的等,等朝中大势所向;等皇上的立太子的旨意。不然我等只能做为他大将军,何氏一族的马前卒!”
淳于琼突然说道,“孟德,你怎么看?,”
曹操沉思一会道:“这次立太子之事会不了了之,我等何必着急,”,喝了一碗酒,接着说,“何大将军,董太后,因为这件事已经搞的水火不相容,朝中也因此分成了对立的俩派,每个人都在这次推举太子只事上选边站,无论何大将军代表的何家还是董太后代表的董家都是来者不拒,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朋党,皇上不会放任这件事的发展,很快会有结果的!”
其余三个人一脸迷惑的看着曹操。
袁绍问道,“那孟德,我等该如何?”
“等!等皇上收回立太子的举荐的圣旨,不要做出头之事。”
“哦,那我们就别谈着些了,来喝酒!”淳于琼道
“那?”袁绍还想再问,话到嘴边,又收住了,“那就喝酒吧!”
……
喝完酒,袁绍和淳于琼向袁府方向走去,而曹操和赵融则向相反方向走着。
“孟德兄,刚才本初说的应该就是他袁家的态度,那我等就这样等着,岂不错过了在大将军面前立功表现的机会呢?”赵融见袁绍,淳于琼走远了问道,
“我等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就可,西园八校尉,是皇上的,也不是他何家的,袁家的!”
曹操说完径直的走了,把赵融一个人晾在的那里。
长安城,雍州刺史府(董卓府邸)
“董承,怎么来了?是不是董太后有懿旨?”
“仲颖(董卓的字)京城洛阳,不是很太平,顾来此探之,望君相助”
“言重了!请!”
董卓主坐,董承上座后,
“董太后有何懿旨?朝中又是怎么样的情况?”董卓迫不及待的问道,
“朝中,以董太后为首的一部分文臣推举皇次子,刘协为太子,另以大将军及洛阳的大小将军推举皇长子,刘辩。俩派以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董承说道,
“那董太后要我做什么?”董卓,像是早有准备,不紧不慢的问,
“太后望你能在危机之时,带所部兵马,到洛阳,勤王救驾!以保我们董家能屹立不倒。”董承压低声说道,
“没有当今皇上的圣旨,我部不能擅离长安,况且,往洛阳还有潼关,汜水关,没有圣旨万万过不去。”
“到时有太后懿旨,事成之时,仲颖,你就是”,董承声音更低的说,“大将军!”
“哈哈!哈哈!”董卓大笑,“好!”
“既然,仲颖已同意,那我就此告退”
董承害怕董卓反悔,既然已许诺,那就回禀太后。
“哈哈,那就恕不远送!”
董承走远后,从内室走出一个人来,何进的弟弟,何苗。
“口气不小!仲颖,刚才你我之事可曾算数?”何苗问道,
“当然算数,你回去告诉大将军,大将军之事就是我董莫人之事,”
“告辞!”何苗道,
何苗得赶紧回洛阳回禀他哥何进和董卓的密谈,还有报告关于董太后也在董卓进行拉拢,在就是去监视董承还会和哪些人接触。
何苗转身后才听见董卓的道,
“不送!”
此时,董卓的女婿,也是他的得力助手,李儒走了出来,说道,
“看来洛阳是越来越热闹了,”
“文优,怎么看,我该帮哪一边呢?”董卓问道。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当今皇上正在壮年,立太子,也不意味着就是未来的皇上,董太后,大将军都太着急了,把自己的实力全都暴露给了当今圣上”,李儒停顿了一下,喃喃自语道,“这会不会一切都是当今圣上的一次试探呢?那样大将军和董太后就在皇上面前没有秘密可言了”。
“文优,你说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呢?”董卓道,
“主公,你说这,会不是灵帝的一次自导自演的闹剧呢,目的就是在试探刘辩,刘协背后的推手,”李儒手捋了捋他的山羊胡,道,“灵帝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应该很快会下圣旨,结束这场闹剧了!”
“哦,这样我又空欢喜了一场。”董卓显得非常沮丧道。
洛阳城,金殿内
灵帝坐在龙椅上,张让,赵忠立于左右,
“张爱卿,赵爱卿,举荐太子之事,外面反应怎么样?”灵帝问道,
张让回道,“洛阳城除了有一小部分人在观望,大部分人都搅和到举荐太子的事里面来了,”。
“京城外的各都督,衙门,也开始慢慢混插进来了,”赵忠接着说道,“事态变的越来越大了”!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外戚势力怎么这么大了!”,又过了一会,灵帝大声说道:“宣旨,众卿举太子之事,朕甚欣慰,然太子之位关系大汉兴旺之本,切忌操之过急,亦从长计议。”
“臣,遵旨”,张让,赵忠道,
“你们退下吧!我想静一静。”
“臣等告退!”
张让,赵忠,远去了。
怎么会是这样,怎么能是这样,妻子,母亲,臣子,都是在窥视我的权利,我就是他们的一个傀儡,偌大个世界我居然没有人可以依靠,总不能依靠这些宦官,内侍吧
灵帝陷入了深思!
刘辩书房
“皇长子,您在万千群儒中为何选中了我”,荀彧问刘辩,
“只因先生有王佐之才!”
刘辩此时和荀彧四目相对。
刘辩深居后宫,怎么能知道我的呢!
难道荀彧发现我是千年之后之人?应该不会吧!
“我大汉自黄巾之乱以来,名不聊生,难民流离失所,张角等贼首虽已伏诛,但黄巾乱党扩散更是迅速,已有席卷天下之势。朝廷内党派纷争不断,不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官员阿谀奉承,不明百姓之疾苦。父王买官,卖爵,更使朝廷乌烟瘴气,没有半点生机。我,刘辩将会整顿吏治,救民于水火,建立更强大的大汉帝国,先生可愿助我?”
荀彧被震撼了,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平时吊儿郎当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13岁小孩,刘辩说出来的话呢,看来正兴大汉有望了。
“臣,荀彧愿助主公。”
荀彧跪下,行君臣礼
“先生快起,得先生我乃如虎添翼”。刘辩说道,“先生请上座,请!”
荀彧坐下便问道:
“主公,这次太子举荐可有几成胜算?”
“这次举荐之势太过盛大,父王可能权衡之后,不了了之。”刘辩反问道,“先生以为呢?”
“这次太子举荐本就是皇上的一次试探。皇上在试探何大将军,董太后,也在试探您和皇子刘协,未来的天下将是你俩之间的一个人,但是你俩后面的外戚势力太大,将会影响未来的大汉,因此,当今皇上正在培养第三股力量,宦官内侍,用来平衡这俩股力量,但是无论外戚或宦官内侍,干政都不利于我们大汉。”
刘辩迫不及待的问:“那我该如何?”
“主公必须离开洛阳,脱离这俩方面的干扰,为我大汉治理好治好一方乐土,守卫好大汉疆土”
刘辩起身,俩手一拱,一拜,“谢先生,为我指好方向。”
荀彧回拜,“臣愿追随主公左右。”
第二天,各州府,衙门,将军,接到告示:众卿举太子之事,朕甚欣慰,然太子之位关系大汉兴旺之本,切忌操之过急,亦从长计议。
轰轰烈烈的太子举荐之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然大汉另一次危机正在慢慢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