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方才景克庄着了小黄门来递了消息:陛下今年有意让九公主同着殿下一道登楼受拜。此一去,便是昭告天下。九公主,再无回头之路了。
可抬头却瞧见殿下忽而从背后靠近九公主,贴耳不知说了句什么。九公主一瞬间红了脸。
心里忽而生出一种宽慰。若得两心照,纵有前路茫茫,终见月落参横、共至天光。
到承天门时,陛下和太子殿下已经在城门下等着了。夏夜里有些风,我忽然发现,陛下的鬓间已染上了些雪色,纵然尽力负手挺直着身子,背终于有些佝偻。夏风吹一些碎发,忽然一霎那,我忽然发现,陛下老了。我同陛下相见的机会并不多,但印象中,他是很有魄力胆识的明君。今日,我却忽然发现,他有些老了。我又看到陛下身边站着的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如今越发清瘦了。他终于要扛起这一切。只愿,他也能做个明君。太子殿下不同陛下一样杀伐果决,但能仁厚爱民、为民表率,便也足够了吧。
夏风吹过,忽然想起,要到第九个年头了。
我和梓衣在城楼下等着,我瞧着殿下牵着九公主一步一步往城楼上走去。
今日我瞧见殿下的腕上,戴着一串血红的珠子。珠子的成色极好,绝非凡品。这样品相的同心珠串,整个上京只有鸿若寺能求来。
他是何时修好了那珠串?他是何时戴上的?
好像也不重要了。
此刻夜风阵阵,他们二人并肩站在城楼之上。
一个小丫头送了重纱披风来,梓衣原本要亲自送上去,走了两步却忽然折返,又将披风给了那小丫头,自己站回了我的身边。
我们往城楼上看去,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却有些许孤寂。纵然盛世繁华万千,又有谁能同赏呢?
太子殿下携太子妃恭恭敬敬的站在陛下右手边,九公主站在陛下左侧的身后。殿下此时从那小丫头手里接过了披风,好似很熟络寻常的轻轻替九公主披上。九公主好像回身轻轻笑了一下。然后他们都不再言语,一起并肩站在那里。
我听见梓衣喃喃道:“真好啊。”
我侧过头看着她。
她低下头,似乎有点羡艳:“少君对我们公(宫)主真好啊。”
心里忽然有一处颤动了一下。直到今日,我第一次觉得九公主当初的勇敢是正确的。曾经我一直觉得九公主放下架子,宴上求亲是最错误的选择。如今才知道,我才是错的。有些事,总该要试一试。纵然要磨一磨脾性,那总好过自作囚笼。
我伸出手,很想安慰一下梓衣。纵然她这样的陪嫁婢子很难离宫寻个好人家,但终也会有关心她的人。
手却停在半空。说不清为什么。大概是因为看见那个小丫头往下面来要复命了吧。
梓衣瞧见我停在半空中的手,却并未说什么。
我们的话好像忽然变得少了。往日梓衣总是拉着我说宫里所有的奇闻。不管我愿不愿意听,她总是很热情的讲着。可自我跟了殿下,梓衣来找我时,忽然变得安静起来。虽然原本我也并不很在意后宫里那些是非,可这样安静的梓衣,忽然让我觉得有些不习惯。有时候我觉得,梓衣看我的眼神有些奇怪,好像有很复杂的情感夹杂在内。我时常见她红了脸。而她总想埋头遮掩,却逃不过我的眼睛。
吉时到了。陛下抓了一把太平金钱往城楼下撒去,天街一时欢腾起来。万民齐跪,山呼万岁。陛下的表情却好像没有变化。太子和太子妃依例各自撒了金钱受了拜。
接下来就是殿下和九公主了。
九公主和殿下各抓了一把金钱,而后一齐撒下。
百姓依例拜了,却不免有些微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可我依旧有些不悦。尽管努力克制,我还是听到了小声的议论。
“素闻着九公主仗着圣上宠爱,目无章法……”那人身边的人瞧见了我,连忙捂住那人的嘴,快步隐入人流中。
“唉?不是公主吗?怎么抛头露面的?”
“素闻许家的二公子才貌无双,今日一见,果真气度非凡。”
“是啊,许二公子同九公主站在一起,还真是一对璧人呢。”
一字一句,声声凿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