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进退(昭和视角)(1 / 1)夭姽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最近的一段日子,上京发生了很多事,关于朝局,他们有很多可以聊起的。有些我是懂得的,有些我却也听不大懂。

其实按照礼制,连殿下这般身份都不应该同朝臣论政,但国公似乎不是保守的性子,每每都可以同我们相谈甚欢。国公懂得东西很多,文经武律无所不通。当年他是陪着陛下夺这天下的人,见识和能力,自然是如今这朝堂上所有人都不能相及的。而这样一个贤才,却在陛下登基后主动请辞,去往滁地,或许这是国之大不幸。他有着我所曾接触过的人都不具有的敏锐和独特的观察力,所想之深广也异于常人。很多事情经他一点拨,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经过几次接触,我心中对他油然而生出万般的敬佩。

大箐最近同扶余打仗得了胜,玄菟的几位官员便被陛下诏到了上京来得了赏。人人都在为此欢欣。我心里也是骄傲的。扶余的王上年轻气盛,一心想着向外扩张。此一战规模虽然不大,却或许可以挫一挫他们的锐气。可国公的一番话,却让我明白,这一仗,完完本本的显示出如今大箐国力的空虚。

敖子秋同濊貊人定下了盟约,才得到了濊貊的兵马钱粮的资助。大箐的邻国很多,戍边的兵力本就很分散,再加上如今已是太平惯了,很多原本出身将门的子弟也都不愿意待在边关,所以边防的人力物力,原竟比我们想的空虚。

陛下以私通外国的罪名令太子殿下将敖子秋于城外斩杀,却又迎了那几位副将到京里入宴。我一时觉得有些胆寒。

国公只是平静的陈述着,似乎早就见惯了这种把戏。

殿下却忽然开口:“难怪宴上我谈及同乌桓和濊貊共抗扶余时,那些将士的脸色都是那般……”

国公却笑着摇摇头:“那些人自顾都不暇了,哪里会为你考虑。他们也原都是世家的子弟,往玄菟去,不过是念着扶余一带水丰土渥,如今局势这般吃紧,本公可听闻,就是最远离朝堂的四皇子身边,都聚着不少的人巴结着想要回京来。这些子弟一个个都想巴结着贵人重回京里来,哪个还念着什么家国大义呢……”

我心中生出了一种敬意。纵然如今只有个虚衔,国公到底还是念着家国之事。“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不知为何忽然想起这句旧诗。纵然国公早就可以选择逍遥度日,却依旧未敢忘忧国。越发的,我从心底里敬佩起来。

他们又论起如今上京里的局势。太子失势,旧日里太子殿下身边的近臣如今也是各怀着心思。殿下在国公面前并不遮掩:“李大人未免心急些……叫人翻出了旧事,空落个晚节不保的结局……如今大概是追悔莫及。”

原太子太傅李慕德妄议时局、言行失当叫人弹劾便丢了官。我知道,李慕德是极直爽的性子,最为刚直忠诚,所以才会出言不逊,如此结局,不免令人唏嘘。相比之下,太子太师甄励行,总是圆滑和蔼,论政时也总是委婉亲善,不似李大人那般针锋相对。如今他到了告a老的年纪,在故土谋了田产,安安稳稳的便享清福去了。对此殿下曾同我说过一句古语:“慕德不如励行”,虽然像是玩笑话,但这句话如今看来刚刚好。

很多我所想不通的事,如今也有了解答。譬如,先前东宫的事为何陛下执意闹得那样大,甚至把殿下牵扯进去。原本为了天家颜面,这样的事,肯定是秘而不宣。纵然这次九公主意气用事,陛下总不至于也不顾全大局。终于我才明白,陛下这般,竟是无奈之举。上京势力错综复杂,难以平衡,太子不植亲信,如今朝堂之上已是不知何人可用。陛下这么做,想来也是试一试如今的时局。未曾想过,如今天子也被迫使至此境地……

殿下曾援引前朝董妃的事迹规劝于九公主,董氏面对跋扈的倪美人反而是宽容以待,终于传为佳话。没有人再记得那个嚣张美艳的小倪氏,董妃大抵也不曾在意吧……所以终于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殿下大抵是想以此规劝九公主对秋水的事也淡然置之,不知九公主,会不会懂。如今想起这件旧事,突然觉得有些好笑。董妃生性冷淡,容人至此,或许也是因为心里从未动情,而那个率真到让人觉得可笑的女子,却被最爱的人亲手赐死、被后人传言唾弃。这个故事,真是让人唏嘘。可这样的故事,并不是故事啊。原来,反反复复,永远都在上演。

我终于知晓那些我原不知道的事,这一刻我忽然觉得,于这一切,我不再是局外人了。

殿下起我的手,笑盈盈对我道:“阿和,你不是想要一个名字吗?不如你跟着义父姓林,我们做兄弟。”

作家的话放不下了,但为了防止儿子被骂还是来解释一下这个做兄弟的梗:这是许在拉拢和试探昭和。他很好的把握了昭和心里的弱点:敏感、希望得到最大限度地尊重(这是比较大条的九公主所无法捕捉的)然后许子若肯定是不会改姓的,拉昭和给姓也是为了向林表忠心,同时如果昭和跟了林姓,也就意味着“叛逆”小分队中又加一员猛将。“做兄弟”,也算直击昭和“心里的伤”吧……所以从这里开始昭和死心塌地跟着许子若了,因为这种所谓“尊重”和“获得感”对于他来说真的是无法抗拒的东西,这是九公主无法给到的,也是现行条件下无法实现的,所以,此时他可能已经默认了起事的合理性(“为自己做选择”)。其实昭和一直是很纠结挣扎的,他放不下九公主的恩情,但又因为他认为那已经是一种束缚而迫切希望改变,而此时另一个“有很大恩情”的许子若出现,恰好解决了这种矛盾,所以昭和完全忠心于许,也是一种必然吧(并不全赖他的性格)。然而昭和还是有良心的,所以事发后自始至终一直在一种愧怍之中。(这个后面会有详细的交代,还蛮虐的我觉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