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为千年古刹,正名 新书(1 / 1)天榜诗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泰山收到诗。

第一时间在官微,把诗发了出来。

一串@感谢。

加一大波红包雨,又为《诗词》打了一波广告。

直播在线人数,稳步升。

“兄弟们,我错过了什么吗?

怎么人家看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这里显示的是远看泰山黑乎乎,头细来下头粗。”

网友们看完顿时大笑。

“你就看着读吧,反正村里我二伯的打油诗,……嗯,也挺欢乐的。”

苏白看着直播间里的弹幕,也是开心到不行。

蔡琨琨这首,传言说,是乾隆老爷子写的诗。

历史,乾隆非常爱写诗,一生写诗四万多首,比整个盛唐的诗都多。

他爱写诗爱到什么地步?

闲着没事写,有事也写。

吃个黄瓜写首诗,登个阁楼写首诗。

关键是,厕所也写,

搞得厕所的纸很紧张,

就问你尴尬不尴尬。

可是,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即使唐代诗少,

但是,却首首经典,字字珠玑,

可乾隆的诗嘛,虽然写得多,

可经典流传后世的,一首没有。

就问你尴尬不尴尬。

有人点评乾隆:

一生写诗四万九,没有一首流传久。

要是乾隆知道,怕是棺材板按不住。

弹幕,各个报名的景区,举着小旗子又来了。

看泰山老大哥的诗,一个个羡慕哭。

队服都直接变成了:

选我选我,大诗人选我。

选我我超甜。

“第二个幸运儿,不知道是谁呢。”

“这一个,由杨教授来抽。”

杨教授点点头,手伸进箱子里,抽了一个小纸条出来。

打开:寒山寺。

“寒山寺是哪里?”

“没有听说过。”

“卧槽,怕不是个小区景点,早知道应该给我家门口那条河报个名。”

“不会,虽然官方说的是自主报名,但是还是会筛选的,起码也要有一定的条件。”

杨教授拿给苏白。

这听都没听过,怎么作,作出来怕也不好。

苏白,“寒山寺。我去过这里。”

寒山寺在之前的世界,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广为人知。

这里没有这首诗,自然就没有了知名度。

寒山寺原来又叫珈蓝寺。

现在的珈蓝寺也在苏市,是后面重建的。

“哇,大诗人居然去过这么小众的景区,我也想去。”

苏白,

“寒山寺位于苏市姑苏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

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

唐太宗贞观初,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提名寒山寺。

之后经历北宋,南宋,洪武年间……”

苏白娓娓道来,从寒山寺的角度,讲了一遍角度独特的历史。

寒山寺是一座非常有底蕴的寺庙,见证了千百年的天夏历史。

这样一座文化基地,不该被埋没。

今日,就由他,来为这座千年古刹,

正名。

“卧槽,一个小小的寒山寺,居然有那么多的历史事迹。”

“历史悠久,一千年了啊,没几个国家有千年的文化吧。

我突然好骄傲。

为我们的国家。

我爱我的祖国。”

“这要是放在别的国家,那不得费尽心力好好保护,我们居然视而不见……”

弹幕,寒山寺已经哭得稀里哗啦。

原本,他们都没想能被抽到。

只想着来露个脸,刷个知名度,涨点粉丝就行。

万万没有想到啊,这……这……

幸福来的太快,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苏白低着头,提起笔,开始写: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著名的七绝,是诗人张继,落榜回乡路过枫桥,远望寒山寺所作。

随着苏白念诗的声音。

大家仿佛看到:

夜深。

天边升起半弯弦月,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

树的栖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

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夜泊的小船。

茫茫夜空中,弥漫着满天霜华。

失意人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随着苏白声音落下,画面也随之收起。

大家在那一抹忧愁中,久久不能回神,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

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

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

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

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

汪教授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

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

前二句意象密集: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

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前两句写看,后两句是听。

融合成一副意境,悠远绵长。

“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