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直接炸开了:
古诗研究爱好者纷纷发言,
“《春江花月夜》当得古诗词代表作。
这首诗,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
以月为主体。
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全诗三十六句。
每四句一换韵。
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意境空明,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
在意境和结构方面:
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
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
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
以夜的寂静为背景。
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人的叹息声。
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
“这个评论90分,甚得朕心。”
“古诗还能有音乐美和绘画美。
是我浅薄了,但是,不妨碍我喜欢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官微,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
看起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
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诗的韵律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
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
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
“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赏析都和别人角度不一样,看起来就是个文化人。
粉了粉了。”
“涨知识涨知识。”
“虽然看不懂,但是不明觉厉。”
“有空把前面我大诗仙写的,都给赏析一遍,我搬好小板凳学习学习。”
你不知道的哲学官微:
“联系人生,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
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春江花月夜》却别开生面。
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不会念诗的哲学官微不是个好司机。”
“哲学这种听不懂的东西,也能和诗挂勾了,这个组合,很好。”
“用古诗表达哲学思想,居然这么美啊,好喜欢。”
“现在转系还来得及吗,我要学中文,要学古诗词。”
语文开花节节高官微,
“春、江、花、月、夜。
五种事物,良辰美景。
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
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汇成一种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是以淡寓浓。
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宛如一幅淡雅的天朝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官微发完之后,又发了一条:
“建议把此首《春江花月夜》,加入语文课本。”
后面附了整首诗的赏析。
以供参考。
底下各学校的语文老师纷纷回复,
“好诗,明天课就写出来让同学们欣赏。”
“那么好的诗,不能雪藏了。”
“对对对,我晚有晚自习,正好可以一起探讨,想想居然感觉有点激动。”
正当微博这边讨论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直播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线人数从二百万,三百万,五百万,飙升到了一千万。
导演助理已经临时屯了一整箱的氧气。
弹幕,
硝烟弥漫。
剑拔弩张。
“呵,诗仙?
谁封的?我们不承认。
国诗就是没落了。
西方的诗歌才是正统。
西方诗歌万岁。”
古诗词死忠粉,“万你麻批。
万岁是我们天夏的词,下次跪舔记得换一个。
免得被我们嘲笑,又被你们自己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