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君岚向来就不喜欢听阴阳怪气的话,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
“不相信的,便可以不买,万一别人家种活了你家没种活,那多耽误功夫。”
“哪、哪能啊?”
顾于氏也没想到当着众人的面,顾君岚会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只好咬紧后牙槽,尴尬一笑。
不过就因为顾于氏这一出,最后那几户还在犹豫的人家也赶紧表了态。
开玩笑!人家亲舅母开口都没用,自己哪有那么大的脸?
不赶紧给了银子,要是这小丫头待会一句不卖了,那自个儿得多亏?!
六里村中,笼统几十户人家。
卖了秧苗的算下来,顾君岚一共收回了十几两银子。
虽然没自己那会卖绣样多,但好歹买牛的钱赚回来了。
见她笑眯眯的样子,顾氏边干着活边道:“你这丫头,乡里乡亲的……”
“娘,就因为是乡里乡亲的,我才收银子啊!”
见自己这娘又开始犯糊涂,顾君岚继续开始了洗脑改造式纠错。
“您想想,俗话说得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要不问他们意思意思收点钱,那以后他们哪好意思看见我们呀?”
“你啊你,全都是歪理。”顾氏被逗乐了。
“娘啊,您要是不爱听这样的,那我就换一种说法。”
“那你说。”
放下了手里的活,顾氏抬起头来看着顾君岚。
“娘,您说咱们这些年下来欠了村里谁的银子?”
“那倒是没有。”顾氏摇摇头。
这些年,不管日子再苦再难,村里闲话再多,顾氏也是一个人当牛做马养大了顾君岚。
“嗯,那您再说,咱们去年上集买稻苗、鸭苗花了银子吗?”
“那是自然。”
“再想想,种稻那几个月,您整日里担心受累照顾着它们长大,花没花力气?”
“种地哪有不累的?”
“是啊,娘,不说先前我托刘二叔买那些竹子钱,就只算这几个月我操碎了心帮大家设计那引水的竹渠、培育出那秧苗,我收他们一些辛苦费,那不是理所当然的?”
这要一条一条算下来,自己收这点银子,几乎是相当于白送了。
听她说完后,又愣了半晌,顾氏才叹了口气:“是娘不对,娘先前没想到这些,只是想着……”
“只是想着搞好邻里关系嘛!”
十分明白顾氏的心理,所以顾君岚在顾氏不理解自己时才不会生气。
“可是娘,邻里关系不是靠你一味的退让就能和睦相处的,您有没有听过一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嗯,岚儿你读书识字也知理,说什么都是对的。”
见顾氏一脸认真地点点头,顾君岚不由得感慨。
这可不是读书读出来的理。
这是自己上辈子经过了社会上的各种现实之后,才深刻理解到的东西。
好不容易等家家户户把秧苗种好,林北才总算松了口气。
可还没等他轻松几天,听了顾君岚一句话后,就又开始焦头烂额起来。
“每亩田十几只鸭子,那六里村所有人家加起来要上百只都不止了!”
清元县里是有鸭苗卖,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凑得齐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