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半天,最终还是一通电话替他做了决定。
电话是老妈打来的,主要是想知道他和王雪苗怎么样了,结果一听孟平说没有然后了,立马就隔着电话骂了他一顿,未了,终究还是心疼儿子,叮嘱他天气凉了,多注意保暖。
孟平听进去了。
他决定修改天气这项权限。
说起来还是老妈最后那句:天气凉了注意保暖提醒了他。
孤星没有自转公转,所以也没有日夜更替春秋轮回一说,因此,它地表全都四季如春,虽然这样的环境很优美适宜,但总是给他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不如现实中那样多姿多彩。
另外,孤星引力很小,这就造成了它内部繁衍的物种个头都很大,尤其是最初时候,一些植物的个头竟能疯长到五百余米的高度,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孤星不过才一公里多的直径罢了,他觉得这种环境其实是有些畸形的,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出来的生物又有多畸形,这种环境里,都不知道得时间加速多久才能诞生真正的文明。
所以他决定修改天气这项原有权限,添加一些重力、引力、自转等数据,把只能记录的权限变成可以调节气象的权限,这样一来,一步步修改孤星的各种参数,让它慢慢向地球靠拢。
想到这儿,孟平立刻上网查询地球上的各种环境数据,包括重力,引力、自转等等。
他花了一天时间,做了一份整整三大页的数据,这才开始修改天气权限。
记录权限保留,额外添加手动调节气象的权限,然后参考地球上的环境数据,做了相应的功能添加,最后把相关参数添加进去做参考。
期间,他考虑到孤星毕竟和现实不同,有灵气这玩意儿,因此还特意做了个调节灵气的功能,还考虑到他正在测试孤星是否会自己增加质量,于是又添加了个记录质量的功能,还有时间流速比例,同样做了记录,免得还得靠日历来推算。
这一番修修改改花了大半天时间,直到孟平觉得差不多了,也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遗漏,这才进行更新版本。
神机顿时彻底黑屏,几秒后,屏幕一亮,出现开机LOGO,下面是更新进度条,进度增加的很快,眨眼间完成了百分之五。
一分钟后,更新完毕,进入开机界面。
他找到天气应用,打开发现果然出现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原本就有的记录模式,一种则是调节模式。
记录模式中的数据没有太大变化:
16℃,晴、风力3级
切换到调节模式,立马出现一大列数据,他首先查看了孤星的整体质量,发现数据显示为:4725747846,单位是吨。
他记下了这个数据,等下次类物质回流后再看,就能一目了然孤星是否可以自增质量。
时间比例从一万五千直接越至两万三千,算下来,加速一分钟能让孤星过去六十三年。
灵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到0.01%,杂质等其他物质占据74%,氧气只占15%,难怪上次身体进来时会感觉不舒服。
其他数据有地球上的数据做对比,相比起来,孤星的各项数据都低的吓人,引力换算一下,发现孤星的引力紧紧相当于地球引力的七百分之一。也难怪植物会长那么高,此外,孤星的气温恒定在16℃,这个温度完全不受气压影响,地面和接近气泡壁的地方温度完全一致,得调,还有自转,气压等等,也得整起来。
他决定等第四次类物质回流后就着手调整。
又看了一会儿,他关了天气应用打开维度空间,发现孤星气泡壁外面已经汇聚了将近十厘米厚的类物质,很快就要第四次类物质回流了。
他等了五个小时,类物质开始回流了。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分钟多点。
他马上打开天气观察数据。
首先是质量,数据变成了4737521154吨,增加了一千一百多万吨。
看到这个数据,孟平顿时乐了。
暗道孤星果然可以自己增加质量,那么等类物质回流无数次后,迟早有一天会变得跟地球一样大,只不过可能他都活不到那个时候。
而灵气刚回流的缘故,空气中的灵气含量达到了惊人的4%,不过这个数值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减少,最终减少到不到0.01%,然后继续下一次灵气回流。
他看过后,决定出手调整孤星的各项参数。
首先把已经沉到地底形成灵石的灵气全都提取出来重新融入空气里,因为他接下来的动作比较大,又是调整引力又是调整气候气压的,生怕一个不好就来个生物大灭绝,而灵气具有促进生物进化的功能,有灵气的话,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起码能少死一些。
在他的干涉下,空气中的灵气含量迅速增加,眨眼间就增加到了7%。
紧接着,他一点一点增加孤星的引力,同时调整气压。
…
与此同时,整个孤星的植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快新陈代谢,新生的植物个头一代比一代低,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动物因无法适应逐渐加强的引力而一一死去,一些适应了引力加强的动物则在这个过程中迅速缩小体型,以此增加身体密度来对抗不断加强的引力。
不多时,孤星上的引力已经增长至相当于地球引力的三百分之一的程度。
他抽空看了一眼孤星的气泡壁,发现短短一个小时不到,类物质竟然汇聚了半厘米厚度。
他被吓了一跳,以为生物彻底灭绝了,急忙停止继续增加引力,又停下时间加速来到地表。
此时,地表上以前动不动半米长的动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最大不过巴掌大小的身影,它们身体缩小了,然而数量却更多了,以至于地表前所未有的热闹,草地也更低了,紧紧贴着地面铺着一层,果树则最高不超过三十米。
看到这个情况,孟平满意的点点头。
他继续在时间加速的状态下调整引力,引力持续增加,逐渐从三百分之一调整至二百分之一,百分之一。
气泡壁外的类物质已经汇聚了两厘米厚度。
生物更小了,最大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果树降低到了十米。
到了这一步,他觉得差不多了,以后就等孤星体积逐渐变大再缓慢调整。
接下来,是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