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披荆斩棘(1 / 1)长坂剑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几日的挖掘工作,汉水西岸被夏侯称部曲挖低江岸的地段长达三公里。此时已经持续大雨十多日的汉水水位暴涨,湍急的江水切断了夏侯称的归路。

北方,关羽的荆州军围困着襄阳、樊城。南方,糜芳驻守的江陵留有防范东吴的三万精锐。夏侯称只好领着众人向西从当阳入荆山暂避。

荆山,位于汉水西岸,北至武当山,南至荆门、当阳。周时,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故有“荆山楚源。现今大汉的玉玺“和氏璧”便是在荆山之中发现。

驻守在当阳县的是荆州名士潘濬,潘濬在当阳督运从江陵运往前线的粮草。

夏侯称从汉津渡口带来的粮草只余几日之用。夏侯称在城外安营扎寨召集众将议事。

屈晃担忧军中粮草,力议攻取当阳。而邓艾观察当阳守军调度之后,认为守将潘濬用兵颇具法度,有良将之资。己方仅有兵士一千六百人,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观当阳守军约有千人,不如继续西进荆山,在山里觅食。

夏侯称坐在胡床(凳子)上神情若有所思,这潘濬前世的自己并没有听过,但是自己毕竟不是史学家,没有研究过正统历史,邓艾的看法不得不考虑。于是夏侯称一拍胡床,决定试一试这个潘濬。

夏侯称准备用曹老板的法子,使用疲敌之计。吩咐兵士分成五组,当夜幕降临时轮番上阵做出夜袭的样子。

夜晚。

“杀啊,拿下当阳,活捉潘濬。”城外的魏军大喊着。

“这是第几次了。”潘濬问着身边的副将。

“回将军,这已是第三回了。”副将叹了叹气说道。

“此乃疲兵之计。魏将知兵,家学渊源颇深。”潘濬话锋刚落,随即安排士卒轮值,轮番修整。

潘濬虽然有所防备,但无奈魏军掌握了主动权。魏军可以决定什么时间夜袭,什么时间修整。

而荆州军虽有轮值制度,但是执勤的士卒精神高度紧绷,深怕假夜袭变成真夜袭。轮休的士卒也因为心里紧张、忐忑,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疲兵之计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通过示弱麻痹敌人,将其引入包围圈。后来这个计策逐渐被人知晓便不在奏效,但是却被发现示弱般的佯攻,次数多了以后会消磨敌方士气,就演变出了疲兵之计。但是由于当前知识传播的局限性,这些兵法只在一些家族传播。

四天后的清晨,当阳守军校尉李俊正在城楼巡查。大雨将地面冲刷的干干净净,李俊无法从地面的脚印判断魏军夜袭走到了哪里,离自己有多近。只要在坚守一日,明天运粮的军队就会经过当阳,届时就是魏军的死期。

李俊突然瞪大了双眼,魏军又出动了,这是魏军第一次在太阳升起后进攻。李俊急忙大喊“敌袭!”,命令左右击鼓示警。

轮休的守军急急忙忙穿戴衣甲向城墙跑去。城墙上的荆州兵并不多,稀稀散散的箭矢未能阻挡魏军前进的步伐。

魏军很快推着云梯便来到城墙附近搭了上去。

“讨贼立业,就在此时。”魏军的两位校尉邓艾、屈晃大喊着为士卒提气。有了第一个登上城墙的魏军,就会有第二个,越来越多的魏军登上了城墙。城门失守战斗持续到了城内,夏侯称也穿戴整齐,带着亲兵冲向战场。魏军军中鼓号齐鸣,宣示着城门已破的鼓声振奋着每一位士卒。

城门失守后,更是有不少荆州兵反正,夏侯称很容易便来到了县城府衙。

潘濬带着十余个亲卫在府衙做着最后的抵抗。

“吾乃魏裨将军夏侯称,荆州大势已去。魏王已遣上将于禁统帅七军抵达樊城,关羽败局已定。潘将军乃有才德之人,魏王好才,何不归魏,必得重用。何必自贱屈身关羽此等目中无人的匹夫之下?”

“濬,未闻有良臣,一身仕二主之事。关将军与吾乃私怨,曹操乃是国贼。恕吾不能降贼。

潘濬辱骂魏王,夏侯称身为宗室将领,更与刘备集团有着杀父之仇,必须亲自格杀此獠。

夏侯称旋即带头强攻府衙,向衙内冲杀进去,沿途竟无一人能敌。潘濬此时手提长剑望着府衙大门,第一个冲入府衙的魏将身着盆领铁甲,两根长长雉羽立于胄顶,认出此人这便是魏军主将。

身为大儒宋忠弟子,荆州名士。此时的士人延袭君子六艺,剑术颇有章法。潘濬提剑刺向夏侯称,夏侯称一侧身,潘濬一剑刺空,身体向前倾倒。夏侯称从后一脚将其踹翻在地,随后用巨力将地上的潘濬一剑削首。潘濬身为刘备麾下立义将军(杂号将军),其首级被石灰粉简单处理后放置在锦盒中,尸体厚葬于当阳城外。

夏侯称不知道的是,此时死于当阳的潘濬,在原本历史上投降东吴后,成为了一代名臣。屡次大破溪蛮,更是后来蜀汉的丞相蒋琬的表弟。现在却因为与关羽有嫌,只给了八百人便把他扔在在当阳做粮官。

接管当阳县后,夏侯称盘问了投降的荆州军,摸清了荆州军的运粮规律,每五日经过当阳一次,下一次正是明天。夏侯称让魏军将士打出荆州军和潘濬的旗帜,准备将运粮队赚进城里,夺下粮草。

可惜天公不作美,暴涨的汉水已然决堤而出,向西倾倒泄。在夺下当阳的夜里,洪水冲至当阳,夏侯称急召军队集结,抢运当阳县中粮草。放弃当阳率部向西北入荆山驻扎,躲避洪水。

就在夏侯称挖掘江岸、攻取当阳、进驻荆山这段时间里,荆州的局势陡然变化。襄樊之战也进入尾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