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制作,可以说是一个耐心细致活计。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开始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后烧。火候必须均匀、色泽必须单纯、硬度要求很高。每一道工序中,不但有着不同的分工,而且还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
陶俑的制作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用粘土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巴,再塑造成俑的大致形状(粗胎或初胎);第二步,在俑大型的基础,进行第二次复泥并加以修饰和细部刻划;第三步,将单独制作的头、手和躯干组装套合在一起,完成陶俑的最后大型。
制成的陶俑大型一般是在阴干后放进窑内焙烧的,焙烧的温度约为1000℃。俑烧成出窑后,再一件件绘彩,最终完成陶俑的制作。
就陶俑的整体而言,制造方法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俑是在兵马俑坑的附近就地烧造的,所用的泥土就是当地的黄土,再加石英砂调和而成的。陶俑的头和手是用模子制成粗胎后再进行细部雕刻的。俑头的制作多用合模法制成,就是将俑头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半,分别用单片模制作,然后将两片单模组合粘接在一起成为头的大型。合模线多数位于耳后,一般比较整齐,没有交错结构的痕迹。与俑头相连接的脖颈都是空心的。俑头制成初胎后,再堆泥贴接耳朵、发髻、发辫、冠帻,并进行面部五官的细部刻划。头部雕饰的重点是五官、胡须和发丝。五官是在模制的基础再经过精心的雕刻、修饰来完成的,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陶俑胡须和发型也是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方面,其刻划手法也是变化多样的,俑头虽是模塑结合,但经过细部的雕饰后,模制的意味已经淡薄,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面容。加制作俑头的模子有许多种不同的脸型,因而使陶俑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听痴者讲到这里,秦晓篆暗想,二十世纪有学者根据对残损陶俑所做的实地考察后作出论断,“千人千面”的俑头并非古代人用模具制造而成,而是工匠直接对俑头的捏塑,从而提出俑头的造型并非标准化生产的观点,现在看来专家的观点并不可信。眼前的痴者老伯乃是咸阳城制陶业的权威,他的话应该还是比较可信的。为了验证真伪,她心下拿定主意,改日一定要深入各个工坊和土窑仔细看看,好好印证一下。
她站起身为老伯续茶水,这时候,又听痴者老伯讲道:
“陶俑的躯干为纯手塑制作。是先用泥做成粗胎后,再进行服饰衣纹、铠甲、腰带、带钩等细部的刻划。
陶俑躯干的粗胎是由下而逐段叠塑而成的,其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先制作陶俑站立的足踏板;第二步塑造俑的双脚;第三步接塑双腿及短裤;第四步塑造陶俑的躯干;第五步阴干陶俑躯干的大型后,粘接俑的双臂;第六步插接俑的双手。
述六个步骤完成俑的大型后,再进一步细致雕饰。陶俑衣服的纹样是在俑躯干的粗胎覆一层细泥后进行雕饰的;铠甲、腰带、带钩等附件,则是在俑的粗胎直接雕刻的。陶俑的躯干及四肢经过精心而细致的雕刻后,再把单独制作的俑头安装,就完成了陶俑的整个造型。”
兵马俑的制作技艺,虽然有些枯燥难懂,但是在痴者老伯口中道来,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声情并茂,娓娓动人,不但是羸炀和秦晓篆,就连同样是制陶行家的一念都听得入了迷。听到痴者讲完,大家不约而同鼓掌称赞。
当日晚间,四人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大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看看天色已至深夜,于是约定翌日晚间继续来此交谈。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争取了一念这个一级监造总办,还有痴者这个一级监造总办副手两个重量级人物的交心和支持,羸炀与秦晓篆非常高兴。
在一念和痴者走后,他们二人又交谈了一会,商定对下步的监造工作要分工负责,定好章程,各司其职,然后两人才各自回房休息。
一夜无话,翌日天明,还未等大人召唤,十几名一级监造早已提前来到院中等候。
羸炀看了大喜。这人啊,只要情绪对头,思想疙瘩解开了,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经过昨日羸炀和秦晓篆的一番巡视,众人一起用茶和用食等过程,大家对新到的这两位监造大人都有了好感和认同感,再加一念与痴者两位总办居中斡旋,十多位监造的心都被凝聚了起来,大家擦拳磨掌,跃跃欲试,皆愿追随两位大人鞍前马后,竭尽全力,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羸炀赶紧招呼大家一同进入餐房用朝食,看到总监造大人态度随和,众人亦不推辞,有说有笑进入房内,几个仆从来回穿梭,为每个人面前的案几摆放了馍饼、炒葵菜、炒韭菜,还有几棵大葱和盐渍藠头,另外还有清蒸鲤鱼和肉糜汤,以及小米粥等几样吃食。
秦晓篆看了看案几的食材,这里的朝食,虽然说比不武关城嫪珂员外的家宴,更无法与皇宫大内的御宴相提并论,但是色泽清淡,品种颇多,倒也十分诱人。
秦晓篆知道,秦代人对于每日两餐的朝食与食非常看重,尤其是朝食,相对比较丰盛一些。再者说了,这里是军营工地,比不得饭馆酒肆,能有这些东西吃,就算不错了。
昨日巡视中,她抽空与工坊和土窑中的工匠交谈,对这里的饮食供需有了进一步了解。
原来这里的工地饮食供需参照军营管理。根据每个阶层每日工作量大小核定食量,从总监造、一级至十级监造每日两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