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冬腊月,天气越来越冷,天空也飘起了雪花,可这踏雪之中公主府却来了个不速之客。
王千在屋外的庭院中将事情告知了客厅里的白启。
白启一听孔颖达要来,直接就把皮球踢了回去:“去告诉李泰和李恪,让他们两个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就回去吧,钱是不退滴。”
王千抱拳称是,而后冒着小雪小心跑步到新建的学校门口通知守卫,让守卫传达信息。守卫又跑了小半个校区,将信息传达给了李恪、李泰两兄弟。
两兄弟正聚精会神的学习算学,转头又看了看外面的飘着的雪花,蹙了蹙眉,表示学习为重,要听完这节课再说。这可苦了在门外等信的王千,还有在公主府地界凉亭里瑟瑟发抖的孔颖达。
过了小半个时辰,两位认真学习的皇子终于想起外面还有个年近半百的孔家后人国子监博士在等自己,只好披上保暖的裘衣,依依不舍的离开这暖和的教室,打着伞,冒着大雪和寒风快步跑向学校门口的马车。
孔颖达伫立在府外凉亭中盯着公主府已经一个多钟头了,头上、眉毛、胡子上已经沾满了雪花,嘴唇也在打哆嗦。看到马车来了,连忙踩着雪花上前迎接。
李泰见看见孔颖达站在雪中,连忙要下车给孔颖达打伞,可却被李恪急忙拦住了。
“青雀,童子不衣裘裳,脱了再下去。”李恪说完,脱了自己的裘衣拿着伞先下了车。
李泰也连忙脱下裘衣仍在车里,下车给孔颖达打伞,邀请孔颖达到门哨所室里取暖。
孔颖达见两人还知道给自己打伞,心理总算有些欣慰,也不枉自己冻了这么长时间,说明两孩子还是尊师重道心有愧疚的,接下来批评教育或者可以温柔一些。
两个哨所的禁卫见两位皇子带着孔颖达进来,连忙解释道:“两位皇子,卑职可是邀请这位老先生很多次了,只是他非要在亭子里等,可不能怨我啊。”
孔颖达摆摆手没说什么。
李泰连忙对孔颖达道歉道:“让先生冒雪等候,弟子着实不该,弟子有错,还请先生责罚。”
李恪也连忙躬身认错。
孔颖达没有什么表情,平淡的道:“既然两位皇子知错了,就随老夫回去吧。”
李泰尴尬的笑了笑道:“先生容禀啊,弟子在临川书院正奋发图强,怎可半途而费?”
孔颖达顿时有些不悦:“难道这小小学堂的学问也比得上国子监?我倒是真想看看这临川书院到底有什么学问,能迷得两位皇子竟然连国子监也不去了。”
李恪一听这话略微有些不高兴,躬身请教道:“孔先生,学生在临川书院获得一问,想要请教孔先生。”
孔颖达见李恪所用“请教”,而不是求教,神情微微正色起来:“汉王请将。”
“先生,学生想问,论语泰伯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应如何断句?”
这话一出,一边的李泰立时掩嘴偷笑。
孔颖达听后却面露轻视:“此句虽有争议,却在何晏的论语集释和邢昺bng的论语疏中可都有解释。二位皇子还是随老夫回去吧,一个连如此简单的断句都解释不了的学堂,实乃误人子弟,更如何敢教授二位皇子?”
李恪听后也想笑,但还是正色道:“先生,临川书院自是有解释的,但却给出了四种解释,只是学生不知道那种解释才对,所以才由此一问。”
孔颖达一愣,也来了兴趣,“汉王且先与老夫说说,他们是如何解释的。”
李恪道:“回先生,何晏的论语集释和邢昺的论语疏中的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为: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或者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而学生开始也是这样理解的,认为让百姓按照指引的道路走就好,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但学院先生却认为,孔圣人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曾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然孔圣人是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这……”
“这第二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释为:对于民,大家认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认可者亦使知之。学会认为,若如此解释,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思想的体现。”
“嗯……”
“这第三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为: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学生认为,这种解释也更合乎孔子的思想实际。”
“……”
“当然,还可以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为:如果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学生认为,其实这也很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孔颖达:“……”
听着李恪的解释,孔颖达面露惊讶,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说出口,沉默有些愣神。
李恪见状,微笑着又道:“孔先生,其实,临川书院是不教授这些的,只是我们在学标点符号后,读到论语卫灵公时,觉得孔圣人说的有教无类与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明显有些冲突了,所以才问了一下书院的先生。
不过,先生给出了四种解释,却没有告诉我们哪一种是正确的,所以我才再次向孔先生请教。
哦,对了,书院先生也对有教无类这花做了两种解释。
第一种释义为: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孝顺的、有不肖的。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所以,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第二种解释为:人不分贫穷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书院先生认为,圣人乃是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上至孟懿子、南宫敬叔等贵族,下至颜路、颜回、仲弓,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也列入门墙,圣人如此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之气度,这句话,应更适合第二个解释。不知,孔先生以为如何?”
“然也。”
孔颖达的老脸也有些挂不住,自己刚刚还说这书院啥也不是,教不了两位皇子,转头就冒出一个对儒家经典究之甚深的人来打脸,感觉自己确实小看天下英雄了。
见孔颖达点头,李恪却嘴角一翘,又问道:“既然孔先生认为先祖圣人的胸襟海纳百川、有教无类。那学生还想请问,为何时至今日,孔家以及各大世家反而将学问藏于高阁,并不将真正的释义传播出去呢?难道是其他寒门以及普通百姓不配修习儒家文化?还是,儒家也在学僧侣一般,讲究经不可轻传?如此与那些寒门竞争科举,这种自私的行为是否道德有亏呢?”
孔颖达瞳孔微缩脸色大变,顿时一个踉跄。这可是关于世家与皇家的究极政治问题,是属于核弹级别的,这让自己怎么说,怎么判?
看着眼前这个年龄不到10的孩童,孔颖达的嘴角微动,胡子颤了又颤,张了张嘴努力的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最后却是叹了口气,摇摇头,慢慢的走出哨所,而后慢慢独自走进茫茫白雪中。
李泰看着孔颖达孤单的身影,有些于心不忍,小声对李恪问道:“三哥,咱们是不是有些过了?”
“世家把持学问,而后通过科举入仕把持着朝政,这种行为着实恶劣。”
“呃……他们,是不对,但这些也应由父亲他们去批判,我们,还小。”
李恪眼中含着温怒的看着李泰,不过随后却又放松下来,微微吐了口气……
孔颖达没有乘坐旁边的马车,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回国子监,幸好老天看他不容易,天气也放晴了。
孔颖达刚回来,就有几位大儒博士上前询问。
“冲远孔颖达字,你可终于回来了,老夫还在担心你路上出了什么事。两位皇子可有跟随?”
孔颖达摇摇头道:“老夫惭愧,未能带回两位皇子,两位皇子如今还在临川书院。”
“哎呀,你为甚没有直接带回来啊!两位皇子乖巧听话、敏而聪颖,在其他书院学学习那不是白白坏了两个好苗子,到时候学得不论伦不类的要再入厅堂,那可就难了呀!”
“是啊,本来尊师重道的芊芊学子,刚去学了不到一个月回来与我遇见,竟然就敢反驳顶撞于我!如此叛经离道,也不知那书院是哪个山村野夫所教,怎可以如此误人子弟!”
“是啊事啊,现在两位皇子还小,心志不坚,万一学得一身恶习回来,那可如何是好啊!”
“就是就是,届时陛下怪罪下来,还是我等的不是。不如我们联合起来去向陛下请旨,让两位皇子马上回来?”
“对,同去同去。”
孔颖达有些失落的摇摇头,叹了口气又道:“这不能怪他们,他们对老夫的学问,对儒学产生怀疑,不愿意继续学习,这都是老夫的过错。先祖辛苦创立的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流传后,演变出众多流派,家法各异。自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而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而随着南北朝时期朝廷的分离,又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已经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
皇子的事情交给诸位了,老夫要要继续潜心专研,继承汉学儒风,以毕生心血来解决这些问题。”说着,对众人施了施礼便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走了。
对于现在儒学出现的问题,众人中也有明了的,所以大家也不再规劝。
有几个有识之士立时走出,跟上孔颖达,想要助其一臂之力。而剩下的人,自是自行组织一起去见皇帝请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