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9章 无线电波所至之地,众生平等(1 / 1)术小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温越来越低,时间来到了11月份。

1920年11月2日,身患重疾的威尔逊总统放弃连任竞选,两位名气并不大的政客沃伦·哈定、詹姆斯·考克斯宣布参加总统竞选,而美国民众深深热爱的亨利·福特先生未出现在总统竞选名单中。

同样是这日,全球第一个民用无线电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放,这个广播站叫作KDKA,经营者为西屋公司。

不难推断,既然有了民用广播站,那么民用收音机的需求量必然激增。

大学校园永远是科技前沿阵地,KDKA的正式运营使得电磁学迅速成为哥大的热门课程。

李康平在九月份便已注册电磁学课程,九、十两个月,电磁学课程的教室,这间可容纳一百多人的阶梯教室的入座率为30%,仅有不到40个学生注册了电磁学。

然而在11月份,电磁学课程的教室居然坐满了学生,没抢到座位的学生坐在地上,站在门口,伸长脖子,歪着脑袋,热闹极了。

“可恶,来晚了!”

李康平像往常一样于九点差五分抵达教室,可是今天不比往日,教室里的座位全部被占,李康平不得已坐在台阶上。

“没注册电磁学的人,凑什么热闹啊。”李康平小声唠叨。

靠近阶梯走道的座位上,一位英俊的金发白人学生反驳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有权利旁听任何公开课。”

李康平点点头道:“没错,无线电波所至之地,众生平等。”

这位白人男生微微一笑,倒也不气恼的说:“你还真是擅长使用齐格飞式的讽刺手法。”

哥大的每位在籍学生都拥有听课的权利,即使你没注册电磁学,你也可以旁听电磁学的公开课程,无非就是参加不了课外讨论会,拿不到电磁学的学分而已。

九点整,电磁学授课老师穿过人墙,走到黑板前,开始上课。

跟许多意大利裔一样,卢卡·帕齐尼教授眼神忧郁,上唇较薄,他发现听他电磁学课程的学生人数暴涨了几倍,他知道电磁学这么受欢迎一方面是他讲的精彩生动,另一方面也和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有关。

帕齐尼教授并没有特殊照顾数倍于注册生的旁听生,他根据早已设定好的教学大纲授课。

要不怎么说临时插班的旁听生凑热闹呢,这些心血来潮的旁听生错过了前面两个月的电磁学课程,他们真能听懂帕齐尼教授此时的讲课?

“麦克斯韦在1860年想到了无线电波,然而迟至1882,无线电波才被赫兹通过精妙的实验找出。在那个年代,开尔文勋爵反对无线电波学说,亥姆霍兹则鼓励人们去尝试。结果由英国人想到的无线电波,却由德国人率先找出!一直到现在,气愤的英国人还在抱怨,他们说找出无线电波的功劳之所以被德国人抢去,开尔文勋爵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先生们,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理论假想重要,精确可行的实验同样重要!”

帕齐尼教授讲着讲着,莫名其妙讲到了这学期第一节课的科普内容。

李康平轻轻叹气,哎,宏伟磅礴的学术理想终究抵不过实实在在的业绩考核,帕齐尼教授他屈服了,他还是照顾了临时旁听生,以保证学子们蜂拥而至、人头攒动的公开课教学场面。

作为补偿,电磁学注册生的课外讨论会由每周一次增加为每周两次,帕齐尼教授亲自参加课外讨论会,使得课外讨论会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这天夜晚,电磁学课外讨论会结束后,李康平徜徉于哥大校园内,寒风袭来,他压低帽檐,他忽然想念起詹妮弗小姐。

寒冷的夜,人们需要咫尺可触的温暖,以慰藉孤独桀骜的灵魂。

李康平写了张邀请卡:亲爱的詹妮弗,我想我们应该一起看一场卓别林的电影,这周日下午三点,巴纳德学院门口见。KP李。

李康平踱步至巴纳德学院女生宿舍,将这张邀请卡交给宿管大妈,请大妈转交至詹妮弗。

次日,李康平在他们哥伦比亚学院男生宿舍的宿管大爷那里收到两封信,一封来自詹妮弗,另一封来自《物理评论》编辑部。

“亲爱的李,感谢你的邀请,周日下午三点见。詹妮弗。”

噢,可爱的詹妮弗,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

《物理评论》则是公事公办、不近人情的冷漠嘴脸。

“K.P.李先生,已收悉你的论文,内附意见。Phys Rev。”

Phys Rev是《物理评论》的简写,李康平并不晓得是哪位编辑在跟进他的论文。

“在得到光原子气体的概念方面,我认为需要列出具体到求导的算式……你演绎的维恩公式不具备足够的信服力,请拿出更有力的解释……”

学术性的意见稿是手写稿,没有署名,同样不知道是哪位审稿人写的。

审稿人肯定不是伍德盖特教授,因为伍德盖特教授是李康平的推荐人,他不会成为李康平的审稿人。

也不会是康普顿教授,因为李康平已经向康普顿教授解释过这篇论文了。

没有WiFi和arXiv的年代可真麻烦,又得解释一遍。

李康平耐着性子写稿,一一答复审稿人的诸多问题。

虽然麻烦,但好消息是,有人提问总比没有好。

既然审稿人正儿八经的问了这么多专业性的学术问题,那么接下来的事态发展令人期待。

确切的说,李康平写这篇论文只用了六个小时,而他跟罗斯伯格教授、康普顿教授、伍德盖特教授、审稿人解释这篇论文,花费了六个小时的许多倍。

周日,李康平来到费迪南德楼一楼,将他的论文回复稿投递至《物理评论》的信箱。

《物理评论》编辑部位于此处,但李康平必须遵守规矩,拿到论文校样之前,他不可以直接接触编辑或者编辑部的任何人,唯一的联系方式是书信来往。

这个季节的美国东北部,大多数野花凋零枯萎。人工培育的温室花朵在纽约的花店里绽放,红色,紫色,橙色,白色,姹紫嫣红们交织扑鼻芬芳,如果你不知道送女孩子们什么礼物,那就送花吧。

李康平挑来挑去,最终选择了紫罗兰。店员以锡纸裹住花茎,再用花边打了个蝴蝶结,一束精美的紫罗兰交到李康平手中。

三点整,李康平开车抵达巴纳德学院门口,他站在车边,静候詹妮弗。

女孩子迟到十几分钟是正常情况,詹妮弗姗姗而至。

“嗨,詹妮弗。”李康平送上紫罗兰。

“嗨。”詹妮弗接过紫罗兰,用漂亮的手指拨弄娇艳的花瓣,她愉悦的说:“多么美丽的花儿啊,我喜欢,谢谢!”

美丽鲜艳的花儿献给了顾盼生姿的人儿,举止得体的绅士理所当然承担起护花使者的重任。

李康平拉开右前车门:“詹妮弗,请上车。”

詹妮弗惊讶的说:“你开车来的?”

李康平解释道:“我算过一笔帐,在纽约打车438次的费用,可以购买一辆福特车,所以我买了这辆福特车。”

“这辆车可真不错!”詹妮弗称赞一句,这便上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