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罗光旭预料,方程的两首新诗发表之后,再加上先期bh公司幕后团队的炒作,在网上掀起了又一波热潮。
如果只是几首诗歌,或许只会在一些诗歌爱好者中流传,但再配合方程出众的外貌,这股热潮瞬间在网络上蔓延开来,让方程的人气有了一波爆炸性的提高。
方程的粉丝值更是每天以上万上万的速度快速增涨着,仅仅又过去三天就达到了近十万的数值。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韩国人对外貌极为看重,外貌出众的人很容易就引起关注二是韩国人对诗歌情有独钟。在韩国,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从老人到少年,读诗、自发成立诗社司空见惯。
在韩国,不仅在公园散步的小路和登山路上常常能看到刻着诗句的石碑。在韩国首尔市内的每个地铁站,站台上的玻璃安全门上都能看到诗歌,短则几行,长不过十多行,在等车的短暂时间里,给乘客们“诗和远方“。
对诗歌的喜爱中,同处于汉文化圈,韩国人对华夏诗词尤为偏爱,尤喜杜甫和李白。
在韩国高中教科书中,收录了15首华夏经典古诗,包括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春夜喜雨春望,王维的九月九日忆s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以及孟浩然的春晓等。
在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东国大学、庆熙大学等学校都开设有诗朗诵课程,面向全社会,只要对诗歌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培训合格后,学习者可以拿到“诗朗诵指导者资格证“,向自己的亲友邻居和文学团体中教授诗朗诵,这在家庭妇女和退休老年人中有很高人气。
而韩国人对诗朗诵情有独钟,则是因为对于生活压力大的韩国人来说,有一个爱好或兴趣有助于解压和释放自我,而诗朗诵的接触门槛不高,也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物力,只要家中有一本诗集,任何人都可随时随地尽情地朗诵诗歌、抒发情感,因此深受众人青睐。
方程发表的三首诗歌,生如夏花词句精美又富有哲思,远和近断章虽用词朴实,却极具美感,又跟生如夏花一样蕴含哲理。既不同于韩国现代诗歌写实向的直白,又在简略优美中意境深长,因此所能引起的火爆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火爆甚至远远超出了方程和罗光旭的预计,引发了一系列超出他们掌控的后果。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走在东国大学的校园内,听着不远处又响起了一阵阵朗诵声,方程微低下头,快步地向教学楼走去。
远远地一道惊呼声随风又传入了耳中。
“你们看,刚刚那个人是不是李政赫?”
“哇!好像真的是他啊!”
“以前就知道我们东国大学有一个喜欢读书、爱好诗歌的戏剧电影系的帅哥,只是为人有些孤僻,不喜欢聚会,也不喜欢参加活动,所以没有见过。没想到他一个学习表演的竟然能写出这么优美经典的诗歌。”
“诗人嘛性格都有些怪癖,和常人不同,要不然又怎么能写出生如夏花这样的诗来。”
“我很喜欢他那首断章,正巧遇到他,你说我们要不要去向他请教一番?”
……
远远地听到这句话,方程的脚步瞬间又加快了几分。
作为东国大学的校草,方程本来有些名气,等他的几首诗歌在yrl上发表,又在网络上引起热潮,当这股热潮传入东国大学,得知网络上的“天才诗人“竟然是自己的同学,并且是在东国大学都早有名气,从而引发的追捧就可以预知了。
这两天方程在学校上课,同班的同学、甚至是老师都会不时地向方程请教,请教他创作诗歌的理念以及创作几首诗歌的思路。
在度过一开始的赞叹和欣喜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汇聚而来,方程渐渐感受到了成为名人的痛苦,开始有些不耐烦起来。
正快步地向前走着,突然感觉身前有一道身影阻拦,方程停下了脚步。
“你好,李政赫同学。”
方程抬起头来,眼前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怀里抱着一本书,正双眼热切地注视着他。
“你好,请问?”
“李政赫同学,我是文学系的张书璟,我很喜欢你创作的那几首诗,特别是第一首生如夏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实在是太优美了。我觉得你不应该学习影视影像专业,你在诗歌上这么有天赋,文学系才是你应该学习的地方。我诚挚地邀请你加入文学系,继续深造,不要浪费了你在诗歌方面的才华。”
“呃,谢谢。我会考虑的。不好意思,等下我还有课程,以后有机会再聊。”
婉拒了张书璟的邀请,方程躬身一礼,错开了女孩,就向前走去。
“李政赫同学,请一定慎重考虑我的邀请,不要浪费了你的诗词天赋,文学系才是你应该学习的地方。”
…………
离开了女孩,方程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
当初之所以在网上发表诗歌,只是想提升一些人气,多几个路人粉,好让粉丝值能快速地提高。没想到结果现在虽然达到了,甚至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但这种超出却又远远太高于自己的期望,甚至让他开始有些后悔在网络上发表诗歌的决定。
现在张书璟只是知道自己有意在编剧和导演方面发展,如果让她知道自己已经签约成了演员,甚至要以在传统守旧的人眼中地位低下的“戏子“的身份发展,不知道她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到时会不会就不是以邀请的方式劝告,而是以绑架的方式让自己脱离演员这个身份了。
想到这些,方程又是一声苦笑。
然而让方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预想很快就成为了现实,网络上关于他的一场风波正在渐渐地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