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天下初临第三百三十章四国言和“梁伯!”
“魏伯!”
“芮伯!”
耿邑,原来的耿国大殿中,郑忽一一向三国国君见礼。
郑忽之所以会出现在耿邑,那是因为他是在陪同晋侯生和三国国君相会。
郑忽上次率兵诛杀了曲沃武公之后,曾经派遣使者向三国说明情况。
其实就是赤裸裸的震慑。
三国国君还真被郑忽给吓住了,遣使乞求宽恕。
而后郑忽提出晋侯想要和三国国君在耿邑相会,以释前嫌。
三国国君接到消息之后,哪敢不答应。
晋国兵锋正盛,郑忽又威名在外,连续灭了六个国家。
梁伯、芮伯、魏伯还真怕郑忽出兵攻打他们。
况且郑忽也算比较有诚意,将地点定在耿邑,耿邑距离梁国不过一山之隔而已,梁伯、魏伯和芮伯也算稍稍安心一些。
总之,不来,他们是不敢的,害怕被郑忽找到借口。
要知道三国联军几乎是全军覆灭。
他们哪还有再和郑忽战一场的信心?
之前是五国联合,虽然到最后只有三国出兵。
但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梁国已经伤了元气。
帮了曲沃两次,梁国出了两百余乘的兵马,最后,这两百余乘的兵马几乎没有逃回梁国的。
梁伯现在真的是怕了。
而且现在曲沃武公和狐突已死,他实在也没必要再硬撑着了。
像曲沃武公和狐突活着的时候,不断的在他面前夸大郑忽的威胁。
这一点他也认同,不止他认同,芮伯、魏伯也认同。
但问题是,根本打不过,继续打下去,只会让自家灭亡的更快一点。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先和郑忽接触接触,万一郑忽不是曲沃武公和狐突说的那种人呢?
说不定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三国国君在这个时候是存了一些侥幸之心的。
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也很正常。
打不过,又没见过面,彼此也不是太熟悉,还不能让人心存一些幻想吗?
而郑忽其实这次,还真没存什么歹念。
真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和三国和平相处。
因为现在的晋国急需休养生息。
至于未来会不会和三国再起冲突,那就是未来的事情了。
郑忽从来都不是个什么懂得以德报怨的人。
一番寒暄之后,三国国君又不约而同的称赞起了郑忽。
从郑忽自身的才能到郑忽在统一晋国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无疑不是三国国君称赞的素材。
没办法,谁都知道而今在晋国当家作主的是谁?
三国国君又不傻。
想要和晋国和平相处,那得有郑忽的点头。
没有郑忽的点头,即便是晋侯和他们订立了盟约又有什么用呢?
郑忽对三国国君的称赞微笑以应,偶尔还谦虚那么两句,整个殿中的气氛看起来是相当的融洽,就像四个国家原本就是友好国家一样。
一点也看不出刚打了一仗的样子。
仿佛之前帮助曲沃武公出兵的不是三国,而是其他国家。
郑忽对此也是见怪不怪。
悉心招待了梁伯、魏伯和芮伯五天的时间。
郑忽最终代表晋国和三国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首先,三国与晋国罢兵言和。
其次,三国承认晋侯生乃是晋国正宗的地位,承认郑忽晋国执政的地位,承诺不以任何借口干涉晋国内政。
再者,三国要赔偿晋国在战争中的损失。
这一条,其实是争论的最久的。
因为三国首先攻打晋国不假,但是三国联军几乎全军覆灭,再赔偿晋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三国国君明显感觉吃大亏了。
但郑忽就是不松口,要求三国必须赔偿,不然,就没得谈了。
郑忽的态度如此强硬,三国国君无奈之下,只好点头答应。
当然了,郑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
如果他狮子大开口了,还真有可能谈崩。
这完全没有必要,他最终的目的和三国国君是一致的,就是和平。
接下来,郑忽同样承诺不会以任何理由干涉三国的内政,不会侵犯三国。
说实话,这个承诺,郑忽自己都不信。
不信归不信,但并不妨碍他如此向三国国君承诺。
讲道理,若不是郑忽灭曲沃损耗太大,他还真想顺道灭了三国。
三国协助曲沃入侵晋国,这个机会和借口是非常难得的。
可惜,实力暂时不允许,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想灭了三国,还怕找不到借口吗?
未来有的是机会。
四国达成的协议,这四点是主要的,其他还有一些小的条款。
总而言之,协议达成之后,皆大欢喜。
三国不用再担心晋国的报复,而郑忽也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这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
两方都有意罢兵休战,协议自然容易达成。
毕竟,继续打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三国即便是联合起来也耗不过晋国,而晋国就算是最终取胜,也是惨胜。
没有人愿意承担这种后果!
最终三国国君和晋侯在耿邑在天地鬼神的见证下,歃血而盟。
约定共同遵守盟约,违背盟约者不能够享国。
郑忽听闻此言,也是在心中轻笑不止。
和晋侯这种被完全架空的人说不能享国,这能有什么约束力。
奈何郑忽不是国君,即便是他和三国歃血为盟,那也是代表的晋国。
所以,无论怎么歃血结盟,对郑忽来说,都没什么约束力。
再说了,天地鬼神见证又能怎样,郑忽根本不怕这一套。
也就此时的人笃信于此。
一纸盟约,几句虚无缥缈的诅咒就想吓住郑忽,只能说太天真。
不管怎么说,盟约的订立在此时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郑忽在短时间内也不准备背弃与三国达成的协定。
终归是对自己有利嘛!
他完全可以借着这段和平的时间,好好的休养生息一番,同时大力推行的晋郑融合方略。
无论什么时候,增强实力总是必要的。
而且,暂时做个守信的人,也能改变一下其他人对他固有印象不是?
他现在好歹是晋国的执政卿了,总是背信对他的威信力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