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变化(1 / 1)忆枕中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易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年自然要有些新的气象、新的变化。

由于郑忽的介入,郑国在周王林十一年也有了些新的变化。

若将这些变化置于此时的国际大环境中,这些变化就像是一滴水滴入江河湖泊,或许会泛起小的波澜,却绝无可能掀起大的风浪。

但若是将这些变化置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去考察,就可以发现郑国这条大船驶离了原来看似风平浪静的航道,驶向了一条风急浪高、充满着暗涌、暗礁的险道。

是祸是福,殊难定论。

反正当郑庄公在回国,祭祖之后的大朝会上开始布置新一年的工作的时候,郑国的航向便由此而变。

郑忽身为世子理所应当的出席了这次大朝会,见证了郑国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而现在距离大朝会已经过去五天了,郑忽正准备带着郑庄公的赏赐回长葛。

从成周回国之后,他便想回长葛,奈何作为国家继承人是没有任性的权利的,来不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无奈之下,只能在新郑又盘桓了几天,而他那三个亲爱的弟弟在大朝会之后即被郑庄公勒令去边疆啃土。

对此,郑忽确实有些暗爽

此次与郑忽同行的有邓荒、公子辛丑和泄驾。

邓荒和公子辛丑现在依旧没有重新得到册命,这倒不是郑庄公故意拖延,而是册命并非一件小事,需要上报祖宗,祖宗同意后择吉日才能册封。

幸好两人重新册命的吉日已定,在两个月后,左右无事,二人在新郑也无熟识,便请求和郑忽同行。

郑忽向郑庄公请示之后,郑庄公未做犹豫允了二人之请。

从蔡国归来之时,郑忽就已将收二人入自己麾下的决定向郑庄公做了汇报,郑庄公也乐见其成,一国世子总需要些人辅佐才是。

至于泄驾,则是郑庄公调到郑忽身边,任由郑忽驱使的。

原繁的任务已经结束,不可能再在长葛停留,于是,郑庄公便把泄驾调给郑忽。

一来帮助郑忽整顿兵马,二来则是提前培养感情。

东西收拾完毕,郑忽带着三人踏上了回长葛的路上。

之前他已经简单的向郑庄公请辞过了。

郑庄公最近很忙。

大朝会之后,他便写奏疏向天子请辞王左卿士之位,决心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郑国自身的建设当中。

这就是郑忽所画的大饼在起作用了,当然郑庄公将事情看的也很透彻,郑忽所谓的伯天下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事情绝非郑忽说的那么容易。

以郑国当前的国力,最多能支撑郑国在中原争个方伯之位,想要伯天下就必须不断地增强国力。

而郑忽所说的用恶金制成农具耕地,便是增强国力的不二良方。

为此,郑庄公在大朝会时宣布郑国未来将并力北向,退出与中原各国的斗争。

朝臣虽不解其意,但也表达了对此策的支持。

在这个策略下,苏子国的存在就变得极为扎眼了。

于是,这几日郑庄公在处理完国事的间隙一直在和朝臣讨论如何解决苏子国的问题。

郑忽请辞时,看到几位平常颇有气度的士大夫为此事争的是面红耳赤,就差没上演全武行了。

郑忽对此也比较理解,苏子国的情况确实很复杂。

不过,这也和郑忽没啥关系了,他现在又被郑庄公放养了。

年入五千金的任务像是挥之不散的阴云,一直在他的头顶徘徊。

好不容易搞个瓷器出来,现在却不能卖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虽说他现在的地位已经稳固,就是赚不了这么多钱,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作为一名有追求的男性同志一口唾沫就是一个钉,说到就要做到。

况且钱自然是越多越好,没有人会嫌弃钱多已经够用了!

“子忽为何紧锁眉头,可是有心事?”

同乘一车的泄驾轻声向郑忽询问道。

“只是些微末小事,倒是搅扰了泄兄的兴致!”

郑忽将眉头舒展来,向泄驾致以歉意!

“既是小事,子忽又何须多做烦扰,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之前还从未来过子忽的采邑,倒是想请子忽为我介绍一二!”

郑忽闻言,向四周打量了一下,才发现已经到了长葛的地界。

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初生的麦苗,每隔一段路程便有沟壑将相邻的土地隔开的井田。

寒肃的冬日里骤现一片绿色确实是一件让人心头愉悦的事。

不过,郑忽看到所有的四四方方的井田之中都被种上小麦,却有些惊疑。

他记得他已经免除了长葛的税赋,长葛民众不需要再为公田耕种。

心中虽有疑惑,但是依旧笑着向泄驾介绍到“我就封之时悉令长葛之民种宿麦,这便是泄兄而今所见之景象!”

“此事我也确有耳闻,据说子忽能将麦磨粉制成麦饼,麦饼甚是甘美,待至长葛,子忽可不能吝惜啊!”

郑忽听着泄驾讨要麦饼的话,知道他这只是笑语。

“泄兄说哪里话,便是泄兄不说,我亦准备以麦饼飨之,倒是泄兄莫要嫌我招待不周才是啊!”

正在两人说话间,越来越多的长葛民众顺着沟壑向郑忽涌来。

寒冬的天,田地里虽然没有杂草影响小麦的生长,但是很多民众还是每天习惯性的要到田里来看一看。

一来防止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践踏麦田,当然这种事可能性很孩童虽却也已经知道求生的不易,很少会发生践踏的麦田的事。

二来则是诸夏民族最初的小农思想在作祟,每天来麦田看看,看见满地的麦苗,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如果发现小麦比昨天长了一些,或者比别家的小麦高了一些,那种满足感就别提了。

揠苗助长或许是个笑话,但是主人公每天跑到田里看禾苗的长势却是来源于生活。

涌来的人群自觉的跟随在郑忽的队伍后面,并未有人践踏小麦,这让郑忽松了一口气。

当然很多人见到郑忽之后免不了对外大喊“世子回来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引来,队伍也越拉越长。

泄驾见状,笑着赞道:“子忽治长葛,甚得民和啊!”

晚上还有一更,下周没推荐,要裸奔了,可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