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买卖这种事,说白了还是个靠经验的行业。头脑可以告诉你该做什么,而经验却可以告诉你怎么做更正确,更容易成功。
所谓的经验,不仅仅是个人积累的那么一点,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前人的总结和发现。那些著名的,包括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东西,说到底都是经验总结。
哪怕极个别的天纵奇才,一时无两的牛逼角色,也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眺望远方。
都说穿越如何如何,重生怎样怎样,真的是穿越、重生就厉害吗?你不带记忆试试看,会不会比穿越前还惨。
唐泰是个搞报纸的,就不说了。其他三人不敢说纵观大明的商界精英,这些年下来也能看出都挺有一套。
有些事情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时代的局限让他们不敢去想,先天就没有想那么远、想那么多的基因。
詹闶在脑子里大致划分了一下,哪些是能说的,哪些是不能说的,说到什么程度才正好。
然后给四个便宜丈人散一轮烟,开始讲解:“一场靖难打下来,已经证明了陛下在军事方面的指挥能力,以及对大局的把握、掌控。现在陛下登基称帝,要证明的就是治理国家的能力。
怎么样的结果,才能证明一个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呢。一般来说,做到对内让百姓吃饱穿暖,居者有其屋对外要让周边的大小邦国和各种势力顺服,宣扬大明国威。应该就算很好,或者比较成功了,也能得到一个明君的评价。
但是这样的评价给陛下,明显是不够的,远远不够。我们不但要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有地方住,还得让百姓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简单来讲,就是大明最底层的百姓,也有资格做人上人。
而对外方面,周边的邦国臣服、顺从,甚至奉大明为主,这都是不够的。我们要做到的,是让这个世界上只有大明这一个国家,所有的人都说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文字,持同一种身份,除了相貌之外再无任何差别。
所有的这一切,仅仅通过征服是做不到的。咱们都是自家人,我说话也就不刻意避讳了。蒙人通过征服统治了华夏民族百年,最后还不是被赶走了吗,所以说武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还要靠文化和经济辅助,让其他所有的邦国和势力,都被我们的文化、经济影响,让他们无法不依靠我们。时间久了,想要继续享受这种依靠,就必须做一点什么,必须付出些什么。”
说了这么多,并没有点在主题上的内容。不只是梁再发三个越来越迷糊,连本来还有点头绪的唐泰都开始听不懂了。
用文化和经济影响、控制,这个谁都知道啥意思。而梁再发提出的两个问题,他是一个答案都没给,就顾着说些云山雾罩的东西了。
另外按照他们接受詹闶灌输的概念,此时的大明占“世界”面积的三十分之一都不到,怎么才能控制得了超过自己几十倍的土地呢?到底是这个女婿疯了,还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詹闶毕竟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抓不到他们的点也很正常。但这都不妨碍他先把最大的压力拿出来,然后给他们定一个细化的目标。
弹了弹烟灰,继续道:“这个设想听起来很庞大,实际上也的确非常大。不过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别管是多么庞大的计划,一点一点去做,总会有做到的那天。我刚才说的都是终极目的,就为了让你们心里有个数,出了这个门就不要再想,现在咱们说说眼下要做的。
这次去金陵,我已经在奉天殿上,当着那帮名教的说过了。五年之内,不但要把高产作物推广到全大明,还要让他们看到开放商路的好处,另外也会想出解决宝钞不断贬值这个问题的办法。
推广作物很容易,只要人们能够看到这些庄稼的好处,自然会跟着去种植。再给点优惠和利诱,大把的人抢着种都很可能。
解决宝钞的问题,现在还是筹备阶段,短时间内你们也出不上什么力。关键的还是一点,把发展商业的好处体现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闻出利益的味道,给陛下最大的支持。
至于我前面说的,海上贸易和雇用劳工,还有反应不反应、加不加入。只要你们能把商业的利益这部分做好,到时候自然会有好处落在你们头上。
海上贸易你们应该都知道,把大明的东西卖出去,再把其他地方的东西拿回来卖,一正一反的利润。雇用劳工也是一样,大明想要卖出去更多的东西,就要有更多的人做事。那么有些粗贱的活计,大明的百姓顾不上去干了,总得有人来做。
大致上和蒙元时候的黑厮差不多,但是我们有人性,不买下他们做奴隶,还给工钱管吃管住。让他们喜欢上在大明做工,还想着把家里人都接到大明来一起做工赚银子。
说到这儿,什么人反应不过来,什么人会犹豫加入不加入,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那些人,到时候肯定会想别的办法和我们抢饭碗,所以我们就要在那之前把有利的条件都抓在手里,叫他们不论怎么扑,都只能扑个空。
另外,透露个小道消息给你们。多买点地吧,悄悄买,不要声张,以你们的情况,一家买个两三万亩问题不大。还是那句话,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外传。”
四个便宜丈人都不傻,只要大致讲述了一下,他们就能了解个差不多。总归来说,肯定是一边帮了皇帝的忙,一边还装满了自己的荷包,这种一举两得的事,谁会不愿意干呢。
还有后面这个买地的建议,虽然詹闶没有明说为什么,可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比任何理由都更具说服力了。
这就好比是南海边的发展一样,都有人在那儿画圈了,还问为什么要买地,你特么是来秀智商下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