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 1)南风秋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白下笔不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下喝酒,对着苍天呓语。

不知天宫里,今日是哪一年。

真想去看一看。

起身,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共舞,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

我想念那个远方的人。

真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如果不能,那我们便相隔千里,一同望月吧。

“卧槽,不愧是我诗仙啊,我已经跪下了。”

“666,666膝盖献。”

“这是古词,是宋词体。”

“有没有大师来普及一下,我TM看不出哪里好,就是TM觉得好。

说不哪里好,跟隔靴搔痒一样,真想不到,古诗词有一天还激起了我的求知欲。

但是,我好喜欢这种感觉。”

“楼看过来:

这是一首标准的水调歌头,有特定的押韵方式。

双调九十五字。

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

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

“卧槽,牛逼,虽然你解释完了我依旧看不懂,但是,突然就感觉自己好有文化……”

“我看到了月下喝酒的旅人,想念亲人。

想念却见不到,只能寄月托思。”

“我也想念我爷爷了,我从小就是爷爷带大的。

出来工作后,一年回老家一次,回去了也是和朋友玩的多,都没有好好陪他说说话。哎……”

“我想我姐姐了,小时候家里穷,姐姐好早就嫁了。

几年都难得见一次,小时候,姐姐是对我最好的人。

我决定了,中秋带礼物,去看看姐姐……”

“我也想念家人了,马中秋了,本来不想回的,现在我决定回去看看……”

露台下。

赵达康手拿酒杯,嘴里喃喃:“高处不胜寒……”

他看向露台的少年,

衣带翻飞,豪放洒脱:把酒问青天。

朝气蓬勃,

意气风发。

自古英雄出少年,前途无可限量。

“每一句都是好佳句,凑在一起,千古绝唱。”

这是极高的评价。

老何,“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杨教授,“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遗世独立的意绪。

写得异常高明。”

汪教授,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又是美化哲学的一首诗,妙。”

一旁立马有人问,这个“又”字,从何而来……

刚刚站在赵达康身后的那些人,在看到这首《水调歌头》的时候,无不点头称赞。

目露惊艳。

坐在一边的曹总意味深长地对着曹泽问道,“怎么样?”

曹泽低了低头,喝下一杯酒,“心服口服。”

赵达康点点头,对苏白,是越看越欣赏。

这个少年,实在太耀眼。

果然,是金子,怎么都发光。

他给他准备了戏台,苏白唱了个满堂彩。

一旁的老何,再次毫不吝啬的夸赞,

“当得千百年来,月夜之最。”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

他们已经被这首词彻底征服了。

“古诗词不是垃圾,古诗词是瑰宝。”

“古诗词不是一无是处,古诗词美不胜收。”

“天夏的古文明,没有那么不堪,相反,还十分的耀眼,夺目。”

这样的认知,让他们从心底里生出一种自豪感来。

这是从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像是生命的脉络,终于找到了赖以生存的养分。

一种来自灵魂里的皈依感。

让人感觉到踏实,

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场的人,从一个西方潮流的追随者,到彻底认同天夏的古诗词文化。

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小时。

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老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实在经典,可流传千古的名句。

想不到小友小小年纪,居然能有这般感悟。

难得难得。”

“喂,老李你来说说。”

老李依旧绷着脸,“尚可。”

老何切了一声,“别那么苛刻,好诗不可多得。

不然再让小友送你一首好诗?”

“哈哈哈。”汪教授大笑起来。

次吃饭,老李没有好脸色,苏白直接作了一首怼他的诗。

其他人不明所以,汪教授把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大家纷纷乐呵起来,

“这位小友是个妙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九万里,好诗,好诗。”

“老李啊,你说你简直苛刻到头了。

也不知道,究竟要什么样的诗,才能得你一声大赞。”

赵达康立马接口,揶揄着,

“若是得了老李青睐,那在整个南方,都能横着走了。

不过老李这个臭脾气……”

赵达康边说边摇头,

“这首水调歌头,在他眼里还只是尚可,难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豪情万丈,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是服气的。”

“高处不胜寒,这句呢?”

其他人还没答话,老李先抢了一句,

“整首尚可,这句不错。”

“啧啧啧,老李啊,你这苛刻到姥姥家了。”

老何说完看向苏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小小年纪,感悟也太丰富了,这话,二十岁读和四十岁读,是两种意思呢。”

赵达康想了想,对一旁的人吩咐了几句。

大家心照不宣,“老赵这是要搞大事情。”

赵达康也不掩饰,“国文化崛起,你说大不大?

年轻人有志向,我们这些老人家,得支持。

我说你们啊,别的做不到,爱国这一条,不容有误。”

众人一听,这顶帽子戴下来,老赵是动真格的了。

意思很明显,

你们可以不帮忙,但是如果搞小动作,那……

大家看着露台的少年,突然恍然大悟,今日赵家的聚会,意欲何为。

天夏,怕是即刻要有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

四周,讨论声越来越大。

大家毫不掩饰对这首《水调歌头》的喜欢。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

这就是古文明的魅力。

只要给它一条通道,它就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九万里。

杨教授连读了好几遍,啧啧称赞,

“这一首,是今夜的高光之作了。”

众人纷纷点头。

何止今夜,往前数千年,也找不到更好的同类诗词。

“大家快看,他还在写……”

庆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8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