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帝国尊严(1 / 1)乌溪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申正时,骄阳西垂,辉色已冷。

秋风里,鲜于国迎着金色余辉,脸朝夏育嘴角蠕动了几下欲言又止。他眉浓眼长国字脸,若眸眼微眯,颇有几分凶悍相。

夏育见此问:“兴汉!你还有何交代?”他知道,此时分兵恐怕是永别之时,此后两人将天人永隔。

“夏公!卑下有两位幼子银和辅,若是战没望夏公照拂一二!”鲜于国鼓起勇气求帝国名士夏育。

夏育闻言苦笑一声,“呵呵!老夫此战后,恐怕也会被槛车还京师!不过,我与刘幽州有旧,收入槛车之前,老夫定会将鲜于辅和鲜于银送至郡学就读!”言罢,他神色有些伤感。

“多谢夏公!兴汉将以死报恩!”鲜于国见夏育道出肺腑之言,激动的拱手致谢。旋即,他侧脸看向青色山丘上的檀石槐,目光冰冷恨意滔天。

“每队五百人,曲长为首骑!三矢之后,都与我直驱檀石槐!”山丘下,整顿好队伍的鲜于国朗声大喊。此战他抱定必死之心来报效夏育,临时改变乌桓突骑的传统战术,灵机一动采用队列式攻击的崭新战斗队形。

待众骑卒都就位后,鲜于国猛然一挥手中的骑剑,“杀光鲜卑奴,阵斩檀石槐!”

“哒哒哒…”马蹄声起。五千身着黑色骑甲的乌桓突骑像十道黑色长剑,直刺骄阳下的马鹿大纛。

与此同时,另外五千乌桓突骑在夏育的率领下,组成锥形战阵朝南方迎击,尾随而来的五千鲜卑狼骑。“护卫夏公!杀回老家!”五千乌桓突骑齐声呐喊,声音悲切气势如虹。

“杀死乌桓狗!”

“嗖!嗖嗖!”

“咴咴!咴咴咴…”

“杀光鲜卑奴!”

碧空之下,方圆约二十里的草原上,呐喊声一片,战马嘶鸣,流矢乱飞。乌桓突骑在夏育的率领下凶猛冲锋。他们曾和鲜卑狼骑交战多次,交战双方有宿仇,一开战便全力以赴。

从高空往下看,一万身穿黑色骑甲的乌桓突骑和一万七千多杂色服饰的鲜卑狼骑,斗了个旗鼓相当,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来。

“你去传令:将杂胡骑兵从漠北调来增援!”见此,面色凝重的檀石槐再次下达新军令,从战场之北的戈壁滩调一万杂胡骑兵来助阵。

“先吃乌桓狗!再杀高血虎!”鲜卑狼骑的军官下达新军令。一万两千名鲜卑狼骑,朝鲜于国部包围而来。

鲜于国发狠,不顾两侧敌人,朝青色山丘的檀石槐冲击而去。

或许是新式战斗阵型犀利,或许是乌桓骑卒抱定必死之心,鲜于部的战损率超过一比二。每死去一名乌桓突骑,必定有两名鲜卑狼骑阵亡。夏育部的战斗效果也是一样,鲜卑人死得多乌桓突骑死得少。

战斗持续了半个多时辰,直到另外一万杂胡骑兵赶到增援时,这场交战才决出胜利者。如潮水般的一万杂胡骑兵从青色山丘上涌下,把夏育部和鲜于国部分割开来。

“夏公,我们撤吧!再不撤来不及了!”领军的曲长在夏育的身旁疾呼。夏育回头看了看被杂色服饰骑兵包围的黑甲骑兵,神情悲楚叹了口气,“哎!全军南下,朝东南方行军,目标代郡高柳!”

“喏!目标高柳!我们回家!”幸存的一千二百多名乌桓突骑悲愤的呐喊。他们一人三马护卫夏育,直驱幽州代郡高柳。

而鲜于国此时,身边却只剩下百骑左右。他一番拼命终于冲上山丘,而檀石槐却已经远遁。

“兴汉大兄!我们突围吧!夏公已经安全撤离!”这时,鲜于镐驱马至鲜于国身旁,急促的大喊。幸存的众骑卒闻言后,都眼含期翼目光看向鲜于国。

鲜于国想轰轰烈烈的战死沙场,可恶的鲜卑奴却没人能杀死他。他看了看远处的檀石槐,又看了看幸存的一百来名麾下袍泽,缓缓的点了点头。

“冲出去!我们回家!”众骑卒见此都咆哮起来,士气大振。一百来名乌桓突骑组成两道黑色长剑,朝青色山丘下刺去!

“吃掉他们!杀死乌桓狗!”看到这一幕,檀石槐咆哮如雷,镶金的马鞭指向鲜于国和夏育等人。

……

在夏育率部逃亡和鲜于国率部突围时,高顺已率部南下了一个多时辰。其实,见檀石槐率部北上时,他就已经后悔。

“若是知道夏育是位智者,当初就应该把靠拢夏育部的下策告知臧将军,此战完全可以翻盘啊!哎…”一念至此,高顺叹息一声。

为了不浪费夏育部交战争取来的时间空档,他也狠声下达命令:“众将士!要快!一定要快!一炷香后我部挥军南下!”

段延部和林胡部投降的七百多鲜卑人,被高窟曲驼和高勾昂泰编入士伍,参加打扫战场的军事行动。

一战下来,五千多匈奴人变成了三千左右,也都在打扫战场。汉军伤兵、战马、军事辎重、死去的战马等,统统都带走。这一次,由于敌军不在,死去袍泽的尸体一也并用战马驮着南下,准备在宿营地处埋葬。

大约两刻钟后,高顺指挥众骑卒拔营南下。由于队伍中有伤兵,行军的速度并不快。高顺命众骑卒一边行军,一边啃着咸马肉干补充体力。

夕阳西垂,秋风已冷。

高顺部前行了一个时辰后,又一部骑兵尾随大军而来。高顺立在马上,目光冰冷的凝视着暮色中的敌人。

敌军大约有九千多骑兵,服饰更杂,居然还有大汉帝国的标配黑色骑甲。“夏育部这么快就崩溃?”看到这一幕,高顺心中一冷。若是如此,这南下的路可就艰难了。想到这,他缓缓的说道:“全军停下,就地防守!”

几场战斗下来,一干汉军骑卒已养成听军令行事的习惯。自然不敢反对高顺的命令,按照军官指派在一片隆起的山丘上驻扎下来。匈奴人也是一样,除了呼征等贵族内心有些抗拒,其他人都已经臣服高顺的指挥。

待敌军渐渐靠近后,看清敌情的高顺却突然轻松许多,把曲长以上的军官都召集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