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项目如约开始。
人们对核这个字都不陌生,最出名的就是核电站与核弹。
原子弹的原理是核裂变,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
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看到。
那就是天的太阳。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给出了质量与能量间的关系。
核能就是裂变与聚变反应中,消失的质量所对应的能量。
核聚变早已有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可控核聚变却是毫无进展。
因为在全人类已知的范畴内,并没有见到过可控核聚变。
太阳内部发生的聚变反应,是无序的不可控的。
夏辰此时正在办公桌写写画画,饶是他,也不能轻易就完成这一次的项目。
纵使范思雨是博士,也无法在夏辰的研究中给他帮助了。
只能让他在研究之外,在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
看了看范思雨,夏辰庆幸不管在哪,都有这样一个人陪着自己。
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夏辰在不经意间,已经习惯了自己设计,自己研究。
再也不是一开始那样,对着系统给的成品和全套知识进行复刻。
而此时,在夏辰看不到的地方,刘部长正面红耳赤地与人吵着架。
在夏国,一个学者最大的荣誉就是成为院士。
院士两年一选,位置紧张。
有多少学术界的大牛为了院士名额争得头破血流。
刘部长此时就是为了夏辰的名额与人争得头破血流。
按照规定,想要评选院士,需要有研究员,教授或者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
而夏辰什么都没有。
本科都没有毕业。
刘部长争论的底气是夏辰做出的成果,对夏国的贡献。
反对者的依据一个是夏辰的职称,一个是夏辰的年龄。
说实在的,夏辰今年也才二十岁。
纵观全球,不论怎样的天才,二十岁都还在求学阶段。
若是让夏辰选了院士,有多少即将退休的老学者,会因为错过这一次机会而再也没有成为院士的机会。
夏国的高速发展,少不了这些老学者的贡献。
最后,这件事情在学术圈子里不断发酵。
直到面有人发话,制止了这一场闹剧。
面让双方各退一步。
若是夏辰在今年评选前,完成了可控核聚变的项目,那这个院士称号,必须给!
若是没有完成,那就在两年后的下一届评选,再给他。
刘部长大呼不公,此时离院士评选只有四个月!
四个月时间,完成别人四年都不一定会有进展的可控核聚变项目?
怎么可能!
可面态度强硬,刘部长也只好乖乖听话。
最后两方终于偃旗息鼓,不再争吵。
而此时的夏辰,压根就不知道此事。
项目开始了一个月,夏辰终于梳理好了所有的头绪,心中有了大致的模型。
又一个月,夏辰已经完成了整个反应堆的设计。
只需要完成其余细枝末节的地方,这一次项目就可以完成!
说来夏辰也是占了前人的便宜。
不可控的核聚变在几十年前已经问世,在这几十年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发展。
在前人研究的文献里,夏辰找到了很多对自己研究有益的东西。
又过了一个月,整个项目,就已经来到了最后的阶段。
谁能想到,可控核聚变这个大难题,仅仅三个月,就差不多被解决。
“刘部长...”夏辰主动拨通了刘部长的电话。
“夏总指挥,怎么了?”刘部长答道。
这一次,夏辰的头衔变成了总指挥。
“没啥事...就是想问你一句,半个月后有没有时间...”夏辰说道。
“半个月后?半个月后怎么了...”刘部长不解。
“就是...可控核聚变的点火仪式啦...你要是不方便的话,就算了。”
原来是点火仪式...
什么?点火仪式?
“夏...夏总指挥...你的意思是,项目要完成了?”刘部长惊呆了,过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对啊...”夏辰平淡答道。
不就是个点火仪式,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吗?
可控核聚变完成后还要将它小型化,再往后再将激光炮小型化,自己的任务才可以完成。
“哈哈哈,夏总指挥,到时候,我送你一份大礼!”
正准备问是什么大礼,电话就已经被挂断了。
什么人啊...都多少次了,话都没说完就挂电话...
(又是日两万的一天,求支持呀~)
庆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