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山坡,可以看到一大一小初具雏形的两门火炮,正在装填火药和炮弹。
炮弹自然是实心的炮弹,而火药则是黑火药。
看上去是那么的简陋和原始,但这的确是火药和火器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
杜英不再开口,只是默默地搓了两个纸团递给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本来还想拒绝,但接着便又听到先是“砰”的一声闷响。
声音破空炮弹直跃。
石破天惊,恍若龙吟!
“轰!”炮弹坠地,巨响传来,大地似乎为之一颤。
她打了一个激灵,默默地将纸团塞进了耳朵,看着远处的一处土堆直接被炮弹击碎为滚滚烟尘,半是震撼,半是惊吓。
杜英自然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哈哈大笑道:
“大炮开兮轰他娘!”
“好好诗!”沈、张二人尴尬的附和。
然而杜英接着说道:
“撼动乾坤三万里。九州雄军齐卸甲,试问谁敢称男儿?!”
这一下,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如此粗鄙之语,也能圆回来?
杜英手指着那火炮,想到了后世网络上的一个梗:
“南无大火炮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众生平等也!”
“哈哈哈!”张玄之等人齐声大笑。
不得不说,火炮哪怕还有诸多不足和改进之处,如此巨大的威力呈现在面前,也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充足的信心。
这,就是关中问一问鼎之轻重的底气!
不过往往理想是丰腴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杜英转过头来问道:
“目前火炮的产量能够达到多少?”
沈文儒收起来笑容,沉声说道:
“每月可产出五门,更为稳定的冶炼锻造工艺仍然还在摸索之中,所以产量难免受到限制,经常会有大量会炸膛的炮管,等到工艺相对成熟之后产出也会随之上升。”
“五门啊”杜英知道这不只是数量少的问题,而且十有八九这五门之中还多半是那些轻型小炮。
工曹的难处杜英也能够理解,本来就是白手起家,最初不过是关中盟各个坞堡以及杜英从桓温军中要来的一些随军工匠而已,只会最简单的打造兵刃。
底子差、什么技术都得从头开始摸,这就导致关中在冶炼方面上一直步履维艰,不得不在面对任何课题的时候都得投入全部力量攻关。
显然在此之前,关中冶炼行业的主要攻关对象就是甲骑和甲士的一套随身甲胄以及如今军中使用量和需求量都很大的横刀等。
现在这些课题被解决,工匠们才能转过头来攻坚火炮方面面临的问题。
火炮的工艺,显然又在甲胄和刀剑之上,这对于关中工匠们不啻于一个新的挑战。
“工学院那边开办的怎么样了?”杜英顺口问道。
针对各行各业,开设所对应的专门课程,甚至设立专门的书院,这是杜英应对关中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所给出的解决方案。
沈文儒面露难色:
“工学院草创未久,新招的学生之前对于机械器具多半是一窍不通,而学院和工坊之间的合作也倾向于帮助工坊的学徒们识字扫盲,而学徒们反过来充当学院的先生,教授新的学生们一些基础知识,显然还不足以火炮的研发上有所作为。”
杜英会意,工学院现在的授课方式仍然还是采取的工匠上一些重要的课程、大多数课程由学徒代课最终前往工坊之中实习工作的方式其实完全类似于后世的高校而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子,想要能够在专业行当上有所突破,恐怕还需要多年的积淀。
见杜英没有开口,沈文儒也拿捏不准杜英是不满还是另有想法。
毕竟按照杜英的设想,工学院显然是要取代工坊之中的长期学徒制,变成由学院统一给学子们打基础,而学子们进入工坊之后,经过短期的培训就可以转入正式岗位。
这样的流程,显然更适合批量化培养和产出适合于现在关中所提倡的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但是工坊那边的态度并非如此。
在工匠们眼中,不需要付薪酬的学徒们,显然既是免费的劳动力,又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弟子,是自己衣钵的传承人。
而流水线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打破了自家垄断某一条生产流程的可能性,所有的技术都得拿出来和别人共享,而且手底下短暂培训之后就摇身一变也成为工匠的书院学子们,显然也很难说会有什么深厚的师生情谊。
既然如此,那工匠们自然要担忧自己的铁饭碗朝不保夕自己变成了流水线上重复同一工作的机器,而不再具有一技之长,又凭什么竞争得过那些更有力气和朝气的年轻人?
又如何能够要求他们在书院中对未来争夺饭碗的这些年轻人们倾囊相授呢?
沈文儒知道这些工匠们的心思,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他虽然一样心中窝火,却也只能色厉内荏。
之前谢道韫坐镇关中的时候,就曾经对工坊的生产和研发效率大为不满,为此沈文儒也倍感压力,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亲自督阵,又拉上参谋司为自己背书,方才赶在杜英回到关中之前把火炮掏了出来,算是给杜英一个交代。
否则都督到时候把工坊生产速度慢、火炮研发更是还在图纸上这些新账旧账一起算,沈文儒可吃不消。
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杜英竟然敏锐的察觉到了工学院如今正在扮演的越来越低端的角色,这又让沈文儒心里直打鼓。
杜英不说话,他想要直接说什么,又不敢,只能看向张玄之,一副“看在同僚一场的份儿上,拉兄弟一把?”的模样。
张玄之本来老神在在的看看天、看看地,并不打算参与这件事。
这是都督和工曹之间的问题,还牵扯到工坊和书院,准确说是工坊和都督府施政方针之间的矛盾,他一个参谋司的参谋,凭什么要参与到其中?
但是沈文儒不断地把目光投来,张玄之也有点儿扛不住了。
不得不说,这些时日来,和沈文儒共事还是很愉快的。
更主要的,则是因为这火炮是未来军中不可多得的利器,张玄之看在眼里,早就眼馋得很了。
而且军中的那些大老粗们的性情,他也了解。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