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这方案谁做的?(1 / 1)风鳗呛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

许凡早早地赶到单位,晨会是点半开始,9点结束。

他刚打开电脑,牛益斌和杨眉先后赶到,3人客气地打过招呼,两位名校毕业生就交流起了方案写作情况:

“杨同学,昨天整到几点才睡的?”

“甭提了,熬到四点多,实在撑不住了才倒在床上。牛同学你呢?”

牛益斌摇摇头:“一夜没睡,靠咖啡续命,烟抽了一包多。杨同学方案写完了?”

杨眉:“咳,还差了半截。但总体思路有了,今天下午下班前提交,应该有把握。牛同学呢?”

牛益斌脸上稍微露了点喜色:“比杨同学稍微快了些,大概写了有三分之二吧。”

杨眉有些紧张:“啊,你这么快啊。那我得加油了。”

她抬起头来:“许同学怎么样了?也是一宿没睡吧?写多少了?”

许凡笑笑:“昨晚太困,十点多就睡了。”

杨眉神色顿时稍微有些轻松,牛益斌则笑了笑:“许同学写多少了?”

许凡:“我刚刚从采编系统递交给主任了。”

“什么?”

牛益斌和杨眉同时呆住了,齐齐扭头盯着许凡:“递交?你这递交的意思,是指写完了?”

许凡:“其实昨天下午下班前已经写完了,晚上改了几个错别字,所以到单位就递交了。”

牛益斌:“卧槽,这么难的选题,你怎么会完成得这么快?不可能啊,我向我们系的教授请教了好久,绞尽脑汁,才写了三分之二,你怎么会这么快?”

杨眉咬咬下唇,什么也不说,早饭也顾不上吃,打开文档,“卡卡卡卡”就敲起字来。

主任办公室,陈一新的电脑顶端,跳出一行来稿提醒,他点开,见是许凡递交的《传统纸媒做出网络爆款新闻策划案。

他微微愣了下,怎么会这么快?

这个方案,就是交给老记者做,两天功夫也是比较吃紧的。新记者没有实战经验,没有积累,更不可能有较为成熟的案例,就是查材料也得查一两天,许凡居然一天功夫就做出来了?

他随即撇了撇嘴。无非想先声夺人,意图给我留下个好印象罢了。

关键看质量。你一个普通一本毕业的,实力能超过两位名校毕业的?

光快,顶个鸟用!老子一分印象分也不会加给你。

前天的“三十而立”,还怼得老子心里发闷呢。

他没时间细看,因为晨会时间到了。

晨会开始。

陈一新满脸黑线,拍着桌上新出的报纸:“耻辱,职业生涯最大的耻辱!派出4名主力记者,跑了一整天,居然整出个六百字的黑板报,内容还都是网上登过的!”

“好在,今天全市媒体跟我们一样,都没有更深的报道,这多少算些安慰吧。”

“这个新闻,给我全力跟踪。老刘,今天起,你们五人特别报道小组,给我全力以赴,趁这首歌在网上热度不减,务必查到原唱者。”

老刘插了一嘴:“老陈,瞧这首歌在本地网络上的爆红情况来分析,热度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不过我们确实要加紧。”

陈一新:“视频上的音质太差了,我估计三五天,最多一周,人们就会听觉疲劳。所以,最迟在一周后,我们深度报道必须跟上,找到原唱者,录制完整的歌。那样,蜀都都市报,必定会在网上大火起来!”

“主任讲得有道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美女刘副主任率先响应。

大家都是资深新闻工作者,知道陈一新策划的份量,于是纷纷点头。

陈一新又简短分析了昨日报纸的市场反响,及几条重要新闻的得失优缺,晨会进入最后一道环节:“现在,各位记者报题吧,”

就在此时,陈一新的手机响了。

“王副,您找我?”

王副,就是蜀都都市报分管采访中心的副总,嗓门挺大,靠陈一新近的记者都能听到。

“一新,你稿库里有个方案谁写的?”

“方案?”陈一新一时回不过神来。

王副:“就是那篇《传统纸媒做出网络爆款新闻策划案,署名是许凡,这是哪个记者的笔名?”

每天早晨,分管领导都会查看各大中心主任的稿库,看看是否会有被遗漏的好稿。

陈一新愣了愣:“许凡?新招的记者啊。”

“哦,新招的啊。我记得招了3个,名字没记住,只记得有两位是蜀省大学的毕业生。这许凡,是其中之一吧?”

陈一新有些茫然:“不是,他是咨阳大学的。”

王副有些意外:“哦。你叫他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陈一新搁掉电话,眨了几下眼,听话音,似乎领导对许凡的方案比较满意,如果做得差,不可能叫他上去。

许凡的方案,领导满意?

这什么情况?

“许凡,到王副办公室去一下,在9楼,907。”

牛益斌和杨眉的神情,无法用言语形容。

报题结束后,两人一声不吭地坐回办公桌,“卡卡卡卡”的打字声,一阵紧似一阵

……

半个小时后,许凡回到了7楼。

陈一新从办公室里吼了一嗓:“许凡,王副怎么说?”

许凡停了停脚步:“没怎么说,有几个地方,王副让我解释了一下。”

“他没表态?”

“没。”

说着,许凡回到了自己位置。牛益斌和杨眉头也没抬,苦着脸,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卡卡”的打字声快一阵慢一阵。

隔壁的美女刘副主任,意味深长地盯了许凡一眼,看得许凡心里慌慌的。

王副的电话来了:“一新,其他两位新记者的方案做好了没?”

陈一新有些忐忑:“正在赶。王副,许凡的方案,您看怎么样?”

王副不置可否:“等两位新记者方案做好,你一起传给我看看。”

“好的。”

搁掉电话,陈一新的目光停留在了许凡的方案上。

毕竟是从业二十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也是蜀都新闻战线的专家,他掂出,许凡的方案,思路很超前,份量有些重。

方案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认为,在传统纸媒日薄西山的当下,主阵地应该转移到网络上,纸媒不再把动态新闻的快,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是专注于深度新闻。

因为纸媒再快,也快不过网络。网络当先行官,掀起风浪,然后想看深度,则买报纸,这样也可带动纸媒销售,从而进一步带动发行、广告及其他经营收入。

第二个观点认为,纸媒和网媒深度融合后,要以活动带动新闻,甚至要学习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方法,在官网上设置视频,以活动吸引读者,再以纸媒的文字深度报道,多角度、多载体推动新闻发展。

“有点意思。”

陈一新燃起了一支烟。

网络官网掀风浪,传统纸媒做深度?

纸媒网媒融合,竞争综艺节目,以视频和文字的冲击力吸引读者?

“想法,似乎不错。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的,能想到这些,不错了。但可操作性似乎差了一些。”陈一新踱出办公室,朝许凡方向瞟了一眼。

“最关键的,是你把纸媒的地位弱化了!网络再折腾,它终究是肤浅而不靠谱的,只有纸媒,才是权威而庄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