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37章 全能者(1 / 1)海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哲小朋友,其实是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不需要病理检查来确诊,依据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

只是手术中任何切下来的器官和组织,都要进行病理检查,这是医学常规。

宋子墨正好借这个机会,研究一下这种少见的局灶性慢性骨髓炎的病理表现,也看看手术是否真的彻底切除了病灶。

为此,宋子墨让病理科帮忙,将取出的整段骨栓,做出了几十个病理切片,这样可以对整段骨栓进行细致地观察。

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低倍镜下切切片成同心圆的三明治表现,最中心的是坏死骨,坏死骨的周围是感染骨组织,最外一圈是正常的骨组织。

高倍镜下,视野如同一幅抽象派图画,坏死和感染骨组织里面,可以看到少量浸润的淋巴细胞,而正常的骨组织则没有淋巴细胞。

从这几十张病理切片来看,每一张都是类似三明治结构,也就是杨平从病人的影像图片,进行了精准的判断,规划了手术中使用的环钻直径,手术时一次到位,将整个问题骨组织全部拿掉。

即使用手术机器人来做,也无法做到如此精准,因为手术机器人无法替代术前主刀医生的临床判断,它只是一个被动的工具。

宋子墨看完切片,确实,看久了眼睛不舒服,他让徐志良过来看,高桥做好准备。

这种看病理切片,杨平在系统空间的辅助检查培训,已经接受魔鬼式的培训,别说看病理切片,整个病理切片的制作,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做过,非常熟练。

他现在只不过想把一些经验传授给宋子墨和徐志良,让他们也掌握如何看病理切片,他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比病理科专家更厉害。

徐志良接触病理切片没有宋子墨那么多,他是读博士的时候,做实验,看过一些,临床后几乎没有什么接触。

徐志良坐到工位,开始看病理切片,高桥坐在他旁边,下一个就轮到高桥。

宋子墨接到唐菲的电话,她带着藤原美雪已经到病理科的门口,他们也想进来看看。

藤原美雪这段时间,跟唐菲相处得很好,她也很想跟着杨平,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尖端技术。

宋子墨出去将两人接进来,她们安静地坐在旁边,藤原美雪向杨平打招呼,杨平微笑以示回应。

镜检室内静悄悄的,工位上的医生都认真地在看病理切片,偶尔有人出去上洗手间,几乎小跑出去,小跑进来,进来后没有休息,继续坐在工位上看病理切片。

每天的任务要是不能完成,就会堆积到第二天,第二天又会收到很多标本,这样叠加累积,只会越来越多,而且病理科医生比较难招,一般学医的都喜欢临床,很少有愿意学病理的。

所以,大医院的病理科没有临床科室那样竞争激烈,弄到非博士勿敲门的地步,病理科即使硕士研究生也有机会进来。

有个年轻医生突然起身:“看到关主任和石主任没?”

“应该在隔壁看冰冻切片,刚刚送来好几个标本做冰冻的。”另一个医生回答。

“这个小孩的,麻烦你帮我看看,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年轻医生请另一个资历更老的医生帮忙。

资深医生过去帮忙看了一会:“这个好像没什么,我也看不出,等两位主任过来再说吧。”

杨平在旁边休息,听到了医生的困惑,纯粹给予技术帮助:“我帮你看看?”

资深医生抬头,看着杨平,将信将疑:“要不,你帮忙看看?”

只是好奇,这位骨科博士真的会看病理切片?还是胃肠道的病理切片,对他是否真的会看,没抱任何希望。

资深医生让出位置,杨平坐下来,看了一会:“食管鳞状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很可能是克罗恩病,有其它部位的切片不?如果胃镜和肠镜活检也有类似改变,可以诊断为克罗恩病。”

正专注工作的病理医生都抬头,宋子墨、徐志良、高桥、唐菲和藤原美雪也朝杨平看来。

“看我干什么,就是这么回事,食管鳞状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是克隆病在食管粘膜的轻微表现,还有消化道其它部位的切片不?要不,我帮你一起看看?”杨平没想到自己开口,引来这么多目光。

一个骨科博士,坐在病理科的镜检室,指导别人病理科医生看切片,刚才那个资深医生,十年的经验应该有吧,人家不奇怪才怪。

资深医生愣了一会,从一个大玻片盒子里,挑出两块玻片,交给杨平。

杨平将玻片一块一块地放到显微镜下,看后说:“胃黏膜局灶增强性胃炎,回肠末端黏膜有局灶活动性炎,没有疑问了,诊断为克隆恩病。”

这时,关主任和石主任进来,年轻医生将困惑跟两位主任说,石主任毕竟经验丰富,每次遇上比较难的,还是要他帮忙看。

“要不,你休息一下,石老师。”关主任不忍心,刚刚石主任看了好几份冰冻切片,眼睛红红的。

“没事,我看看。”石主任挺执着。

杨平让位置,老主任坐下来,三块玻片都仔细看完才发言:“食管鳞状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胃黏膜局灶增强性胃炎,回肠末端黏膜有局灶活动性炎,克隆恩病!”

老主任抬头,摸出墨镜戴上:“这个病例的病理改变非常轻微,一般人看不出来,这还是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老师教我的,这套片子记一下,安排一个小课,我给大家讲一讲。”

病理科医生立刻又重新将目光投向杨平,这回是崇拜的眼神,他只看了一张玻片,就推断出另外两张玻片的病理表现,说出了最可能的诊断,看完另外两张玻片,直接下了确定诊断,而且用时不过两分钟。

作为病理医生,对这种捕捉镜下图像的能力,表示不服。

一个骨科医生看病理切片,居然比病理科医生还厉害,看的又是消化内科的切片,还不让人活了。

宋子墨也在惊异之中,要不是今天拖他下来一起看病理切片,哪知道这货看病理切片水平这么高,太全能了吧!

“刚刚骨科的杨博士看了,也说是克罗恩病,我还不信呢。”资深医生说。

“哦?”

石主任大为惊讶,他站起来,从盒子里又挑了两个玻片,放一块到显微镜下:“杨博士,帮忙看看?”

看?还是不看?

杨平也不好客气,不管真想请自己帮忙看,还是考自己,都不好推辞,杨平坐上显微镜:“肠锯齿状腺瘤ssp!”

石主任立刻换一块给杨平看,杨平很快说出诊断:“潘氏细胞化生。”

“玻片的质量不行,只能看到一个横截面,要是能够看到展平的黏膜全层结构就好了。”杨平补充。

石主任摘下墨镜:“小伙子,不搞病理真是浪费了,从一个横截面看出肠锯齿状腺瘤ssp和潘氏细胞化生,全国的病理专家扳手指数,的确,这个玻片的质量不行,要是高质量的内镜活检标本,可以看到平铺的整个粘膜全层,但是我们经常做不到,肠锯齿状腺瘤和潘氏细胞化生就是依靠观察隐窝基底确定,只有全层平铺的粘膜才能显示隐窝基地,无法观察到隐窝基底的改变,一般医生就没办法确诊。”

石主任转头给所有病理科医生说:“病理玻片的质量对病理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做出一张令人满意的切片,对取材、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的每一个步骤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我在麻省理工病理系做访问学者时,他们的内镜活检标本都能够看到展平的黏膜全层结构,相比较之下,我们国内内镜活检的切片经常只能看到一个横切面。”

“这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很少诊断结肠锯齿状腺瘤ssp,很少看到炎症性肠病诊断中比较重要的潘氏细胞化生,不是疾病谱的问题,而是玻片质量的问题。”

当然,其中有机器设备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态度的问题。

一张完美的切片非常重要,不仅看得赏心悦目,病理改变也会一览无遗,最大程度保证病理诊断质量。

“小伙子,你觉得这样玻片问题出在哪,有什么改进?”石主任问杨平,他想看看这个小伙子究竟懂到什么程度。

杨平只能客观地指出:“这个标本在制作过程中,脱水时有卷曲,包埋时没有将组织竖起来,染色色彩搭配不是很协调,封片有空洞和胶溢出,如果这些步骤改进一下,应该会更好。”

石主任差点鼓掌:“说得非常好,比如,染色所有颜色的搭配都协调完美,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在低倍镜下就能准确发现,不需要在高倍镜下还看不出来包埋时将组织竖起来,所有的组织都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可以保证切片时切出黏膜全层结构。”

“小伙子,你以前搞过病理?”石主任好奇他怎么懂这么多知识。

杨平也不是有意炫耀,只是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跟大家分享,这样,大家就能提高,下次会做得更好,最头痛就是解释:“读书时,我对病理科比较感兴趣,所以学得很认真。”

不仅会看病理切片,连病理切片制作的工序都这么熟悉,一个玻片的不足在哪里,在哪个环节出问题,一眼看出,这已经不是有兴趣这么简单。

如果按满分两百分计算智商,高桥原估计杨博士的智商一百六十起步。现在觉得,杨博士这智商是要冲破两百分的节奏。他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病理学培训,顶不上杨平偶尔的兴趣。

看着杨平坐在那,安静从容,藤原美雪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直觉,杨平身上藏着孤独。

或许,那是天才的高处不胜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