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生财之道(1 / 1)焦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天星进了水蓝星家里的书房,查找一番毫无所获,就忍不住犯起愁来:书上介绍的都是冬天大棚种植,可这是古代,去哪寻塑料薄膜?

突然记起:前世自己曾迷过一段时间的家庭蔬菜盆栽,还买过这方面的书。

蹭蹭跑到自己房间,终于在书桌底下找着了,幸好当时没扔。

《蒜黄的种植技巧》和《豆芽种植》两个都不错,这个时代蒜和黄豆、绿豆也不缺,看着培育方法还简单。最重要的是一本万利,一茬培育出来就可以反复收割!

古天星记下方法,便出现在马车里,刚一掀开帘子准备出去,古老太就眼疾手快地将她怼了进去。

“外面人多,里面说话!咋样?你师尊咋说?”老太太一脸紧张,扣扒着手问。

“师尊教了我两种新庄家的种法,只要种一波下去,能收割许多次呢,特简单。”

“还有这样的作物?真要感谢神仙、菩萨真人。”

老太太一阵激动,转头一想不对啊,这太简单大伙岂不是都一看就会?赶紧补充说:

“团团呐,要不咱就先缓缓,等盖好房子再种。眼下各家都在起房子,万一让人给瞧见,学了去可怎么好?”

古天星一听,这是打算藏私?

“奶,您看我这小包里还藏着不少粮食,咱家一时半会肯定撑得住,可是剩下的七户可就都得饿死人了。

万一到时候只剩咱一户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燊乐村,那可咋办?”

古老太一寻思,饿死人?那可不行,大家伙乡里乡亲的,又是一路患难到这,怎么看着他们活不下去呢?

老太太神情挣扎,憋了半天总算是捂着胸口同意了,但也反复强调,只能给原来大鳌村的七户人家种,再多一家都不行!

眼看着快到大晌午了,老太太又接着做活计去了,古张氏看到婆婆脸色不太对劲忙问:

“娘,您不是扭了腰吗?赶紧去歇着,我弄饭就行!”

古老太心里正堵着呢,这话递的倒是时候。

“咋?叫我去歇着好让你糟蹋粮食?一个个得都是败家、讨债的!想想老娘就心疼啊!”

古张氏被骂的吓一跳,还以为婆婆是嫌自己吃的多了,也不敢说话,只低头添柴烧火。

古天星将方法告诉了古老爹,她爷倒是清醒的多,赶紧就跟里正合计了一下,两人都是老人成精,一会便有了主意:

让大家伙先合力用土块围一个大院子,就说是祠堂。到时候再在里面倒腾这两样作物,反正团团说了种植起来不太占地方也简便。

最重要的是冬天到了,这些个没见过的蔬菜更是稀罕,定能卖上个好价钱,让大伙买粮过冬!

就这样大鳌村逃难而来的八户人家,有条不紊地盖房、种蒜黄、发豆芽。就希望能在这个初来乍到的村子里稳住脚,平稳度过第一个寒冬。

……

“今日入账十二两三钱外加一百三十个铜板!”古安泽一脸兴奋地将怀中的荷包袋掏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倒在桌面上摊摆开来。

古里正哆嗦着摸了摸银裸子,“竟有这么多!看来这蒜黄和豆芽颇受县里人的喜爱啊。”

“这是快要到年节了,应该还能再兴旺一阵子,过了年怕就差多了。”古安夏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还算比较清醒。

古猎户挥了挥手,“往年年程好,我和我家老大、老二几个,十天半个月在深山里打猎,能挣个二两银子就很不错了!哪能跟现在比,这不痛不痒的就把银子挣到手了。”

古老爹重重点了点头,“旁的不说,咱过冬是有指望了!”

“这样,咱一户一两银子,剩下的都给应民家。种蒜黄、豆芽的法子都是他家出的,咱也不能不识相。”

古里正觉得一户给一两银子都多了,可如今寒冬将至,各家缺衣少食。哎,就当是他厚着老脸,占老二家便宜了吧。

“大哥,不须这样,既然法子拿出来了,就是要贡献给大家伙的。咱八户九死一生才保全了性命,没道理挨不过这个冬天,就当我家为大伙出点心力吧。”

众人都觉得面上有些挂不住,这一路都是靠古老爹一家,才多少次死里逃生的。如今竟还要分人家的钱财,怎么说的过去啊?

不得不说,在古代的封建礼教下,大多数人还是顾及名声、面子的,也当得起一句“心地不坏!”。

“这天一日比一日冷,近期卖菜赚的银钱就九户平分了吧。待日子上了正道,便全给族里修缮祠堂、开办族学用。”

古安夏见大家伙多有分歧,也说了两句。他是个读书人,自是明白读书的益处,办族学才是振兴古氏一族的唯一途径。

这下倒是没有人再反对了,一路逃难过来,早已见识到读书识字的好处。听到以后还要办学,让自家孩子能读书识字,村民们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古家的祠堂是刚到村里时,大伙只花了两三日的功夫草草起的,真真有家徒四壁的既视感。

墙壁的材料是和了茅草的黄泥,草头蓬乱的外露着,靠近了难免会扎手。空间倒是不小,可什么物件都没有,地面凹凸不平,湿气甚重。

因各家各户都在起房子,大伙只好祠堂中铺上几层干草,打地铺休息。爷们睡在靠近门帘的外侧,妇人和孩子都睡在里侧。

如今眼看着房子落成,手里又有了银钱,大鳌村逃难来的几户都坐不住了。

“孩他大伯娘,我们几个也想去县里采买些物件,您看怎么个安排好?”

妇人们三三两两,都来询问古方氏,她是里正的婆娘,即便逃荒、背井离乡威望还是在的。

若搁平常,去县里这种小事自是不用过问旁人的。

可大家都是初来乍到,在安和县人生地不熟的,没准就会被什么小商小贩给讹了、骗了,还是有个章程心安些。

“二弟妹咋想的?”古方氏捅了捅古老太,这一路大事都是她家决断,现在安顿下来了,也不好不问问她的想法。

古老太抬眼瞅了瞅自己的大嫂,斗了这么些年,如今才觉得没意思,万事没有活着大啊。

“祠堂院里的菜地不能没人照看,我瞧着可以分两批去镇上。”

“嗯,我也这么想的,这两样都是精细菜,只留那几个粗手粗脚的大老爷们看着,真不放心。”

古方氏点了点人数,让古老太先带着古晓他娘,古猎户家的几个儿媳妇先去镇上,自己和剩下的几家过两日再去。

古老太爽快应下,她早就想去镇上了,要不是老四非要建甚青砖瓦房,也不用等到现在。

老太太拿回了藏在孙女‘法宝’里的家当,手里有钱,置办起东西来也不含糊。

古天星看着整整两大骡车的东西,有些傻眼,这还是自己那个抠搜的奶奶嘛?

“团团,奶还给你整了一床蚕丝被面,回头给你缝上,可不能跟他们说。”

那一床被面整整花了三两银子!在这饥荒的年月,这些钱都够买好几个丫鬟小厮了。

老太太想到小孙女这一路吃的苦,才咬牙跺脚给买的,旁的孙子、孙女可没有。

这么一趟,古家几房都置办了两床厚被褥,家里每人还得了一身新袄子、棉裤,说是过年穿的。

锅碗瓢盆自是不用说,光是盐就买了五箕回来,这可不便宜。

“今儿一去就花了四两八钱银子,这下冬天是冷不着,荷包却瘪下去了。锅灶上的用具都买齐整了,光盐就花了一两银子。”

古老太有些肉疼,忍不住跟古老爹算账。

“哎呀,这些都是省不得的物件,咱不在这上面算啊。过两日,再卖一茬菜,我带老大几个去多拉些粮食回来,手上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古老爹敲了敲烟杆,盘算着买多少粮食才算合适。这一波又一波的天灾,谁知道明年开春,安和县这地界会不会旱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