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府
因为赵芸执意要嫁给威远侯府世子,甚至以绝食相威胁。
甚至将此事捅到了老夫人跟前,本来老夫人准备将她送走,省的看见这个不省心的孙女碍眼。
可是耐不住大夫人苦苦哀求,老夫人被这母女俩气的头疼,索性不管这么多事,让他们自作多福吧。
这边大夫人心疼自己闺女,即使这个女儿不省心,可儿女都是债,即使她做下如此糊涂的事情,自己还是要去给她善后。
威远侯知晓了此事后亲自上门同赵家商量婚事。
对于此事他是乐见齐成的。
于是两家人便坐在赵府的偏厅里商量婚事。
威远侯夫人看见自己和自家侯爷亲自上府里来了,这诺大的尚书府竟然让他们坐在偏厅里,不由觉得欺人太甚。
于是就连说话都带着不满:
“哎呦,想不到尚书府的待客之道是这样啊,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家族要败落了呢。”
大夫人听了她的话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却也忍耐着没有说话。
而威远侯听了她的话瞪了她一眼,赶忙接话:
“亲家,您可别听她胡说,她一个妇道人家眼皮子浅,今天坐在这里是想着为犬子求娶你家的二小姐。
素来听闻二小姐秀丽端庄,且犬子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两家若是能够结了秦晋之好当然是极好的。”
大夫人听了他的一番话脸色缓了下来。
威远侯夫人则是撇了撇嘴,不屑一顾。
赵尚书一直面无表情的坐在上位,即使听了威远侯的话也不置一词。
大夫人只好在旁边打圆场,一边给自家老爷递眼色一边回复威远侯:
“那可真真是好,人家说郎才女貌说的可不就是咱们两家,听闻世子也是一表人才,配我家姑娘自是好的。”
“哟,这可当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啊,自家闺女什么样自己没点数,这场面话就别说那么多了,咱们直接说这件事接下来怎么处理不就行了。”
威远侯夫人打断大夫人的话,直奔主题的说。
大夫人准备说下去的话直接被她噎了回去,随即脸色瞬间拉了下来。
手指有些抖的指着威远侯夫人:“你……”
那个逆女以为自己为什么不同意这桩婚事,女子嫁过去就要伺候婆母。
谁不知道威远侯夫人不是个好相于的,这人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混不吝的,当年要不是使了点手段,且带着丰厚的嫁妆嫁进来,
一进府就生了儿子站稳了脚跟,这个位子怕早就换人坐了。
这样的婆母谁摊上不是晦气,偏偏自家闺女要往那火坑跳。
即便如此自己也要给她做脸面,让她能够风光嫁进去。
威远侯听见自己夫人的话瞬间怒了,不由朝她说道:
“住嘴,你这蠢妇,你要是不会说话就闭上你的嘴。”
威远侯夫人见他吼自己,不可置信的看着他道:“老爷?”
见他是真的生气了,便不再吭声。
大夫人坐在一旁嘲讽的看着她。
威远侯夫人是个蠢的,不代表自己也是。
作为一品诰命夫人,哪个能真的不了解些朝中动向。
威远侯府作为老牌贵族,如今是日渐走下坡路,自然是想同自家联姻的。
如此也好,这般就不怕自家闺女嫁过去受罪。
这婚事宜早不宜迟,于是两家就商量了婚期,互换了婚帖。
这边商量好了婚事,两家便开始着手准备婚事。
……
皇宫里皇上也和近臣在商量事情。
这些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赵家婚事就定在下个月,虽然让百姓们感觉过于太快了些,若是平常定然有那有心人发现其中有猫腻。
可是现在百姓有更加大的热闹要看,也就没人关注此事了。
要说最近京城里最热闹的事情是什么,自然是之前的赵府大小姐赵姝了。
最近茶楼里将她的事情编成话本,让说书先生说。
那可是场场爆满啊。
传的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赵家大小姐脱离家族追求真爱,百姓们也津津有味的听着。
有人崇拜她的勇敢,有人向往她可以追求真爱,有人对她的做法不屑一顾,说愚蠢。
这热度还没过去,就来了个反转。
如今赵姝被皇上赐婚为贤王妃。
茶楼里的说书版本又改成了贤王夫妇伉俪情深。
如今百姓又被两人的感情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没错,赵姝如今成为了正儿八经的贤王妃。
她接到圣旨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傻的,不可置信的看着手中这道圣旨。
万万想不到此事是真的。
毕竟赵姝若是赵家大小姐,这婚赐不下来,毕竟皇上对于赵家的忌惮是不会让这件事情发生的。
若她不是赵家大小姐,也不会赐婚,先不说血浓于水,一个庶民是不够资格成为贤王妃的。
随即赵姝看向笑得很开心的陆晔。
便猜到其中他恐怕做了什么。
于是赵姝去问他他也不说,只是说要是自己告诉她的话她的先答应自己一件事情。
赵姝当时回复他爱说不说。
无奈陆晔便妥协般的对她说:
“也没有什么,只不过陛下问我你是否真的被除了族,还有要我以后支持太子,成为太子的亲信。”
陆晔半真半假的说,毕竟他知道自家娘子聪明,自己要是不说些真话恐怕过不关。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陆晔能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便可知道他才华横溢。
其中还有一个恩典就是说他母亲将他独自带大不易,便允了他回归皇家后仍然可以跟随他的母姓。
这是恩典也是警告。
警告他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哪怕这皇位轮到谁都不会轮到他身上。
只要他不改姓,即使以后他坐上皇帝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但皇上让自己辅佐太子,可见皇上还是中意嫡子继承皇位的。
如今各宫皇子长大出宫建府,随之而来的就是皇位之争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臣站位,皇上的态度又模糊不清,让一些大臣认为皇上不喜太子。
于是都纷纷站队的站队,保持中立的保持中立。
毕竟要是成了,从龙之功便可给家族带来无上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