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接过了考卷,果不其然。
“谁是沈度?上前来。”
沈度连忙上前一步。
虽然有不少人曾夸赞自己有状元之才,但梁朝泱泱大国,谁也不知道哪里是不是藏着不世出的天才。
“臣在。”
“你便是这届的新科状元了。”
此刻才算是尘埃落定。
之后耀玥公主便接着报出榜眼探花的名字,沈度长舒了一口气,他这才意识到他刚刚竟然一直是屏息的,此刻竟觉得胸腔发热,心也跳的混似要跳出来一般。
他瞧瞧抬头看了一眼耀玥公主,对方坐在高台上,让人看不清容貌,只觉得她就坐在光里。
这就是沈度对青岚的初印象了。
再见到她的时候,沈度已经在翰林院呆了几个月了。
“诸位,如今科举已开了两届,你们皆是选拔而来的贤才,如今,诸位来谈谈这科举考试吧?”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应该说些什么。
他们之中不乏贫困子弟,如果不是科举,可能他们只会变成贩夫走卒,而不是进入这权利的中心。
可以说,他们是这场考试的既得利益者。
现如今,他们对这场考试也仍旧是感激的态度,但他们也明了,若真的是分析,那便一定要说出个好差来。
如今科举只有两届,但仕子们也已经在隐隐报团,皆是以各届的状元为首。
即使是沈度也在偷觑另一位状元。
据说是世家子出生,和皇太女一样姓贺,单名一个珏,还与皇太女当过同窗。但偏偏不愿去袭爵,选择去考了当时还什么都不确定的科举,并且一举夺魁。
贺珏说道:“依臣看,科举考试功在千秋,为陛下与殿下网罗天下英才,足可见陛下与皇太女的圣明,但同时,臣也看到天下有才者不少,可未必皆能拥有读书的机会。如果想要规避这种情况,必须减少众人对书籍的垄断,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有书读。
若一位垄断书籍,只能得一姓之繁荣,而非一朝知繁荣。”
众人都没有说话,这话其实大家都知道,笔墨纸砚样样都贵,再加上世家大族垄断书籍,普通百姓能获得的书可谓是少之又少。
谁都知道对书籍垄断最厉害的就是世家大族和皇族了,而贺珏偏偏还是个世家子。
贺珏这样的世家子从小都没缺过纸币,可在场不少人在一开始学写字时都是用树枝在沙土上写的。
贺珏说的话没错。
但这话不该是贺珏来说,因为他才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者。
他是完全的获益人。
青岚却似完全没有察觉出来一般继续说道。
“其他人还有什么想法呢?”
这一次沈度不再逃避,他走上前去。
“臣认为,还有一点,如今虽已经进行科举,但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致,臣观察,在座各位多是南方仕子,北方仕子相对较少,两方教育水平并不一致,用同一考卷并不适当。若长此以往,一直是南方仕子中举较多,北方仕子必定不满,难免让人怀疑是否参杂着科举舞弊之事。
臣认为长此以往必然加剧南北矛盾,影响梁朝的千秋霸业。”
众人甚至想回家翻翻黄历,是不是今天不宜出门,听听沈度说的什么话,大家都知道这点,在座也的确是南方仕子更多,但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你不就是南方仕子吗?
列证据说自己通过率高?
众人怀疑,可能今天都不是什么好日子,没看两届状元都在纷纷说胡话了吗?
不过因为这两个人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接下来的几位仕子都能畅所欲言了,说的再过分能有这两个人过分吗?
他们两个激动起来可是连自己都杀的。
因为这样,大家反到能够说出内心得观点,然后与观点不同者进行质证辩论,有的顺利产生新的问题,有的人则解去了曾经的疑惑。
讨论完之后,众人发现,果然,所有人说的再过激的问题都没有这两个人过激。
虽然大家都是科举的既得利益者又怎么样,你看看那两个人,指指点点!
这么一想后,大家心里都放松了不少,这种心理大概是因为知道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吧。
众人:欣慰!
原本众人以为讨论结束也就罢了,没想到一直坐在上首频频点头就是不说话的皇太女突然说话了。
“我觉得诸位说的都很有道理,特别是贺卿与沈卿两位,既然两位有如此多的思索,那不如这两件事就分别有你两位负责,其余诸位大人从旁协助吧。”
除了贺沈两位,其他人都觉得一阵晴天霹雳劈过。
还没待大家有什么反应,贺沈两位就谢旨了。
?
人干事?
但好在大家都还是蓬勃少年郎,即使已经身为人臣,但到底还没被磨去那少年意气。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大家也难免有些希望为国精忠的胆气。
所有人都接旨了。
青岚从作为上起身,对大家鞠了一躬,此事就烦请各位先生了。
众人没有避让,受了这一礼。
次年十月,安帝禅位,青岚登基。
最后一年了,安帝也想看看那个预言是否如他想的那般,只要将皇位传给青岚便算是应验。
对于青岚登基的日子,钦天监算了三个呈了上来,都是万事皆宜的大好日子。
安帝一眼就看中了十月的那个日子,正是预言中的那日。
一日不多,一日不少。
安帝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竟应在了这里,哈哈哈哈,原来只要不是“他们”是“她”就行,原来我们担心了三百年的日子,竟然就是这样。”
众人不知安帝在笑什么,之见安帝拿朱砂笔在十月那日子上画了一个圈。
“十月正好,天气不热也不冷,正是个再好不过的好日子了。就这天!”
十月,青岚穿着符合她身形的龙袍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所有人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只能看着那位传奇帝王登上属于自己的位置。
自此梁朝第一位女帝登基,梁朝重归兴盛。
三个预言至此全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