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李适应邀(1 / 1)宁溪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年一度的捣衣时节又来到了。

张军还没去过这个时代的南方,那个传说中十万大山亘绵,河流湖泊大泽交织,瘴气毒虫遍野的百越之地。

不知道那边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百姓是不是也要年年捣衣。

但整个北方都在捣。

不管是正在恢复繁华的长安,还是新起之城凤翔,还是乡野山村人家,澎澎的捣衣声从晨起一直绵延到夜晚。

据说这已经是尾声了,前面的声势更壮。

富贵人家正在把夏天的衾衣拿出来,往里面填上用来御寒的绵布麻絮,捣制平整便成了冬衣。

而贫寒人家只有麻,御冬更像是在走一个程序,效果完全不计。

十上不第罗隐有首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就算京都长安,普通百姓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瑞雪丰年不过是富贵王侯们拥炭裹裘之际发出来的奢糜之声罢了。

史书向来是歌功颂德,为上位者发声,从来不会落一笔在底层百姓身上,即使富足如大唐北宋,饿殍也是寻常之事。

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又有皮日休橡媪叹: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节选

国库的充盈,上层社会的富足,都是从底层百姓的骨血里剥榨出来的。自古如此。

于是张军决定去看一看。

南方太远暂时够不着,京畿之地他没有资格管,也就是在凤翔周边走一走,看看真正的贫苦人家,尤其是贱户如何过冬。

他现在还做不到达济天下,但起码可以保证在自己的地盘上,不论良口贱户都能有口饭吃,有件衣穿,不至于饿死冻死。

正好他也要去西园转一转。顺路。

这段时间每天忙着处理政务,和李应右张良讨论军事问题,和韩杜两位监丞研究技术工艺,和高庆谈商业发展,和刘承旨谈民政要务。

另一边还要关注时事朝事,关心边关城防,军队训练,军校教务,事情多的好像永远做不完,忙的不可开交,连宝贝小娘子都有些冷落了。

于是张军决定去西园,看一看造纸印刷的情况,看一看好久不见的猫熊滚滚,也顺便陪一陪小清禅冬游。

“娘子每日藏身宅院,也一起出去走走吧,舒缓一下筋骨,放松放松。”

张军给小清禅用绵布兜裆,换上利于行动的束衣胡裤,嘴上和媳妇商量着,劝她也一起出去转转。

大唐的风气比较开放,女人上街呀着衣呀什么的这些都没有什么约束,但终究大家性格不同,大娘子便是个宅的,平日里就在后院转,极少到外面去。

她对出去逛街半点兴趣也没有,到是对裁制服装有着极大的爱好,一教就会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不是现代的服装款式实在是有点多,张军这点储备早就被她给榨干了。

“奴奴”

“娘娘去嘛,清禅想和娘娘在一起,耶耶也会欢喜的。”小清禅在一边助攻。

大娘子莞尔一笑,伸手在清禅头上摩了摩:“那便去吧,奴奴去吩咐一下。”转身去后面安排。

“哦娘娘应了。耶耶,你开心不开心?”

“开心。”张军笑着在女儿的粉脸上香了香。

这一趟出差走的时间有点久了,回来的时候小清禅都有点不太敢和他亲近了。

张军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好不容易才又获得了女儿的芳心,不由便更加的喜爱。

“耶耶,我们是骑马出去么?”小清禅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束衣胡裤,有些跃跃欲试。平时大娘子可不会给她这么打扮,也禁止她骑马。

“今天不骑马,清禅和娘娘坐羊车,耶耶骑马在一边护卫。”

“如何不给清禅骑马?”

“现在是冬日了,风大清冷,而且走的有些远。等回来耶耶再陪你骑马。清禅可是不想陪娘娘坐车吗?”

“不是,清禅喜欢娘娘的。”

母爱的力量是从古至今的,小清禅赶紧辩解。你可不要污我清白,我对娘娘可是极为喜欢贴心的。

张军哈哈笑起来,看来自家的小棉袄也没少被母爱的阴影笼罩啊。

古时候,家里孩子的教育都是由母亲负责的,父亲也不能过多干予,一直到成年,才从母亲的手里交给父亲进行外面的安排。

所以严父这个词语实在是近代才出现的东西,古时只有严母。孩子小时候其实和爸爸接触的不多:妻妾成群了解一下。

一个孩子不成气便会说家教不好,这个家教就是后宅的意思,是指妈妈没有教好。家风不正也是这个意思。

大娘子安排好了家中诸事,又为了穿什么出去开始犹豫,总感觉这件挺好那件也不错,可是这件好像又不太合适,那件也像缺少了什么。

张军哭笑不得,强硬的指了裤装让她去穿戴。出门坐车什么的他感觉裙子实在是不合适,也不方便。

唐代有裤子,是从游牧民族传过来的胡装,不过只是在军队里比较盛行。

唐代女子有穿着男装的习惯,所以胡裤也是有的。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背带裤,可以参照欧洲小丑装的那个大直腰筒裤。

之所以做成直腰筒形是便于穿脱,吊带就好理解了,必竟这会儿没有裤带,用绳子系即不舒服又不好解:这会儿没有棉布。

穿好后外面再罩上常服把背带掩住。

这也是女子喜着男装的原因,骑马出行行动坐卧都要方便轻快许多,女装即长又曳层数又多,还特别透露,总归是有很多不便。

大娘子带着几分娇羞的去换妥了衣裳再出来。

她的娇羞实则缘于兜裆布,必竟平日习惯了坦诚相见通风透气,这一下子实打实的捂住压住了,总会有些怪异的感觉。

张军围着大娘子转了一圈,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家三口从房里出来去东厢较场。花奴屁颠屁颠的赶紧跟上,欢快的吐着舌头。

“红蕊,把花奴抱好了,莫要使它乱跑。”张军叮嘱了一声。

一会儿到了西园如果见到了滚滚,弄不好这小东西就成了猫熊的夜宵。松狮大战猫熊?可得了吧。

张军全家出游还是挺麻烦的,大小娘子的白铜羊车,管家侍女乘坐的马车,还有拉着常用备用衣物用品的牛车。

大大小小五辆车,在两百军士的护卫之下开出府衙东较门,顺着大街往凤凰门而去。

一路行来,街上的百姓纷纷避让肃立,站在街边给车队行礼。

南城几乎都是军属,这是凤翔军众对他们的王的尊敬与崇拜。

兴建新城,开商辟市,惩治街霸,衡定物价,兴军荣属,厘田减赋,兴办童学,一手打造了如今兴盛繁荣的凤翔城。

又贵为郡王太保,执节六镇,率凤翔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荡寇平叛一力平定天下。这就是神化一般的人物。

现在谁要在凤翔的大街上高呼一声张军是贼,只怕顷刻间就会被乱拳捶死。

他们相信,那个骑在马上一身紫袍的男人会带着他们一直战无不胜,一直如此幸福快活的生活下去。

皇宫里的冬天永远会比民间来的更早一些。

在这初雪未落的季节,大明宫内各殿已经烧起了炭火,铜制的薰炉不断的升腾着热气。

“诸卿如何看?”李适赤着脚站在榻上,一只手负在背后,侧脸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树上的一个鸟窝。

已经是孟冬时节,梧桐树的叶子已经早就落光了,鸟窝便显得特别醒目起来,只是这种醒目又带着几分悲沧的感觉,让人心生孤寂。

远处的槐树,柳树这会儿都光秃秃的,往日布满了浓郁生机的大明宫中此时一派肃杀。

太液池水这会儿水色幽深,对面没有了枝繁叶茂的屏障,抬眼便能看到跑马楼和长生殿的一角,有宫女持物匆匆走在殿外的小路上。

张军自从凤翔起身以来,最长的一份上书报告的删减版正在被诸相传阅。

重臣的上书是由皇帝亲启的,他认为可以给大臣看便给大臣看,如果皇帝感觉不合适就会封存起来,或者像这样删减一下。

删减过后的报告隐去了关于军权政权还有赋税的一些不合时宜暂时不能公开也不适合讨论的内容,只说需要疏理天下诸节度,还政于户吏两部,整训军队。

这些没什么不能给诸相看的,都是需要大家商量的事情。

另外就是张军请李适,李勉,李晟还有李泌到凤翔参加童学启学典礼,为大唐皇家将官学校揭幕。

也就是书院和军官学校的开学仪式,希望李适能够亲临指导。

另外,张军想和李勉讨论一下吏治的事情,和李晟讨论一下军事相关,和李泌控讨一下财政问题。而这些都需要李适在场,所以就一起请了。

当然,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话不能这么说。

张军说的是自己才疏学浅,初次治理地方,有很多事情需要向皇帝以及诸重臣请教,希望皇帝不要拒绝自己的请求。

李勉是首相,大唐军政事务的大总管,一人之下。

李晟是中书令兼右神策都将,是决策机关的老大,又是禁军副总司令。

李泌的官职要稍低一些,不过是大唐的钱袋子,职判度支。这可是实权的财政官,相当于大唐总会计师。

这哥们一直官做的不大,但是偏偏一直受到皇帝的喜爱,肃宗的时候就喜欢他,把他留在身边,以低职行高事。

后其他归隐,肃宗又是盖房子又是送仪仗的。

到李适这又是,跑到梁州第一件事就是把李泌召到身边事事问询,回京后马上让他做了判度支,掌管一国财权。

后来才拜了宰相。

只不过充相后没几年就病死了。

这是个能人,在军政财外事各方面都有见地,很有才能。

说实话李适这个性格能没把大唐折腾黄,这些老臣起到了镇鼎乾坤的作用。

只不过到这会儿也差不多了,这几年这些老臣们就会相继去世,大唐开始风雨飘摇。

“启办童学,开启民智,臣无异议。”

李勉是个相当有远见的人,对张军要大力开办童学是支持的。

“此将官之学,闻所未闻。”李晟对军官学校有些疑虑。

“某却颇感其巧妙。增言为将者,首重其心,次重其勇,这将官书院便是令诸将修心之地,首倡忠孝之义,再举用兵之策。大善。”

李泌可不管面对的是谁官位多大,有什么说什么,想怼就怼。

不过大家都是老臣,也都早就习惯了他这个样子,都不以为意,对他的意见也能重视起来。

他能因为什么事和李适申诉十五次其实就是堵着李适吵架。

后来,马燧李晟因他得以活命善终,还有顺宗李诵都受了他的大恩。

李适想废太子,他指着李适的鼻子骂:“你亲儿子不想用却想用侄子,你是不是傻逼?”

“以爱卿之意呢?”

“臣以为,如今大唐平定,陛下正该巡视地方,善佑民众安定军心,以示皇家天恩。”

李泌和张军长谈过几次,对张军的感官印像很好,对张军的各种见地也颇为赞赏,心里自然是支持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