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他们有什么用处?真正的毒瘤在于世家,斩草需除根,否则春风吹又生。
不动则已,动如雷霆,这些人还有些价值就先让他们打工吧。
大唐第一代工具人。
“刚才你们都说了什么事情,说说吧。”李承道缓缓坐在椅子上,优哉游哉的说道。
兵部尚书,咽了咽口水,往前一步道:“殿下,并州多次遭突厥侵扰,李艺向朝廷请援。”
“你们都是朝廷重臣,说说吧,怎么办?”李承道看起来好像一点都不担心一样,随意说道。
突厥?颉利可汗?没记错的,按照历史这个家伙得知大唐因皇权动荡之后,在八月初二率二十万大军穿过并州直取长安。
刚刚登基为帝的李世民不得不出城义和。
嫁公主,赔款才得以了之。
但是在后世的记载中。
淡化了唐王朝在这次义和的赔偿,倒是将九月颉利可汗送来的牛羊大肆记录并宣扬。
史称渭水盟约,也有一种称呼称其为‘渭水之耻’!
“臣建议,从幽州凉州调兵十万支援并州。”兵部尚书上述道:“并且朝廷拨款,补发军饷,以正军心。”
“不妥,不宜再起战事。”户部尚书直摇头道:“此时国库虽有补充,可发放俸禄,置办登基大典余钱不多,大军一旦开拔所需粮草实乃天价。”
“那你说说,怎么办?要不让李艺投降,干脆不打了!?”兵部尚书是个武人,听到这话吹胡子瞪眼。
“发放俸禄置办登基大典需要这么多钱吗?”李承道眉头一皱,这就是发工资,搞个集会的事情。
怎么这么复杂?
“殿下有所不知,陛下登基普天同庆,天下大赦,赋税减少,国库需留余钱以备不时之需。”户部尚书拱手作揖道。
礼部尚书接着说道:“陛下的服饰,住址以及宫殿返修,宫女下人皆需用钱,且殿下已有十三是该选秀女了。”
听到礼部尚书补充后面各种复杂的流程,李承道简直有点头疼。
听着汇报完毕,李承道的手指头在扶手上敲打几下开口:“各部尚书留下,冯立等人也留下,其他人退朝吧。”
早朝结束,这开私下的小会一般都是去御书房的,不过李承道还没登基就先到这着大明宫凑合一下。
“殿下可有指示?”有官员问道。
李承道敲着手指头道:“传我命里从淮南道,河南道调兵十万与晋州候命。”
“殿下,万万不可啊!大军一动耗资千金,国库无力承担。”户部尚书连声叫苦。
但是李承道已然决意,挥手道:“我意已决,钱财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敢问殿下有何良策?”户部尚书小心翼翼的问道,好似生怕李承道不给他们发俸禄一样。
毕竟在朝的也有不少人不是五姓七望的,他们还指望这丰厚的俸禄过个肥年呢。
“天策府和崔正家里有不少钱财,先用着吧,”李承道随口应付道。
户部尚书掐指一算,似乎这数目也对不上,小心开口道:“殿下,只怕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可还有良策否?”
“听说五姓七望聚天下一半之财,我去借点。”李承道心头有一个念头慢慢的浮现出来。
几个尚书大人顿时紧张,眉头一皱张口道;“殿下,此事恐怕不妥啊~!世家之人不可妄动。”
“好了,我自己有主意,你们下去吧。”李承道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倒是几个人踌躇片刻张口道:“殿下,那工部尚书的人选如何拟定?可否需要臣等推荐?”
李承道眸光一冷,还让你们推荐?作死不成?
冷声道:“我知道了。”
“既然殿下知道了,那臣等告退~”
看着几个尚书大人走了,李承道对着冯立说道:“说说崔正的详细情况吧。”
“殿下,这一家人十恶不赦,其子强抢民女,奸淫掳掠,甚至年前当街行凶仗杀瓷器店的小二。”
“其妻乃是悍妇,只因崔正醉酒意图纳妾,便被她派人烧了全家,一家五口命丧火海。”
“清河崔氏呢?说来听听。”李承道继续问道。
“清河崔氏....可以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土皇帝,当地百姓只知崔氏不知有唐!实乃法外之地。”
“有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李承道笑了笑,轻声开口道:“崔正一家流放岭南,刚出京城便被一伙流寇劫杀,全家惨死,其后贼人弑杀清河崔氏满门携钱财不知所踪。”
冯立等人眼睛瞪大,显然一愣,咬牙道:“殿下...清河有崔氏私兵两万...该如何攻破?”
“淮南道不是有十万大军上来吗?你是统帅,不用我多说了吧?”李承道笑眯眯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杀意。
“臣,明白,定当做的漂漂亮亮。”话说三分,自然明白,冯立拱手应道。
“王贵,你可愿为我效力?”李承道转头看着一声不响的王贵说道。
此人办事即为可靠,平时少言寡语,可勇武不下于冯立等人。
只是平时不显山漏水。
“殿下之命,吾自当竭尽全力。”王贵当即单膝下跪恭敬的说道。
“好!我命里在京城士卒之中挑选强兵勇将组建‘锦衣卫’,暗中行事不可大肆宣扬。”李承道吩咐道。
王贵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问这‘锦衣卫’有和职责,直接领命。
这种下属才是最喜欢的。
等待着众人离去,李承道吩咐太监取来纸币开始慢慢的完善自己的计划。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对付五姓七望,使国家主权强化统一。
对付五姓七望可不仅需要军队,还要从教育,经济等多方面下手,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任务要一点一点完成。
第二个重要的事情便是突厥的渭水之盟了。
二十大军陈列城下,威逼天朝大国,一个蛮夷之国也敢如此?
是在找死!
.....
今天的早朝耽误了些许时间,可依旧在十点多的时候就结束了。
今日不当差的官员们纷纷约着去喝酒,品茶。
“你说太宗皇帝怎么想的?传位给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