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七月初。
宣风坊,李宅。
一处水榭凉亭内。
李昊正和杜如晦一起纳凉观景。
杜如晦抿了口茶水,开口道:“思齐,老夫的病情已无大碍,况且老夫在洛阳养病已有两月,是时候回长安了。”
李昊眉头微促,沉声道:“蔡国公,心痹之症可不是寻常病症。
目前虽无大碍,但你若重新回到尚书省任职,谋略费心,对病情不利啊!”
“老夫又何尝不知。”杜如晦叹了口气,“可是现在大唐蒸蒸日,老夫也想为这盛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李昊沉默片刻,突然说道:“最近朝中有传闻,陛下准备升卫国公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蔡国公可知晓?”
“老夫已有所耳闻。”杜如晦抚须笑道,“尚书右仆射也罢,不入品阶的胥吏也罢,不都是为大唐效力吗?”
李昊敬佩道:“蔡国公真是高风亮节!”
原本,他希望让杜如晦留在洛阳,一边养病,一边为洛阳的发展出谋划策。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现在他都这么说了,李昊也不好开这个口了。
再加杜如晦本就是长安人,长安肯定是他的第一选择。
正当杜如晦准备告辞之时,一道清脆稚嫩的童音,突然传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两人转头看去,只见一名三四岁左右的男童,迈着小短腿走了过来。
在他身后,还有两名丫鬟,正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让蔡国公见笑了。”李昊主动介绍,“这是犬子李珏,今年虚岁四岁。”
说完,他手一招,喊道:“珏儿,过来。”
李珏听到呼喊后,连忙迈着小短腿蹬蹬蹬的走了过来。
“见过父亲大人!”李珏作揖道。
“珏儿,还不快见过蔡国公。”
李珏连忙对着杜如晦作揖行礼道:“见过蔡国公。”
“不必多礼!”杜如晦捋了捋胡须,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一般虚岁四岁的幼童,都属于调皮捣蛋的年纪。
可李珏却很懂事。
显然,李家的家教不错。
杜如晦好奇道:“珏儿,你刚才在念什么?”
“我刚才正在背诵《百家姓》。”李珏如实回道。
“百家姓?”杜如晦愣了愣,疑惑的看向李昊。
李昊解释道:“这《百家姓》是蒙学启蒙读物,四字一句,朗朗口,其文通俗易记。我便用来给珏儿启蒙。”
在大唐,孩子读书的年纪,并不相同。
有的3岁就开始读书。
有的要到7岁或者8岁,才开始读书。
当然,李珏毕竟年纪还小,还没正式读书写字。
李昊接受过现代教育,知道小孩子太早写字对手掌骨骼和肌肉的成长,没什么好处。
国家也规定幼儿园不能教孩子写字。
偶尔涂涂画画,倒是可以。
杜如晦虽然从未听过《百家姓》,但他听李昊说这是蒙学启蒙读物,顿时来了兴趣。
他看了眼李珏,说道:“珏儿,你能不能再念一遍?”
李珏看了一眼李昊,见父亲点头,便一字一句的背诵了起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百家姓内容不多,也就500字左右。
李珏很快就全文背诵了一遍。
不过,他毕竟年纪很小,念完之后,有些气喘。
瓷娃娃一般的脸,红扑扑的,极为可爱。
“妙啊!妙啊!”杜如晦一脸欣喜,“思齐,这《百家姓》以姓氏组成在一起,四字一句,朗朗口。用作蒙学启蒙,实在再好不过!”
李昊笑道:“启蒙读物中,最著名的当属‘三百千’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又是什么?”杜如晦有些疑惑,“为何老夫从未听过?”
《千字文》他知道,南北朝时期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他刚刚听李珏背诵了一遍。
可这三字经,他有些摸不着头绪。
没等李昊解释,李珏主动请缨道:“蔡国公,我会背!”
“哦?”杜如晦眼前一亮。
李珏得到李昊默许后,缓缓背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是华夏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极具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杜如晦身为前尚书右仆射,很快便意识到了《三字经》的价值所在!
李昊看着李珏能够熟练背诵《三字经》,心里也非常骄傲。
当然,《三字经》全文中,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
比如“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后面的内容中,涉及到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
还有一些尚未发生的事情。
比如“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这些内容,都被李昊选择性的抹去了。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随着最后一句背完,李珏重重的喘了几口气。
李昊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
吾儿李珏,有神童之姿!
一旁的杜如晦,也十分兴奋。
在他看来,这《三字经》和《百家姓》,简直是蒙学经典啊!
如果这两本蒙学读物普及天下,定能流芳百世,惠及千万百姓!
“珏儿,你还会背些什么啊?”杜如晦满脸慈祥。
李珏仰着头,一脸骄傲道:“我还会背《弟子规》和《声律启蒙》!”
“那……”
杜如晦正欲说些什么,却被李昊打断。
李昊轻咳道:“蔡国公,珏儿年纪尚小,连背两篇有些累了。
不如我让人将这几本蒙学经典的原本,拿来给蔡国公一阅,如何?”
杜如晦看了眼微微喘气的李珏,善解人意道:“甚好,甚好!”
很快,李昊便让丫鬟将这本书从书房拿了过来。
杜如晦细细翻看,眼神越来越亮。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读起来,如唱歌一般好听。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教诲,改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
儒家的孝悌仁爱,在这1000余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时,杜如晦突然反应过来,惊讶道:“思齐,你这几本书中,有些符号颇为奇异,倒是便于识文断句。”
李昊凑去看了一眼,发现他问的是书的逗号、分号、句号之类的标点符号。
起初,李昊穿越至大唐之时,以为古代人是不用标点符号的。
可是,后来他发现并不是这样。
很早以前,古代就有了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不过,古代的标点符号和现代不同。
比如圈句号、圆点号、双圈号、卜字号、节字号等等,都能起到识文断句的作用。
见杜如晦问起,李昊便耐心的解释了一遍现代的标点符号和用途。
杜如晦是读书人,思维敏捷,很快就弄懂了。
良久,他感慨万千道:“思齐,你府这几本蒙学读物,和这新颖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若能普及天下各州,将有益于全民教化。
老夫想将这几本书籍带回长安,不知可否?”
对此,李昊很爽快的答应了。
当杜如晦喜滋滋的离去后,李昊显得有些无奈。
几本蒙学读物,就能让蔡国公兴奋成这个样子。
看来,是时候让大唐百姓,学习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了!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