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科举放榜,张居正三甲第一名,海瑞第二名……
随即,赵煦开始全面部署对西夏的灭国之战。
西夏现在已经被大宋军队三面围困,加之国内大旱,民不聊生,西夏王廷手足无措,内乱丛生。
这可是灭夏的最好时机,花了一个晚,赵煦结合系统给出的进攻路线拟定了全部的作战部署。
系统的进攻路线再完美,也需要人去实施。
赵煦命北边的岳飞部调出二十万兵由张宪带领从东往西打。
戚继光率领的三十万兵从并州直捣黄龙扑向西夏都城兴庆府。
秋高气爽,正是战争的好时节。
西夏乞和使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赵煦就是不接见他们,无他,是为了麻痹他们,让他们不知道大宋的具体进军时间。
乞和?
除非乞降,才有的谈。
……
兴庆府,西夏王宫内。
七岁的西夏国王李秉常在年轻的梁太后怀里哭闹不止。
现在这样的局势,就是普通西夏人都知道大宋将对西夏进行灭国之战。
因为距离兴庆府不远的大宋同州已经有大量的宋军在活动。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西夏对大宋用兵,抢劫宋朝的人口,牛羊,粮食。
风水轮流转,大宋开始反击,并且是绝杀的态势。
整个西夏人心惶惶,百姓对自己的处境没法选择,而西夏层的人已经在准备逃亡,在寒冬来临之前找到庇护的地方。
第一大将李嘉誉已经率领着臣服于他的人准备逃往吐蕃的大泊部落,因为那里是他岳父的地盘。
而梁太后和她的国王儿子李秉常还没想好去哪儿。
打,肯定是打不过的,西夏国丞相李增对梁太后反复这样说。
西夏和大宋的恩怨可谓久远,西夏党项人从大宋建国起就是大宋的臣民,建国也仅仅二十九年。
仁宗朝,李元昊趁仁宗懦弱突然建国,狄青曾率领宋军去打,没打赢,后来就不了了之。
西夏建国之后就开始勾结契丹辽国全力对付大宋,并且一步步蚕食大宋的领土,直到李元昊死后才停止蚕食的步伐。
集英殿里,赵煦看着系统小地图,张宪,戚继光两边都开始出发,鲜明的盔甲在秋日暖阳下异常夺目。
戚继光率领的宋军距离西夏都城兴庆府三百里,只一日,连下三城。
西夏人全民皆兵,拼死的和大宋军激战,然而注定徒劳,在大宋压倒性的军事实力面前,那些西夏人尸横遍野。
拿下三城,杀死西夏人超过十万,很多宋军从未见过如此的尸体,有些士兵甚至都有了厌战情绪。
戚继光发觉苗头后果断执行军纪,斩杀畏缩不前者,军纪立马改善。
第三天,戚继光和张宪同时兵临兴庆府城下。
与此同时,秋祀,京城的赵煦召集文武百官去太庙祭祀天地祖宗。
灭夏之战,将会是大宋强势崛起最有标志性的大事。
宋军五十万,兵强马壮,士气高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而城内混乱至极,西夏军缺粮少吃,士气凋敝。
水源已经被宋军切断,冲出城来根本没有可能,昔日李元昊的勇猛将士已经不复存在。
宋军尚未围城时,李嘉誉率兵三千亲军于前一天夺城而逃,奔吐蕃而去。
张宪率兵扫清外围,不服者全部杀死,清水河一天之内被改道,西夏皇宫的水源被切断。
戚继光命弓弩手把劝降书射进西夏皇宫。
回鹘探子,辽国探子,吐蕃探子无不惊骇,远远的偷窥着大宋的兵强马壮,西夏已经不可阻挡的会被消灭。
一群群乌鸦从城外飞出来,哀鸣不已。
……
西夏皇宫。
年轻貌美的梁太后召集宫廷会议。
她和西夏的王公贵族们商量出路,是血战到底还是开门投降。
重兵围城之下,没人说话。
“这个冬天,真是恐怖,无粮无援,天灭我西夏。”
梁太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子,此刻却悲从心来。
“太后,老臣建议,为了拓跋氏的将来,还是投降吧!”
老王叔李从举唉声叹气道。
“太后,王叔所言极是,事到如今,已经没人会帮我们西夏,投降也没有什么,三十年前我们本来就是大宋子民。”
“太后,为了生灵不受涂炭,还是投降吧!”
“李嘉誉跑了,我们的城是绝对守不住的,太后,投降吧!”
强势的梁太后茫然无措,无奈的点点头。
不投降,还能怎样?
元祐元年秋,西夏举国投降。
戚继光按照赵煦的旨意把三十万西夏俘虏迁徙到内地。
——
一个月后,秋风萧瑟,秋虫不鸣,白霜顿起。
文德宫里,赵煦接见了美艳的梁太后。
整个西夏已经拿下,民间的反抗被戚继光强势扫清。
乱世当用重典。
凡是反抗者必然没有生的希望。
一时之间,尸横遍野,清水河漂着无数的死尸。
这一战,戚继光得了一个戚屠夫的外号。
“罪妇梁茹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昔日威风八面的梁太后跪在赵煦面前。
“你本来是并州人?”赵煦问道。
“回禀陛下,罪妇人并州白鹿仓人,庆历三年出生。”
庆历年间,并州被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占领,劫掠人口无数,后被狄青收复。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遵旨!”
梁氏抬头,美眸皓齿,眉如远黛,身段妖娆。
目光中已然没有昔日执掌一国的风采,有的只是求生的欲望。
“朕可以不杀你,就在宫中做点事吧,李宪。”
“小人在。”李宪躬身而来。
“梁茹之事,你去安排,赐给她美人之号。”
“遵旨!”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