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8章 西望王师(1 / 1)七月新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伦故意将“右相“空悬,对这个位置有想法欲好好表现的不止是景丹,还有任光。

昨日的军议,第五伦猛夸耿弇,让他去做什么“大包抄、大迂回”,听去蛮新鲜也挺中小耿心意,让他连未能抢到主攻的怨恼都忘了,但在任光看来,此事颇为玩味。

“从临晋之战起,大王每逢大战,就频频让万脩为主将,一来是看重其较为稳重,应了兵家的’以正合’,但或也是为了让万脩多立功,好在军中压耿氏一头。“

别看任光平素敦厚,心里却对“魏国”的政治势力有自己的划分。

“左相耿纯自不必说,魏王姻亲,左膀右臂。”

“太仆耿弇,定渭北立了大功,拜为车骑将军。”

“御史大夫景丹,与魏王相识最早,然却做过耿氏之臣,与耿伯昭关系很近。”

“还有廷尉彭宠,本是廉丹败将,为耿纯所救,随之入魏。”

任光一算,发现有耿氏背景的人,居然占了第五伦草台班子的三分之一,比重有些大了,却又不能不用。

“故而,空悬的右相,应不可能再用与耿氏相关之人。”

所以他猜测,景丹应该会在御史大夫位置多做一段时间,反观自己,却更有机会跻身相位!

和其余人不同,任光这南阳人孤零零来投第五伦,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和朋友,看去是劣势,殊不知,却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再加他乃是严尤旧部,近日第五伦亦得知宛城已陷,严尤自尽殉新之事,伤心了许久,还为严尤戴孝,私下没少找任光谈他那位执拗的兵法老师。

孤臣、能说私话、每个提议都简在王心、不贪权,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放在相位啊。

当然,这只是任光自己的想法,已使得他做治粟内史工作时,颇为卖力。

任光听说过一个汉时故事,那汉文帝刚继位后,询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结果周勃这大老粗一问三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而当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同样的问题时,滑头的陈平明明知道,却说道:“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丞相是总大略,而作为九卿,是负责具体事务,这复了最初名号的治粟内史,其实就是汉时大司农。因为王莽乱来,“钱”已经几乎无用,暂时不必考虑,任光需要关心的,只剩下谷了。

目前任光手里有两桩大事:秋收事宜和军粮运输。

眼下是七月中,再过一月便能割粟麦,而第五伦的计划是,在秋收前必须拿下河东!

军粮来源不必发愁,第五伦之所以敢把太仓粮食给常安人分了,是有底气的。

击败田况后,他们在渭河畔华阴县的京师仓,缴获了数十万石粮食,够大军吃半年,任光已组织田况的降兵及师尉人力,车载船运,将粮食送到风陵渡、蒲坂关两处——第五伦已经调拨了参加过临晋之役的两万人过来,各占一渡口,对河东虎视眈眈。

然而第五伦却将南方交给万脩等人,他自己则跑到了相隔数百里的夏阳县(陕西韩城),眺望对岸。

大河太宽了,非普通水系所能相比,而渡船数量有限,一次仅能送千余人过去,若顶着敌人主力强渡,前锋将遭到半渡而击,仰攻河岸必然损失惨重,若无法建立桥头基地,便无从搭建浮桥,接应后军,渡河必将功败垂成。

而水文条件好,能搭建浮桥,供应大军渡河的地方,秦、晋之间无非是四处:蒲坂、龙门、风陵渡、茅津。

风陵渡、茅津在渭南,蒲坂、龙门则在河西。

蒲坂是和平时期关中与河东往来的第一选择,但如今王寻将浮桥烧了,还驻扎大兵防备。

随行而来的“少师”窦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职务,更像是第五伦带在身边的“顾问”,他说道:“两百年前,西魏见汉军集于西河,陈船欲度临晋,遂以大军至蒲坂对岸抵御。”

“而韩信则乘其盛兵蒲坂至时,伏兵从夏阳龙门渡,破其偏师,袭安邑,西魏遂破。”

渡河的工具正由任光、宋弘等人于各地搜集,陆续送到前线,第五伦声明什么都要,除了船只、木筏外,还让人以新秦中的法子制作羊皮筏。

而另第五伦最感兴趣的,还是当年韩信所用,本地人逃荒用来渡水的“木罂”。

当地人向他展示了此物,利用夏阳附近出产酿酒的大陶缶,用绳子绑在一起,再以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缶”,这一个罂缻的浮力,可以载重数人绝无问题。

第五伦亲自钻进去试了试,陆地还好,在水里时经常得一边漂一边往外勺水,除了甲兵和木桨外,还得带个瓢。因为形状太怪,方向也不太好掌握,要是运气不好,能漂到下游几十里去,除非水性好心理素质强的人,否则绝对乘不了。

看来韩信当年的战略,乃是以“特种部队”登陆奇袭敌军后方啊。

但那一仗不太好复制,王寻也不是傻子,那么著名的战例摆着,不可能不防,龙门渡亦安排了一支重兵把守,加其兵力较多,奇袭能否凑效不得而知。

“大王,七月水大。”

有人打了退堂鼓,提议道:“不如入冬前水小些再攻。”

黄河水啊,什么时候都大。第五伦不同意,绿林已控制武关,其主力随时可能进入关中,谁知道会不会因为饥饿对渭北开战。留给他们的时间,顶多一个月。

而就在第五伦纵马,带人沿着河岸巡视之际,却瞧见水里有东西在飘。

当然不是王八,而是第五伦刚试过的木罂缶,是从对岸一处无人看守的地方下水,往西岸飘来。

头的几人拼命用小木桨划动,或许是大缶泡水太久开裂,瞧着竟是越往西划越往下沉,到最后竟没了影子,只剩下几个人赤膊艰难游动了!

好在第五伦立刻让人划船过去接应,等这些人被救岸后,为首的竟是被第五伦西入常安干大事时,以“伤病”为由留在河东的魏地旧部,赵尨!

“将军……大王!”

赵尨全身都湿透了,两个多月前,第五伦未虑胜先虑败,让他带两百人找借口留于河东,夺个小渡口不成问题。

可万万没想到,王寻的大军竟一口气开进河东,每个渡口都放了几千人,赵尨等人顿时没了机会,今日冒死渡河,却是要向第五伦禀报河东状况。

他引着一同西渡,差点被淹死,刚吐了半肚子黄河水的士人过来:“此人名叫杨茂,乃是河东汾阴人。”

这杨茂脸刚擦干水,如今却为泪所湿,拜在第五伦脚下:“河东人,苦王寻久矣!日夜望大王解救!如久旱之盼甘霖也。”

第五伦来了兴趣,让他慢慢说来。

乱兵害民,乃是新军的传统艺能,第五伦在北地所见其沿途作为,彭宠在无盐县所见屠戮,王寻这次进入河东,干了个遍!

杨茂说道:“王寻控制安邑后,官吏掳掠,士卒奸淫,死者数百。”

“对岸的汾阴也遭了难,为了搜粮,挨家挨户勒索食物,乱兵趁机作祟,吾弟与之理论,竟被杀害!”

杨茂所叙述的,第五伦虽有预料,但还是高估了王师的纪律。新室倾覆后的茫然,只能靠烧杀掳掠来发泄掩盖。河东本是富庶之地,被他们一闹腾,简直是民不聊生,不少当地豪强也遭了灾,对王寻颇为不满——其实王寻或是想长居河东,然而得知新室覆灭后,王寻已经无法完全控制三军了。只能听之任之。

赵尨也禀报,在汾阴,有阳泉乡人张宗聚众数百人,号称将军。

“吾等说之,使张宗举大王旗号,以安民为任,短短数日,便得到了几千人响应,如今王寻正派兵镇压阳泉乡,臣见西岸大军云集,特来报讯。”

听罢后,第五伦只感慨道:“天欲使之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又对杨茂等渡河来投的河东人道:“我兴义兵诛暴逐莽,用的名义是‘吊民伐罪’!而今,这口号依然没变!”

“既然王寻暴虐于河东,我便挥师东向,将其诛杀,还河东人以安宁!”

言罢,第五伦看着赵尨、杨茂笑道:“我大军不日将渡河,汝等可还敢乘舟过去,为我联络河东义军响应?”

二人异口同声道:“敢!”

等第五伦回到夏阳城中后,召集众人,立刻敲定攻打河东的计划。

窦融等人都很好奇,第五伦相当于是将整个河岸都走了一遭,他究竟打算何处主攻,何处奇袭?是龙门、蒲坂,还是风陵渡、茅津?

“没有主攻,也没有奇袭。”

众人愕然,第五伦却道:“其一,王寻麾下兵卒得知新朝覆灭,士气低落,只能靠屠城虐民来维持;而我军刚得临晋大胜,获得犒赏,加魏国肇造,人人皆士气高昂!”

”其二,王寻不得人心,河东从豪强到百姓,皆反抗频频,逼得王寻不得不调兵镇压,他对河东的掌控,远不如两百年前的西魏王豹;而河东百姓盼我相救,许多人甘为助力,我军渡前只有三万,渡过去后,得当地人相助,却相当于三十万!”

“王寻之辈,已不再是王师,而是前朝残匪,吾等,才是仁义之师!”

“总之,敌军防线空隙甚大,兵力强弱不等,防不胜防,我军一处成功,其他各处即可继续生效。”

“七月二十日,纠集所有船只、羊皮筏、木罂,全军渡河。”

第五伦心意已定,让人去给万脩等人下达命令。

“从夏阳到蒲坂,百里之内,处处皆是奇袭,处处皆是主攻!”

……

PS:第三章在18:00(会晚一个小时左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