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磊亲下厨(1 / 1)桃花庵庵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父辈论,两人可能同辈。从母亲那边的关系讲,你可能是他表叔。从另一个家人身上算,也许又是其他说法。

尤其酒桌上,明明是同辈,喊表叔、侄子的情况非常常见。

所以才有“是亲论不齐,论齐不是亲”的说法,一般都是根据场合喊称呼。

吴大膀子今年五十多了,徐磊没头铁到让人家喊表叔的地步,一般见面打夯说话。

车子停好,他扯着嗓子喊了声:“老吴,还有猪肉没?”

“谁呀是磊子。你来了当然有,都在冰柜里放着。买啥肉?饲料猪一斤16,土猪肉一斤28。”吴大膀子闻声走出,热情递烟。

徐磊伸手接过,卡在耳朵上。

他不抽烟,接烟习惯也是最近半年被逼出来的。

没办法,农村人常讲“烟酒不分家”。

两人见面,递烟好像是最基本的礼节。

年轻人好点,你不接烟对方不会多想。老一辈人则不同,更注重礼节。也许他们当面不说啥,可能背地里会认为你爱摆架子,看不起人。

“真的假的,现在能买来土猪肉?”徐磊略微带着怀疑问。

早些年农村养猪的人家不少,一般养两头:一头过年自家杀着吃,另一头拉到镇上卖掉。后来闹猪瘟,青山镇各村大大小小的猪基本死绝。

从那以后,很少再有农户零散养殖。

当然,这也有猪肉价格变动太大的原因。有时候辛辛苦苦养一年,猪卖掉还不够饲料钱。

另外最重要一点,农户养猪不注重防疫,很容易得病。

所以近几年,青山镇这边除了几个养殖场外,好像没听说有农户零散养的。

“骗你干啥,看看猪肉再说。土猪肉肥膘厚实,瘦肉颜色比较红,摁下去有弹性我也是前两天刚从山里拉回来的,那边还有人家养。咱们镇人不识货,嫌贵。这都三天了,一头猪还没卖完。要不,你来点尝尝?真不是那味,你砸我的摊子。”说到最后,老吴特意强调道。

“行,给我弄个六斤。排骨咋卖的,弄三根吧。”徐磊不懂得如何分辨土猪肉,不过相信对方没有说假话。

农村人开店做的都是门头生意,如果缺斤短两或者掺假,名声一旦传出去,很快就不会有人登门了。

最明显例子是街口原本有两个卖猪肉的摊子,一个是吴大膀子,一个姓张。

原本两家生意都不错,后来老张去世,换成儿子小张卖肉,做生意就开始不地道起来。

这人并非缺斤短两,而是喜欢加秤。

很多时候你明明要一斤,他一刀下去,足足二斤多。

要三斤,他可能直接切四斤半的。

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小张有这毛病,纷纷到其他摊位买肉。

结果,生意做不下去了。

六斤猪肉加三根排骨,算下来快三百块钱,的确有点小贵。

不过对现在的徐磊而言,真不算啥。

到家,就见徐妈带着张菲菲和徐燕摘豆角,姐夫陪着徐爸喝茶聊天。

“磊子,大肉买回来了吗?”看儿子回来,徐妈忙问道。

“买了,在吴大膀子那里买的土猪肉”徐磊忙把塑料袋递过去。

“现在能买到土猪肉?我看下”徐妈听了有些不相信,接过猪肉看两眼,又让丈夫鉴定。

“看起来挺像的,不知道吃起来怎么样”徐青山也盯不太真。毕竟不是专门养殖户,还真不懂这个,只能凭经验。

“有块五花肉不错,正好你们择有豆角,要不咱们中午省个事。做五花肉焖面怎么样?我来做。”徐磊主动开口道。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主动做饭?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徐燕忍不住啧啧道,感觉弟弟上午出门一趟,像换了个人似的。

在她记忆里,弟弟好像从没下过厨房,今天不知道哪根筋儿搭错了。

“这话说得,我以前一个人看守果园,难道喝西北风呀”徐磊立刻出声反驳。

他也是突然来了兴致那啥,上次做的西红柿炒蛋和凉调黄瓜被张菲菲称赞两句,倒找到点做菜的快乐,打算中午再露一手。

“那说好了,我们中午都等着吃现成的,别到时候让大家吃了拉肚子。”徐燕回怼一句。

“你们瞧好吧,我这手艺不敢说和大哥比,把饭做熟还是不成问题的。”徐磊自信满满的回答。

他真不是吹牛,在山上看守果园半年,总不可能天天煮方便面,做饭是常有的事儿。

这么长时间,也练出几道菜。

五花肉焖面就属于其中一个,而且徐磊自认为色香味俱全。只是每次回来母亲都把饭做好了,他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

焖面应该算豫阳市传统面食之一,青山镇这边有个更直白的说法叫蒸面条。简单来说,就是把菜炒好后,加入面条用小火蒸熟。

听起来容易,真要做好却很难。

五花肉焖面最重要一个步骤是用油多少,这个必须掌握好。用油太多,吃起来油腻糊嘴。用油过少,面条发干不劲道,难以下咽。

要想做到不腻不干,有个小窍门:五花肉下锅后稍微炼一下,这样可以把肥肉里的油脂炼出来。

而且处理过的五花肉蒸好吃起来劲道,有嚼头,不腻味。

另外面条浸润猪油后,变得顺滑有弹力,不会粘连在一起,也不容易被筷子弄碎。

至于豆角,更是做焖面的首配菜。

就像巧克力和下雨天那样,非常搭,可以很好的缓解油腻。

菜炒半熟,徐磊开始调配汤水。

这一步也很关键,决定面条出锅时的口感。

汤水里边加盐、醋、蒜末、葱段、香油还有老抽。老抽是必须的,用它上色,做出的焖面色泽暗红,油光发亮,看上去卖相很好。

面条下锅,浇上汤水搅拌均匀,焖几分钟后再上锅蒸。

趁着有空闲的功夫,他又剥了七八个变蛋,拍两根黄瓜,做一个黄瓜变蛋,算中午的配菜。

一同忙乎,徐磊脑门上全是汗。

很快,蒸笼上嗤嗤冒着热气,一股浓郁味道开始在厨房内飘散。

感觉差不多了,徐磊打开锅盖,不放心的尝了一口。

嗯味道不错。

面条入口,劲道有弹性,面香再加上猪油特有的香味,齐齐在口中绽放。

不咸不淡,不油不腻,一切刚刚好。

徐磊给自己打了十分,接着喊大家过来盛饭。

徐燕端着碗吃了一口后,很惊讶叫道“磊子,味道不错呀,和咱妈做的有一比了。”

她真没想到,这五花肉焖面相当可以。

尤其面条,根根入味,完全没有粘连。

“嗯,好吃”张菲菲也点头。

也许心情变了,她现在看徐磊很满意。

有颜值会做饭,遇到危险敢往前冲,这样的男人不多了。

“可以,可以,这水平能给你大哥帮厨了”徐妈尝后,难得赞一句。

得到家人称赞,徐磊心中有几分小得意,感觉刚才的辛苦没有白费。

等众人吃过饭,徐燕早早拿出草莓,开始榨果汁儿。

为丰富口感,她特意往里边添加些变异薄荷叶。

新鲜出炉的草莓果汁儿颜色粉红,上边飘几片碧绿色的薄荷叶,看起来让人眼前一亮。

每人一杯,喝起来既解暑,又可以缓解油腻。

吃饱喝好,在树荫下略作休息,徐磊主动拿起铁锹,开始沿着院墙角挖沟。

赵玉恒闲着没事,也拎着铁锹加入当中。

经过半个多月忙乎,张菲菲租住的农家小院差不多算改造完成,只剩下用水问题没解决。

目前徐家沟村尚未通自来水,现在很多人家都是在院里打一口机井,安上水塔,以供日常所用。

井里放有水泵,电闸一推,几分钟能将水塔抽满。

一塔水可以用一天,相当省事。

徐家沟原本还存在几口老井,都是人工挖出来的,有上百年历史了。

可惜有机井后,大多数人家懒省事,不愿意跑腿挑水。因此用老井的人家越来越少,地下水不循环,水质慢慢变坏,现在基本不能用了。

张菲菲最初也想找人打一口机井,被徐磊阻止。

不用花费冤枉钱他家和徐少强家算是前后院,房子只隔条村道,距离并不远,两户完全可以共用一个水井。

只要在二楼安上水塔,买个水泵放徐磊家井里边,再引十几米水管就可以了。

当然为防止水管被过往车辆压断,必须挖沟深埋地下,这样冬天还能防冻。

徐磊给老熟人谢老大打过电话,让对方下午派人安装水电。

另外还有厕所的桶状三格化粪池,这是之前定好的,等下也会有人上门安装。

实话实说,在青山镇附近农村,厕所目前的确是个大问题。

绝大部分人家还使用简陋的老式旱厕,虽然方便省事,但是味道并不好闻。

尤其夏天,简直绝了。

苍蝇嗡嗡乱飞,某种白色的生物乱爬。

这也是张菲菲来徐家沟后,唯一诟病的地方。

所以对小院进行改造时,她第一个要求就是安装马桶。

徐家沟没有专门排泄污水的管道,想使用水冲式厕所,只能在地上挖坑,埋一个桶状三格化粪池。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大号的密封水桶,里边有三个沉淀格子,可以简单过滤。价格不贵,一个四百块钱。

唯一有点麻烦是化粪池满后,需要找专人抽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