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
一队来自昆明的锦衣卫手持朱由榔手谕抵达奥加拉巴。
此时的奥加拉巴,已经完完全全的成为了一座汉城。
城中的蛮族早已经躲入深山。
而这些侨居的汉民就堂而皇之的将那些屋舍改造。
整个奥加拉巴宛若江南小城的模样。
“奉大明天子诏,尽数裁撤三宣六慰,改设滇南行省,设滇南布政使司衙门,下辖六府一十八县,各地百姓须遵王道,各地官吏须施仁政,善待百姓,与民休息!”
常遇春当即领旨。
“内阁邓阁老也发了一封公文,命末将一并捎来,各地宜当从速开府设衙,依滇南农制,今日之滇南秋耕在即,各地百姓莫误农时,须待生产,以报天恩。”
言而总之。
来自昆明就三句话。
开府设衙。
开科取士。
休养生息。
尤其是汉民赴滇南开垦着,地归其有,免税三年。
这对于内地人地矛盾已经十分突出的汉人们来说。
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了。
消息一经传出。
整个大明内部霎时间风声雷动。
不仅仅是百姓。
还有商人。
朱由榔亲自颁诏,在滇南开设四大市舶司,掌管各地海关。
整个滇南所有的海岸线,大明的船只都可以停靠。
其中最吸引这些海商的一点就是。
滇南的西面。
是更辽阔的印度洋。
这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市场。
即便是清军控制的省份里,每天仍旧有人逃过茶马古道,随后坐朝廷的马车,分批前往滇南行省。
在汉地。
整个滇南已经被传成了几乎可以跟天堂媲美的地方了。
地里可以长金子。
而且不用纳税。
以前的那些蛮族不懂耕种暴殄天物数千年。
不少的士绅都愤恨的捶胸顿足,只恨朝廷没有早一点拿下滇南。
从行政规划。
滇南已经与汉地一十八省没有丝毫区别。
只有部分山区里还盘踞着蛮族部落的残部。
而夏国相的关宁军,还有李定国、白文选等人的兵马被抽调到了滇南省借着以靖地方的名义开始训练起了部队。
毕竟李定国、白文选两部刚刚补充了不少的兵力。
急需实战的检验。
而在昆明城中。
源源不断的超级水稻的稻种正在运往滇南各地。
这些稻种都是跟那些新来的移民一同发放。
内地失地的农民正在拎着沉甸甸的稻种赶赴滇南开始全新的生活。
同时,不少的商人也盯了滇南的商机。
滇南有着成片的原始森林。
开垦土地自然是要砍伐树木。
这个时代还远远没有到需要保护环境的地步。
这些砍下来的木材。
自然是不能浪费。
这些木材可都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
绝对不能就这么烂在土地里。
不少的东南海商还有台湾的商人不远万里赶赴滇南。
就是为了收购木材。
整个滇南的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
加之朱由榔还颁布了鼓励发明创造的律令,发明器械不仅可以获得朝廷的五十两赏银。
技术还能转卖换钱。
一时之间,整个滇南陷入了一阵发明创造的浪潮之中。
昆明行宫之中。
邓士廉拿着一份报表当着所有大臣的面高声道
“依照现如今滇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大概在三年之内,滇南的税赋就会比肩云南全省,五年之内,可以达到云贵两省之水平,倘若长此以往,我大明又添一财赋重地矣。”
原本邓士廉也不相信手中的这份报表。
但是当看到最近滇南省送来的海关税收之后。
邓士廉整个人都亢奋起来了。
甲申国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朝廷没钱了。
明朝的问题实际就是经济大崩盘。
士大夫阶层已经迷茫了几十年。
这一次终于在朱由榔这里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关税。
生产效率。
港口的一进一出,就是朝廷的财赋之源。
工部尚书杨在出列道
“陛下,以陛下之图纸所造之农具已经星夜兼程发往滇南,待到明年开春之时,咱们大明的户部又要多一大笔进项了。”
一旁的御史顿时换身人形etc抬杠道
“老杨啊,你昏了头了,开荒免税三年,户部明年哪里来的进项!”
朱由榔看着那御史笑道
“朕的旨意写的清清楚楚,免的是农课之税,但是货物买卖的税收可是要照收不误。”
不仅如此。
朱由榔通过增加税种的方式。
实际把商税增加几倍。
邓士廉在一旁解释道
“明年即便是不收农税,滇南市面也会异常繁荣,收来的商税,朝廷可以低价购入大量粮食,你没看户部的王大人这两天都不说话了吗?”
甲申国难的阴霾正在从南明小朝廷的头顶渐渐散去。
在汉口的洪承畴,日子可就没这么好过了。
(不要脸的求个鲜花,求个评价票)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