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我们的语文课(上)(1 / 1)85后小魔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梦圆的高中生活也进入了正轨,周一到周五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担任梦圆班级语文教学任务的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也是年级组组长张老师。她个子不高,有点微胖,皮肤黝黑,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古典的发髻。她为人古道热肠,讲课内容充实,思维敏捷。同时,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试点新的教学模式。

比如她在讲解长恨歌的时候并没有面具化地讨论谁是谁非,更没有将杨贵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品读文学作品。

首先杨贵妃只有22岁,而且拥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朦胧之美,让年逾六旬的唐明皇仿佛重拾青春,春心萌动,一见钟情。其次,杨贵妃才华横溢,都说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杨贵妃编纂《霓裳羽衣曲》唐明皇则甘当绿叶为其配乐,夫妻俩琴瑟调和简直是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而盛唐时的景象也可见一斑:繁荣、开放、女性地位高、歌舞升平。唐明皇为了爱吃荔枝的杨贵妃千里单骑送鲜食,杨贵妃曾两次赌气回娘家,一段时间后唐明皇难以忍受,只能让高力士去相请,且半夜大开皇宫门将其迎回来,试问哪个女性能不为这种万千宠爱集一身而折服。然而青春易逝,好梦易醒,安史之乱让她香消玉殒。然而文学的艺术性才刚刚开始,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唐明皇剩余的风烛残年里无不充斥着唉声长叹和无限的悔恨。忽闻海上有仙山,定睛一看真的是爱妃前来相约,一解多日的思念,离别一日如隔三秋,两人互诉衷肠,意犹未尽。然而风卷尘起,爱妃凭空消失,亦真亦幻。张老师还旁征博引京昆剧,及其他文学作品使得杨贵妃有血有肉,爱情故事立体鲜活。

又比如:在讲解的少年得志而后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几次被贬的刘禹锡,以及因写滕王阁序一时京城纸贵的王浩然时,他结合当时的政治派别,分析刘禹锡的导师对他的影响和一脉相承。

唐朝在经历了盛唐时候走向了衰败,朝纲崩坏,战乱不断,民生凋敝……刘禹锡站出来支持太子党,主张睿翼革新。然而100天后变革宣布失败,刘禹锡首次被贬。从此“一地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直至九年以后皇帝又重招刘禹锡回到长安。此时刘禹锡可谓激动不已,正等着被皇帝重用而一展自己满腔的政治抱负,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积弊难除,朝堂之上满是趋炎附势之徒,然而他始终无法适应莺莺燕燕的朝堂,眼里也容不得沙子,于是性情豪迈的刘禹锡大笔一挥,写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借以讥讽朝堂官员,当然此举引得龙颜大怒,刘禹锡只得再次被贬。然而真的被贬后又觉得自己应该能有一搏,因而就有“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替朝堂惋惜也是替自己不平。谁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宰相裴度的大力举荐下三度回到长安,然而此时年过半百的刘禹锡对腐败的朝政已经不再抱有希望,怎奈初心不改,誓不同流合乌。“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简直就是慷慨就义。虽然大家都在感叹他生不逢时,可人家刘禹锡怎么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真不愧“诗豪”的称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