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考还是在市内按区招生的,所以有一部分同学都住在同一片区域,早上去上课时会和同学们不期而遇,而晚上放学时同行的同学也经常相约一起回家。
而61路就是这样一条同学们上下学必须乘坐的公交线路,整条线路主要途径数个居民区,5个中学,2个大学,因而高峰时期车上大部分是学生,一小部分是老师。在那个地铁不发达的年代,狭小的汽车空间塞满了人和两个人厚的书包,车厢里已经挤得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了,“上面已经很挤了,你等下一辆吧!”但谁也不想上课迟到,还是拼命往上挤,“大家帮帮忙再往上走一步!”挤不上谁也别想走。每到这时,司机就会发动大家把书包都拿下来,集中放在前面副驾驶位置的板上。
鉴于这种情况,公交公司决定在早上7点10分再增设一辆学生班车。这辆车是五六十年代的小型公交车,平时只作机动车使用,早高峰时就在挡风玻璃前插一块“学生专车”的牌子,车队会选择一个经验老道的司机,只停靠居民小区和学校门口。由于正常情况下61路跑完全程需要至少45分钟,司机为了准时将学生们送达学校除了少停靠,如果偶尔有时有一两个不明就里的老头老太误闯,全车人立马会说:“学生班车,不停靠的!”然后他们就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而另一个法宝就是在车流中不停地穿梭。
如果哪一天你睡过了头,你以为铁定要迟到受罚了,没想到这时来了一辆“学生班车”,那你可就是遇上了救星,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原本因为悬着的心而满头大汗也可以落了地,还能笃悠悠地走进教室。有的人在尝到了几次甜头后便懒得早起,而专门等这辆“诺亚方舟”,可这辆车停靠时间短,又是挤上加挤,一旦错过,那等着他的铁定是迟到的惩罚。
一般而言早上的气氛比较紧张,大家都因为理科作业而做到深夜来不及背英文单词,因而即使再转不开身,大家也都拿着大书小本子来背单词。与外面喧闹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厢内大家各自埋头苦读,不讲话也完全不问窗外事。只有那几次梦圆被挤在了门上,只要她一拿起书,司机大叔就叫到:“小姑娘,你把我的反光镜给遮住了。”她只好放弃背单词的绝佳机会。
晚上放学的时光则非常轻松,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选择敞篷的双层巴士,大家会来到双层巴士的上层,享受着美好的夕阳,认识新朋友,畅谈着学习生活,甚至讨论难题。“你们现在数学课上到哪里了?”“我们还在上函数,几何还没上啊。”“那你觉得物理难吗?”“我觉得好难啊,受力分析不出来,唔……”“你昨天几点睡的?”“别提了,12点多,早上6点半又起来了,你看我的黑眼圈!”
不过那个时候,车辆老旧,难免让人又爱又恨。比如一次一个男生第一天没掌握好考试时间(一般早上开考时间是8点半)迟到了,导致来不及答题。第二天他调好闹钟,起了个大早,心想这次总不会迟到了。上了车后他安心地选了一个后排的位置,安心地翻起书来。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没开出多久,车子就开始“轰隆隆”地抖动起来。随后司机越开越费劲,最后车子在上一座小桥时彻底罢了工。
“不好意思,车子坏了,麻烦大家下车推一下,行吗?”女司机高声喊道。乘客们纷纷前张后望,那个男生也着急地皱起了眉头,不少人开始埋怨起来:“怎么连坏的车也开出来呢,这不是耽误事吗?”“是啊,是啊,我上班来不及了。”“不好意思啊,我给你们打声招呼,你们上后面那辆车吧。”女司机连连道歉道。然而,更严重的事发生了,车子连门都打不开了。这样就意味着所有人就只能被困在车厢里等待救援了。眼看着又要迟到了,“这可怎么办?”男生急得头皮发麻,可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想从车窗越下去,透过车窗,虽然从车窗到地面并不算太高(大约一人多高吧),但车窗离桥沿的横向距离只有十几公分,眼见着在桥下流淌的河流,又让他犹豫不前。经过反复地勘察和试探,最终还是只有从窗口跳下去这一种方案可行,这时所有人都用鼓励的目光注释这他。于是他放下书包,深吸一口气,仗着人又瘦又高,单手撑住窗框,贴着车身纵身一跃,稳稳地落在了桥上。这时车上的人才松了一口气,一片寂静下突然有人鼓起掌来,随后大家也纷纷鼓起了掌。受到鼓舞的男生在车下奋力将门一踹,门终于开了,乘客们也纷纷下了车。那个女司机更是对他千恩万谢,特地陪同那个男生到学校证明了他的遭遇补足了他的考试时间,并写了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