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别来无恙
皇上得知消息后不久,其他朝堂重臣对此同样有所知晓。
张显圣大人和关平泽大人直接聚集在了一起,共同商讨此事。
“前方传来最新消息,魏大人涉嫌贪赃枉法,要是这件事情真的被彻底坐实,那么在特殊的京察期间,我们必定会受此牵连!”
关平泽大人颇为感慨的说道,他原本已经答应张显圣大人必定会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李峰,让他可以抵抗来自王贞丰大人的攻击,殊不知眼下却再次发生了令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
郡尉大人虽然是勋贵集团中的一员,不过他和张显圣大人关系匪浅,更是他的得意门生,要是这件事情传了出去,王党一定会借此为契机,直接对他们展开攻击的。
其他官员党派此前虽然纷纷表明愿意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王党,毕竟王党霸占了朝堂上众多实权,占据了过多利益,早就已经成为了其他官员党派的眼中钉。
可惜这些其他党派终究还是墙头草,一旦他们发现形式不对,以王贞丰为首的王党或许可以再次掌控全局,那么他们立刻就会调转头来,重新加入到王党的麾下,再也不会履行此前的承诺。
党争所顾及的永远都只是利益,根本没有任何守信之言。
“关平泽大人,我对郡尉大人非常了解,他根本不会和李峰同流合污,这一切必定是王社所使的把戏,我们万万不能够上当啊!”
张显圣大人赶紧开口解释,要是关平泽打算在此时放弃,那么他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将会全部付诸东流。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只不过因为昭南郡和经都有着比较远远的距离消息,并不能够及时传递罢了,当郡尉大人被王社给抓住后,李峰便开始展开他计划中的第二步。
此前凭借这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李峰已经顺利的让王社这个家伙彻底膨胀,让他自认为胜券在握。
这才会当着众多捕快的面,直接让底下随从滥用私刑,想要用强行逼供的手段让李峰在口供书上签字画押,为自己的污蔑陷害写上一个完美的结局。
借助着这个破绽,李峰直接把王社身边的大部分人都给抓住了,让他实力大减,借此逼迫王社,不得不向王贞丰大人求救。
只有如此才可以让这桩案子变得更加复杂,李峰心里边明白廖任家被杀一案的真相,早就已经被他调查得一清二楚,相关的奏折皇上已经查阅。
不过幕后黑手王社却依然逍遥自在,根本没有得到该有的惩罚。
这并不是因为王社真的在朝堂上手眼通天,连皇上都不敢动他,而是皇上并不知道王贞丰是否牵扯此案,这才会选择隐而不发。
“王社的做法显然是非常错误的!相信皇上以及其他朝廷众臣已经得到了对应消息,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将事情真相公之于众,便可以彻底抓住王社的把柄!”
李峰对此胸有成竹,他明白从郡尉大人被抓住的那一刻起开始,手中掌握兵权的勋贵集团便再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他们必定会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营救郡尉大人。
要知道昭南郡这个直接和关外之敌接壤的地区,那个是非常重要的,皇上一直所强调的便是文不犯武,文官与武官之间互不打扰,双方保持极度的平衡。
王社的所作所为,却彻底违反了这一切。
“广工齐,你现在立刻将真相传递出去!事成之后你不必返回昭南郡,而是要直接去昭北郡找到平北伯,把这件事情的始末完整的告诉对方!”
李峰吩咐的说道,平北伯拥有伯爵之位,他本身便是勋贵集团中的重要一员,李峰相信对方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广工齐心里边虽然并不明白李峰为何要这么做,不过他并没有追问,他知道眼下正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只需要按照李峰吩咐去完成那便可以了。
至于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广工齐非常在乎,他相信李峰凭借着运筹帷幄的能力,一定可以顺利瓦解王社这次对他的故意诬陷。
看着广工齐离开的背影,李峰继续静静的呆在大牢中并没有展现出任何急躁的情绪,片刻后,反而是王社那个家伙再次来了。
“李大人别来无恙吧?我是来送你最后一程的,我已经发现了你和郡尉大人互相勾结的证据!你可知道你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犯了皇上的大忌,他一定会下令将你直接处斩的!”
王社满怀信心的说道,如果事情真像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么这的确是一个极有可能的结果,可惜面前这个家伙却根本并不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把郡尉大人顺利抓住后,他甚至没有亲自和客栈的掌柜进行核对,反而听信了随从所说话语。
作为在朝堂上手握大权的王社,他认为根本不会在昭南郡这个偏僻之地意外翻车,除此以外,还有着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他自此至终都小看了李峰。
这个时候,李峰非但没有展现出任何害怕的情绪,他反而直接大笑起来。
他心里边明白越为反常的表现,才能够令王社越坐怀不安。
根据时间层面上的推算,广工齐此时已经顺利离开昭南郡范围内进入到昭北郡地区,在那里也就根本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传递幕后真相了。
王社眼看着如此,不禁轻轻蹙起了眉头。
“你背后依靠着王党,可惜那又如何呢?这里可是距离京都千里之外的昭南郡,你手上的那点权力在这里根本发挥不出任何作用,你可明白吗?”
李峰并没有直白地说出话语背后的含义,反而拐弯抹角的说道。
听见话语,王社再也没有办法保持平静的情绪了,他想要直接来到李峰面前,质问他背后究竟发生何事,却又担心李峰会直接对他动手。
毕竟李峰的实力究竟有多么厉害,王社可是亲眼见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