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赵氏三兄妹(1 / 1)高帅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子过得很快,赵微来到这里已经有了月余时间,在这赵府里住着很是轻松悠闲。

不像赵晴赵海,几乎事事都要请示,自己想要出门逛逛,门房和管事也都不拦着自己,那个叫做石头的小厮,总归是跟在自己身后的。

若是出门喝个茶水或者买个糕点,也不需要自己付账,拍拍屁股走人就好,石头总归会掏出钱来的。

这对成年人来说,算得上自在,对高门大院的孩子来说,其实等于是被放养了。然而赵微却没有那种被冷落的情绪,毕竟不是真的孩子,对这种不加约束很是乐见其成。

时近冬日,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那个叫做石头的小厮也有些起不来床,赵微估摸着他跟在自己后面是夫人或者老爷的叮嘱,也不与他为难,自己就会在院中做做俯卧撑,或者绕圈跑跑步之类的事情。

等到石头起床把自己拾掇好了,再出门逛逛。

这个世界对赵微而言,算是很陌生了,年号是乾兴,国号为汉,定都长安,而皇帝,却是姓赵的。

自己虽然在上一世,激流勇退,回到大学当了个客座教授,偶尔泡泡图书馆或者教教书,却也没在哪个典籍上见过这样一个汉国。

后来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在秦始皇那出了岔子,斩白蛇的刘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做赵将闾的人,自称是秦皇后裔乃天下正统,依然是一出十面埋伏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不过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在汉国的西面,却是有一个卫国,十余年前来犯过一次,多亏了赵骁才守得这大厦未倾。这事儿赵微有印象,因为这正是自己这具身体亲生父母和赵骁三个人的手笔。

而那个卫国,听人提起时,却都是满面惊恐之色,给赵微的感觉大概就是,卫国都不是正常人,全是疯子。

一个人是疯子还好理解,哪有一国人都是疯子的?

在汉国的东面,还有一个滕国,据说在两百余年前汉国刚立国时,便有了这个滕国了,只是当时并不大,但扩张的速度令人咂舌,现在已经占据了东边大约有三个州府的国土了。

这些国土汉国有些瞧不上,因为都是些蛮荒之地,打听之余,赵微才知道,其实就是沿海的齐鲁江浙一带。

这时候,除了齐鲁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所以还算富庶,剩下两个地方确实荒芜得很,穷山恶水出刁民,说得其实是这些地方。和后世,反倒是正好相反了。

赵微打听这些,自然都落在了石头眼里。

石头这人,比赵微还要闷葫芦一些,不爱说话,但是做起事来,却是不含糊。比如背些杂物,或是驱赶些地痞乞丐,再或者是,被赵夫人叫去汇报赵微的每日行程。

赵微到是没有刻意去做些什么假装失忆的事情,而是真的不知道,结合本来这具躯体,能够了解到的信息也实在太少了,实在难以帮助自己分析目前所处的局势。可落在赵夫人眼里,她却放下了一颗心。

这孩子若是当真什么都忘记了,把自己当成亲娘来孝顺,也无不可,届时让他把继承的东西,都让予赵海也就是了。

汉律虽然只认可嫡长子,但是……毕竟家事,不少人都是如此的,没人刻意去管过。

然后赵夫人就开始让赵海和赵晴有事没事都来寻他增进一下兄妹情谊。

赵晴还好,和这个微哥哥相处之时,她总能觉得他有意无意的在让着自己,会顾及一些自己的念头或者小情绪,就在这一点上,全家人可是没一个能够做到,所以赵晴闲来无事时,便会主动来寻赵微。

而赵海则还受母亲的情绪影响,并不愿在赵微院子里多待。

此时的赵微正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搬过一张长凳,人躺在上面吭哧吭哧的推着两枚石锁,赵晴自然是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围着赵微打转,这瞅瞅那也瞅瞅,然后盯着龇牙咧嘴的赵微咯咯娇笑。

赵海则是完全倚着门框,仰着头不愿搭理赵微的模样。

“微哥哥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赵微放下了手中石锁,坐了起来:“闲来无事,锻炼一下身体。”

“锻炼身体那么痛苦吗?你看你刚才那副表情。”

说完赵晴就又笑了起来,令赵微也有些失笑。

赵海则在一旁撇了撇嘴:“练武艺就练武艺,爹都说了这是锻体术,让我不要偷学,谁愿意偷学似的。”

顿了一顿,赵海又道:“爹也说了,练武有什么用,顶多十人敌百人敌,不如读书,可以万人敌。”

赵微有些愣神,身为汉朝硕果仅存的大将军,居然会说出这等话来,也算是奇闻一件了。

“父亲说的没错,那你可要加油读书哦,我锻炼一下,能够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就可以了,不大想万人敌。”

说这话的时候,赵微心口没来由的猛然就是一紧,然后神情便是一黯,这纯粹是这具身体下意识的反应。

赵晴一下就瞧出来了赵微神情有异,猜到他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养父养母,当即悄悄的就走向了院门口,推着赵海就离开了院子。

“你做什么?”

赵晴闻言探头望院里望了望,发现微哥哥并没发现自己的动作,当即又把赵海推得远了一些。

“微哥哥的养父养母过世了,我们身为他的弟弟妹妹,自然还是要多关心他一些,你别那样冷言冷语的跟他说话啦!据说当时就在城南的明德门外,他养父一个人力战百人,还击杀了六十余人,他若是能够帮得上忙,兴许养父便不用死了,他内心自责,自然想要锻炼身体了,真到那个时候,读书又有何用处?”

赵海很是不以为然:“若是多读书,事情便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终究还是书读少了,要是赵微腹中有丝毫墨水,岂能在那等危急时刻帮不上半点忙?”

这微哥哥若是当真胸无点墨,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气度和谈吐?可是……他乃是寻常军户出身,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读得上书、识得了字?

赵晴还欲再说,赵海却是摆了摆手,不打算继续听下去了,而是回了自己房中,自己……可是还有事情要忙的。

过些日子便要冬至了,一群少年人约好了冬至之后,在城东听山池上办一场诗会,京城中不少当朝大员的子弟都会参与其中。自己可要回屋好好潜心研究一番诗词,若是做出一两首来,届时得以一举扬名,对自己科考也是有不少好处的。

君不闻那岭南余三元,就是因为诗才天下无双,才会被钦点为状元郎的吗?

若是真能考取功名,应是能解了这家中的燃眉之急了。

********************

********************

下面说些题外话,很长,“作家的话”这栏里,写不下。

担心很多书友收藏了后,看到这里的设定觉得很莫名其妙,就直接弃书了,因此有关本书设定,我在这里要申明一下。

这个设定的脑洞很大却又给出了我认为合理的解释。

其实文中字里行间,基本是点透了的,比如就有某个书友在本章下面,说了些什么前面那个很垃圾之类。

再往后看,你们就知道,这人其实是个BUG,当然,是很靠后了。

所以希望各位看官耐心些,不要当做是寻常的那些历史类书籍来看。

在本书里,你们是找不到任何一个熟知的历史事件的(即便我确实参照了某些史料),但我也会用尽量不同的方式给他阐述出来。

但是既然是历史类,而非玄幻类或者轻小说什么的,因为身在古代,有些被历史所局限的东西总归是会存在的,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的矛盾,并不是身处某个历史大事件中,熟知未来走向然后努力求生存的那种矛盾。

而是类似文化、观点、政治、经济、时间、空间等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用现代人的身份看古代,其实是很难发现这些,但进入古代之后,利用古代人的身份做某些事,一丝一毫的去剖析,便会发现很多事情根本做不来,这个就是进入到了历史中,认真思考了这些局限性后的结果。

连带着这本书在写的时候,想要追寻爽点,都会需要左思右想,寻找相对合理的解释。

所以诸位看官,想要熟悉某个朝代的历史,那真的对不住,本书做不到,本书能够带给各位的,是具体的某些细节事件上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是我想的,也是我会努力去做的。

比如诸位知道靖康耻,知道梁山泊,知道推恩令,知道文强武弱带来的后果,知道党政误国,知道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但是是不是又觉得,很多就只是知道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里却全然不知呢?

比如为什么历史上的汉朝要分封诸王呢?他为什么不能像秦朝那样呢?那秦朝为什么又不像周朝那样大搞诸侯国呢?

总归不是因为我想,所以我做。

而是因为他们不想,所以不敢做。其实都是他们害怕重蹈前人覆辙,这便是因。

所以总得来说,这是本有因便有果的书。也希望自己写出来一本诸位愿意看第二遍的书,同时让愿意看第二遍的人在前面看到了那些蛛丝马迹后,评论上一句“哎哟卧槽”。

这大概是我写书的爽点吧。。。

最后希望各位书友能够喜欢吧……不要光收藏了不往下看。

哦对了,这一章原本2200字,现在3100字,多谢大家看我唠叨这么多字。

谢谢!立正!敬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