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汉人风骨不曾消(二更)(1 / 1)鬼羽二分之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吴乃华和纳兰明珠的连决而来,康熙是挺惊讶的,但是听到吴乃华和纳兰明珠的谏言,康熙立刻就坐不住了。

虽然清朝立国已经数十载了,但是真正的博学大儒几乎没有几个会对清朝效力,都隐居在民间大泽之中。

从多尔衮时期,到现在的康熙,即使想尽了办法都不能请动这些大儒出山。

若不是因为清朝为了对付南明政权和各地的反清势力,清朝将会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讨好这些大儒。

只不过,从清朝入关开始,不断的实行剃发,圈地,逃人,迁海等惨无人道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民间的大儒们纷纷视清朝满人为豺狗虎豹,是为非人哉。

他们乃是名教大儒,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无论是品质还是思想已经坚若磐石,怎么会以人躯而去侍奉禽兽耳。

所以,清朝历代皇DìDū无不日日期盼让这些大儒进入朝中,即使是挂名也无所谓。

清朝缺的就是这个名声。

经过数十年来对汉族的高压统治,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都明白,一味的高压,单纯的以武力统治天下,不是长久之计。

只有让汉人认同,他们才能更好的,更长久的统治汉人。

所以,自顺治开始,满清就开始重视儒家教化,开始慢慢将权利放给汉人,这也是汉人官员在朝中权利慢慢变大的原因。

康熙摇了摇头,说道:“虽然是好事,但是教化百姓,开民智,让更多的学子学习儒家之道,到最后不还是为我大清效力,这些大儒恐怕不会出山的。”

纳兰明珠看着康熙,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吴乃华却早就想好了对策,说道:“皇,各地大儒对我大清之所以有诸多不满,除了种族血脉以外,更多是因为我朝对于汉人的严苛政策,皇不如慢慢放宽些政策,让汉人知道,我大清是视汉人为子民的,而非犬马。如此,定然让部分大儒会接纳,诚心出山,为我大清效力。”

康熙闻言,眉头一皱。

吴乃华仿佛没看到康熙不情愿的神情说道:“自先皇时期,多尔衮开圈地之后,大量没了土地的汉人投充到了旗人门下做包衣奴,然,犹豫这些汉人对于侵占了他们土地的旗人主心怀愤恨,多有逃跑之事发生,全国各地,每日皆有逃人。督捕衙门对于窝主的处罚甚为严厉,甚至连当初的靖南王耿仲明都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杀,可以说,督捕衙门虽然对于私藏逃人的窝主们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却也让秉持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名宿觉得我大清过于残暴,难以认同。”

康熙闻言,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吴乃华示意他继续说。

吴乃华于是放下心来,继续说道:“我朝让汉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一位剃发,二为圈地,三为逃人。然剃发之事,以施行数十载,更是我大清统治汉人的标志,不可改也。圈地禁令已经颁布多年,无需理会,只是这逃人之事,可以变一变。”

纳兰明珠闻言,眉头一皱,就想说话,却被康熙阻止,对着吴乃华说道:“你继续说。”

吴乃华不看纳兰明珠不断送来的眼神,继续说道:“《督捕则例》中有法,督捕逃人,逃人鞭刑一百,归还旗主,而窝主主犯处死,家人刺字,籍没家产,邻里、甲长、乡约,各鞭打一百,流徙边远地区。此罚过重。多年以来,逃人之事已经比从前大为减少,虽然逃人之事屡有发生,但是却不甚有多少了。

当年定下此重型,不过本着乱世用重典,当年我朝新定,天下未平。如今圣皇临朝,天下成平,正是施行仁政之时,此时修订新的《督捕则例》,减轻窝主等人的处罚,可彰显皇仁德。”

康熙闻言,似笑非笑的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修改!”

“废除窝主刺字之罚,主犯免死,发配边疆,入死士营,家人发配三千里。邻里、甲长、乡约,各鞭打五十。”

康熙惊讶的看了一眼吴乃华,还以为吴乃华想要将刑罚减的更轻,没想到只是稍减,康熙略微思索,说道:“此事朕也同意,只是要与朝中大臣再商量一番。”

吴乃华和纳兰明珠赶忙说道:“皇仁德!”

“仁德什么?”康熙顿时叹了口气,说道:“朕真是对这些老顽固快要没招了,还好天下大儒不都是这种老顽固,要不然朕还不如将他们全杀了了事!”

吴乃华和纳兰明珠顿时不敢再说什么。

在月,康熙想要学汉朝旧历,取一边以科考网络天下汉人士子,另一方面,采用汉代举荐之法,让各地官员举荐贤良,消弭汉人与满人之间的矛盾。

但是,收效甚微。

像是那顾炎武,已经快六十岁高龄,听说自己被征召之时,宁死不从,对当时征召他的官员说,如果定要相逼,只有一死,言道:“六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最后地方官只能作罢。山西的李颙尽管他以病为由拒绝出仕,但是还是被地方官连人带床抬到了省城,最后绝食六天,并要自杀,才被放回家中。大儒傅山都被抬到了京城外,却抵死不肯入城,大哭大闹,最后才被免召,还有黄宗羲,魏禧等人,不是以自杀相逼,便是称病拒召。(此为康熙十七年事,因为需要,所以提前了。)

此事传到康熙耳中,让康熙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而吴乃华现在突然想到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对于康熙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不过,即使如此,康熙也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

汉人读书人虽然依旧有大批的人效力满清,但是那不过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走狗之辈,哪里能真正让康熙满意。

汉人的大儒的顽强与风骨,已经将康熙的信心打击的支离破碎。

康熙重新坐下,笑着说道:“阿尔图哈,你们继续说说吧,具体的事情你们准备如何做。”

吴乃华给纳兰明珠一个眼神,纳兰明珠知道,这是吴乃华送给自己的造化。

于是纳兰明珠连忙说道:“回禀皇,我和阿大人的意思,是以皇之名,在直隶全景,设立皇家慈善学堂,凡七岁到十七岁子,皆可入学,皆尊皇为老师。”

听到此话,康熙顿时眼前一亮。而纳兰明珠看到康熙的反应,顿时也是笑的满脸褶子,两个丑人,更加衬托的吴乃华英俊非凡。(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