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宝元精政(1 / 1)有点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季宋朝堂,在经过宝元二十年,也就是“峰山制器案”三年之后,有过一个巨大的改革。

史称“宝元精政”。

在此之前,季宋朝廷分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不算朝廷之外的各城地方官员,单单是新都之内的官员数量,就有两万四千多人。

而在“宝元精政”,将整个季宋的朝廷体系被完全推翻重铸。

三省保留,不过“吏、礼、户、兵、刑、工”六部提升至与三省平级,六部事务,不再交由三省联审之后,再呈报皇帝批阅,而是六部文书,直接呈报给皇帝。

三省的作用,从前期奏折审批,变成更了后期的督导执行。

任何获得皇帝批复的奏文,便会转由三省,商讨执行之法,之后再转回六部,监督六部按法执行。

同时,三省也变成了一个统称,不在分为“中书、门下、尚书”,而是三省合并成为“三省部”。

三省部,设执宰一人,官阶正二品,乃是整个季宋朝廷官品最高的实权官位。

在其之下,便是中书侍丞,门下侍丞、尚书侍丞三人,官阶从二品。

随后,便是三省部中其他各职位官员。

通过此次合并精简,单单三省,便从原来三千多人,缩减到四百人不到。

六部,则是每部设立尚书一人,官阶正二品,侍郎一人,官阶从二品,侍中三人,官阶正三品,加上部内其他官员。

整个六部人数,加起来也只有三千人不到。

这三千多人,也就成了“宝元精政”之后,季宋新都皇城内部,拥有实权的文官集团。

至于武馆集团的精简,季昕的老爹英宗则想出了一个交叉管理的方式。

军机大事,依旧由兵部主持。

但是兵部归属于文官体系,所作之事只能是理论文章,真正掌管天下兵权的府衙,为枢密院。

枢密院下辖大理寺、御史台、都指挥府、六扇门,称其为“一院四司”。

大理寺,六扇门,御史台三司,掌管天下刑事调查。

但调查之后的审议刑判工作,三司只做旁听协作,具体事由则是刑部主持。

都指挥府一司,则掌管着皇城禁军、银甲铁卫、边关各卫以及季宋四十八城城卫军将领的工作审议及安排。

因此,都指挥府并没有调动任何部队的权利,季宋目前近百万的军队,所有动向都必须经过枢密使和皇帝两人的“合符”,才可调动。

当然,这项规定,也仅仅只限各军的调动出击,面对外敌的主动来犯,边关各卫以及季宋四十八城城卫军的将领可根据经验自行指挥。

唯一一条限制,便是各城将领不能私自带兵离开驻地一百里,否则便以叛乱论处。

因为这项改革,让季宋朝廷内部的文官数量和武官数量基本持平。

新都之内,文武两个体系的官员加起来,不到七千。

而其中,需要每日上朝议政的官员,也从最开始的一百六十多人,变成了现在五十多人。

这一项改革精政,不仅仅裁掉了大批多余官员,大大削减了季宋朝廷的开支。

同时还解决了一个自季宋立国以来,都极其重要的问题。

文大于武。

在太祖立国之时,这个问题便出现在了朝堂之内。

只是限于当时正是中原大纷争时期,战事连连,故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问题。

然而,在季宋统一中原,英宗登上大位后,朝堂内文大于武的问题,便开始彰显。

首先便是武官无权。

英宗继位,国号“宝元”。

宝元三年,六谷部来犯,军机奏折立刻呈报兵部。

奏折中除了表示旧日城卫军正在抵抗之外,还请周边城卫军能调动支援。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被当时复杂的朝堂体系给整整拖累半月之久!

半月之后,命令周边三城城卫军出发支援的调令才从新都发出。

战事瞬息万变,当周边三城城卫军接收到调令,赶到旧日城时,整个旧日城,已被六谷部骑兵劫掠大半。

虽然最后,由于大军的赶到,旧日城并没有落入六谷部之手。

但是英宗其后视察旧日城时,龙颜震怒,当即便要问罪延误战机的相关各部官员。

然而,当相关各部官员将季宋朝堂执事流程说出之后。

英宗发现,这些官员们其实什么也没做错。

按照太祖定下的规矩,各城若发生战事,城卫军将领必须当即将军机报告通知兵部。

兵部接受报告之后,需立刻审议报告中的各项线索条件,然后制定三份作战方案交由三省联合审议。而在这个时候,守军将领只能做防御工作,不得擅自出击。

三省审议作战方案之后,将其中可行性最高的一份方案交由皇帝亲自批阅。

这份方案,只有等皇帝亲自批阅之后,才会再发至兵部,有兵部主持战事。

这样的执事流程,可说是冗长繁杂,根本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

可是,这种方案又是太祖亲自设立,为的就是保证季宋各军不会出现因为一个将领的弱智,而断送了整支军队的蠢事。

太祖太宗,出生乱世,太祖武艺军事两项皆优,太宗也是不遑多让。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两人当时,几乎都是随军征战,本身就在前线。

这样看来,以上的一套冗长繁杂军机处理程序,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甚至季宋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原,这套“冗长繁杂”的军机处理流程,也是立功不小。

因为它保证了所有部队的动向,都是按照一群军事大家商议出来的最优解来运动。

这套程序在乱世可用,但是在太平年间,那问题就出来了。

军机处理流程冗长不说,各城守军将领无任何权力。

到最后演变成了文官指挥武官,一群毫无战争经验的人,在新都皇城之内操作一线战场部队的致命问题。

英宗继位之时,不过十三岁,宝元三年还不到十六岁的年纪。

虽然决心精政改变,但是可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拥有着多数权力的文官集团,是不愿意放权出去的。

为了精政,英宗整整和文官集团对抗了十七年之久。

直到宝元二十年,才在东方玉朔和岳珑的帮助下,实现了精政的理想。

那一年,东方玉朔三十五岁,官拜御使大夫。

那一年,岳珑二十九岁,禁军督指挥使。

他们两人,共同成就了英宗的“宝元精政”!

只是,当时任谁也没想到,二十五年之后,东方玉朔这个曾经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会忽然性情大变!

成为整个季宋国内,最大的一条蛀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