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玄拉着沐兰的手道:“这是你们未来的主母,以后家里的大小事就由她安排,大家以后必须尊称她少奶奶。”
神元沐兰脸色通红,人元沐兰这边的脸色却一点没有变化。
一张脸上两个颜色,把面前的这些下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个主母怎么会有这样一张脸。
夏大老练成熟,一看主人这神色,就是对沐兰很有意思,于是纳头便拜,口里道:
“夏大拜见少奶奶,祝少奶奶身体安康,吉祥如意。”
他这一拜,剩下的十人也跟着一起拜倒在地,这下沐兰两边的脸终于统一颜色了。
害羞。
就算人元这样的爽朗性格,也终究是个未婚的小娘们,就这么突兀地被人喊少奶奶,脸也跟着神元一起红起来。
沐兰顿时左右为难,搭话呢,害怕被人笑她默认做了夏家的少奶奶,不搭话吧,全部下人还在地上跪着呢。
正在两难,只听跪在地上的夏大道:“少奶奶,你要是不答应来管这个家,我们可就起不来了。”
神元沐兰还在说气话道:“可不是你家少奶奶,你家少奶奶姓梨。”
夏大大声道:“少奶奶,我家老爷经常对我们说,别看家里乱,只要少奶奶来了,不出半天,就会管理的头头是道的,我们还不信,今天看到少奶奶的风采,顿时就相信了。”
沐兰很怀疑地看了站在旁边的夏玄一眼,他不信夏玄会给下人们说这些话。
她还没有来得及反驳,只听跪在地上的梨春说道:
“少奶奶,前几天,我们用金花去谭脂斋买胭脂,老板给我们说的是登州来的上品,买回来后才知道老板用的是高仿来骗我们的,一千枚金花,才换来鸡蛋这么大一团胭脂,谭脂斋就是欺负我家没有少奶奶,老爷又不好出面处理这些胭脂香粉的事,才敢大胆欺骗我们。”
跪在梨春旁边的梨夏接着道:“少奶奶,尧山君住在我们家白吃白喝,还经常带土地和山神来蹭饭,最可气的是,他居然拿着我家的熏肉香肠,送给开茶楼的郑寡妇。”
神元沐兰听完还在犹豫,人元沐兰早就义愤填膺了,一巴掌拍在桌上,气愤地道:“他娘的,这是欺负我们老夏家没人吗?这个家我管定了,以后这些人可别想来占老夏家的便宜了。”
说完左手叉腰,对着地上跪着的下人们道:“全都起来,该干嘛干嘛去,钱粮是谁在管,给我看看账薄,布帛是谁在管,带我去看看库存,梨春,你先带我去巡视一圈。”
梨春立即站起来,满脸堆笑地牵着沐兰的手道:“少奶奶这边请。”
神元不解地问人元:“你这么了。”
人元道:“别吵架,我先把这个家帮你管起来,不然等你嫁过来就只有喝西北风了。”
神元道:“又是拿我说事,你既然都答应了,我反对有什么用。”
夏玄看着沐兰走远,转头笑眯眯地看着梨夏和夏大道:“你们不是牛精麝精,是戏精。”
梨夏得意地道:“老爷,我们今天立功了。”
夏玄大方地道:“一人赏一百金花,你们立功的三人加倍。”
夏老爷家规矩不多,遇到高兴的事可以大声欢呼。
夏玄低声问梨夏道:“你们都没有见过太太,怎么把太太的性格拿捏得这么准确?”
梨夏道:“老爷没有回来的时候,是我和梨春在服侍太太和巴图少爷,少爷和太太聊天说话,我们做下人的必须得揣摩啊,要不然以后会被打死的。”
夏玄听了,这才惊觉回来后就没有理会小舅子巴图。往四周打量了一下没有看到,问梨春道:“巴图少爷呢?”
梨春道:“你没有理他,一个人在房里生闷气呢。”
“脾气很大?”
“大人放心,一会我和夏大带他出去逛逛街就好了。”
菜市场,夏四正在往马车上搬运牛肉,卖山货的朱老七,很热情地来帮夏四抬东西。
两人一边抬一边聊天。
“夏四哥,你们家就一位老爷,怎么会买这么一大扇牛肉啊?”朱老七好奇地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今天我们家老爷要在家里开庆功宴,凡是在剿灭黄继贤和牛大郎的行动中立功的人。我家老爷都会请到家里来吃饭。”
“哇!那还不得请上千人吃饭,这些立功者夏县尉可是要打赏?”
“那有什么上千人,只不过是十几个人而已,乡兵们可不再邀请之列。”
“是是是,还是夏县尉厉害,一句铲除了黄继贤和牛大郎,”
“朱老七,你以前不是黄继贤绸缎铺的伙计吗?”
朱老七摇摇头道:“早就已经不是,我现在自己做生意,咳咳!夏四哥,我还有事先走了。”
说完急匆匆地走了。
黄仙君府上,如今早就没有了以前的热闹,冷冷清清的听不到人声。
黄仙君坐在正堂的大椅子上,满眼无神,站在旁边侍候的,是他的一个小孙子黄科隆。
黄科隆给黄仙君的茶壶里换上新茶叶泡上,心疼地道:
“爷爷,你已经喝了一整天的茶了,是不是吃点东西?”
黄仙君摇摇头,问黄科隆道:
“孩子,你说我们黄家这么多年的积累,无论是人脉还是钱财,我都很有信心立足于这个世界,可是为什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县尉,就能硬生生地给我们夺走了一半?”
“爷爷是心痛财物和族人的性命?”
“能不心痛吗?”
“那不知道爷爷怎么看夏玄说我们黄家是死于傲慢的这句话?”
“傲慢?本县第一任县君钱铁离初到任上,那时天君法旨之下的是非界,形同虚设,县城里只有几千民众,连看守界边的乡兵都征不齐。
是我和你牛爷爷带领族人迁移到了苍鹜县城里,然后带领族人们一起和界外野魔大战几十场,这才了有了真正的苍鹜县治。
虽然我们黄家也死伤了不少儿郎,却打开了黄家和牛家立足于苍鹜的大门。
我记得那一年,县君宣读了洲牧君敕封我和你牛爷爷为大正仙君的法旨之后,他当作全县的民众起誓,黄牛二家与苍鹜县共存。
可是,这才一万多年,苍鹜县还好好的,我们黄家就变成了这样,这是谁的错?”
黄科隆点点头道:“爷爷当年带领黄家筚路蓝缕走到今天,确实值得我等敬佩。
至于你说到黄家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境况,子不言父过,更何况我还是孙子辈,但我有一言还是要劝爷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人一口可以靠拳头和手段生存,钟鸣鼎食之家,需得求名求利共存才能长久。”
黄仙君听了半天无语,这时小厮进来报道:“朱老七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