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夏华怀着满腹心思回到了明王府,洪宣娇正在庭院里赏花散步。夏华跟洪宣娇打个招呼,埋头前去自己的书房,眼角余光却瞥见洪宣娇对自己眉目含笑,露出一个温柔得不正常的表情。
“搞什么鬼?”夏华心头纳闷嘀咕,他记得洪宣娇以前对自己一直是呼来喝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对自己越来越温柔了。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夏华不得不怀疑。
来到书房门口时,夏华吓了一跳,看到傅善祥正在书房门前恭候着。
“两千岁。”傅善祥款款地向夏华施了一个礼。
“你怎么在这里?”夏华惊讶无比。
“是明王娘把我调过来的。”傅善祥说道,“您上次说我当一个女卫兵有些屈才,您正好需要一个秘书,所以,明王娘就把我调出卫兵营,让我担任您的秘书。”“秘书”这个新词自然也是夏华的发明。
“她会这么好?”夏华十分怀疑,他似乎想通了,洪宣娇上次跑去苏州进行半夜“查岗”,因为自己通过了“考验”,所以洪宣娇在这方面对自己放松了一些。
傅善祥不知道怎么回答夏华,只得说道:“明王娘是一个一个很好的人。”
“是么?那我可真要感谢她的大发慈悲了。”夏华点点头,打开书房门,“跟我进来吧!”他确实需要一个秘书,因为他此时的文秘助手只有焦玉明一个,有时候难免忙不过来,毕竟像他这样的日理万机的大人物,一个文秘助手肯定是不够的,如今,添加一个傅善祥,也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了,从男人角度出发,一个漂亮养眼的女秘书肯定要比男文书更乐意接受,君不见,洪秀全、杨秀清等王的王宫王府里尽是女官女佣女仆,夏华目前就一个女秘书而已。
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夏华打开笔记本和钢笔夏华使用的笔记本和钢笔都是进口产品,作为后世人,他实在学不会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繁体字,好在如今可以跟外国人做生意,他总算得到了类似于后世的笔记本和钢笔,可以亲自亲手写东西了。
握着钢笔,夏华陷入思索,他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让他思绪如麻,打开笔记本后一时不知道如何下笔。实际上,夏华此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刚才金龙殿上发生的事情。
“头疼啊!”夏华感叹一声,放下钢笔,抬起两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我来吧。”一双柔软的纤手从后面伸到夏华太阳穴上轻轻地按揉着,是傅善祥。
“啊谢谢了。”夏华感到有点不太好意思,但毕竟很受用,因此没有拒绝,他突然间十分怀念后世满大街的洗浴中心、按摩养生店、足疗保健店。
夏华一边享受着傅善祥的头部按摩一边思考着刚才金龙殿上发生的事情:
太平军北伐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一件大事。历史上,太平天国于153年3月底定都南京,于153年5月发动北伐,这场战事结束于155年3月,持续近两年,以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而结束。从时间上不难看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仅仅两个月就发动了北伐,并且出动的兵力只有2万余人几乎清一色的是广西老兵,身经百战、信仰坚定、战力强悍,可以说,这场“北伐”十分怪异。按照常理,太平天国应该好好地经营占领区,最起码打下一二个省的地盘,拥有一定的国力军力后再出动重兵进行北伐,毕竟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时,其国土只有南京城一带,非常狭资源有限,自保都成问题清军就在南京眼皮底下建立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别提发动“北伐”这种战略性的大型战事了。然而,太平天国高层就这么做了,定都南京后才两个月就出动两万精兵进行北伐,时间上十分仓促,出动的兵力也明显不足。在后世,别说专门的专家学者了,连普通人都看得出,这场北伐的成功率实在太低,区区两万人就孤军深入,长驱三千多里,横跨六个省,攻打清n的核心,必定会被清军断绝后路,继而陷入腹背受敌、四面被围的处境中,最终不可避免地全军覆没。
制定北伐战略的是杨秀清。杨秀清是一个天才的战略家,他在这件事上不应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聪明人干傻事,必定有深层原因。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区区两个月后就出动区区两万人直捣黄龙,其实是一箭多雕之举。首先,正如杨秀清分析得那样,满清首都周围的兵力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多,清军的兵力、战斗力也大大地低于世人的估计,因此,两万精兵进行北伐,虽然胜算确实不是很高,但还是有的,打得好的话,这两万精兵绝非自寻死路,恰恰相反,有不低的可能性创造奇迹。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太平军两万精兵展开北伐,竟然一路杀到了天津郊区,让满清权贵惶惶不可终日,咸丰皇帝甚至打算逃去承德。由此可见,两万精兵虽然确实不够,但绝不是远远不够。太平军用两万精兵北伐,居然都能打到天津,由此可见,清军在北京城附近、在整个北方的军力确实不强,否则,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早在半路上就已经全军覆没了,哪里还能打到跟北京近在咫尺的天津。所以,杨秀清出用两万精兵进行北伐绝不是飞蛾扑火,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了,但足以证明,用几万精兵进行北伐就已经具有颠覆满清朝廷的能力了其次,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能够出动用于北伐的部队确实不多,要是能出动五万精兵的话,杨秀清肯定会出动五万精兵,既然他只出动两万精兵,说明他确实只能出动两万精兵,这是客观条件导致的,没办法第三,太平军为什么不倾巢出动进行北伐?原因是:如果太平军倾巢出动,攻占北京城的可能性确实很大两万精兵都能打到天津了,更何况是太平军倾巢出动,但是,太平军攻占北京城后,太平天国拥有的地盘只是北京城一带太平军在倾巢出动,太平天国肯定要放弃南京,否则哪里还有多余兵力保护南京,满清nn可能被颠覆,然而,满清朝廷在全国各地委任了那么多总督、提督、巡抚,满清nn被颠覆了,这些督抚要么率军赶赴北京城围剿太平天国,要么割据自立,演变成为一个个军阀。如此,太平天国累死累活到最后,岂不是便宜了这些督抚?太平军颠覆了满清nn,却催生了全国遍地的军阀,这个新局势很难说比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时更好第四,太平天国为什么不多打下几个省地盘,好好地壮大自己,在准备充分后再北伐呢?这个想法最为合情合理,杨秀清也想到了,所以他在发动北伐的同时也发动了西征。西征,才是重点,西征是为了让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等长江中下游的肥沃土地成为太平天国的领土,从而壮大太平天国的国力和军力。综合而言,杨秀清发动北伐的真实战略已经彻底地清楚了:
第一,试试看,能攻占北京城就攻占,能颠覆满清就颠覆
第二,如果北伐失败,其实也无所谓,因为北伐牵制了清n的大量军队,非常有利于太平军同时展开的“西征”。对于咸丰皇帝而言,首都北京城肯定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更重要,因此,咸丰皇帝必定会把更多的军队用于保护北京城、阻击太平军的北伐,如此,太平军的西征就减少了很大的阻力、压力,因为大部分的清军都被太平军的北伐部队给牵制在了北方
第三,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国土就南京城一带,对于太平天国而言,当务之急是什么?当然是扩大地盘、开疆拓土。北伐是为了什么?为了颠覆满清西征是为了什么?为了扩大地盘、开疆拓土。两者进行对比,哪个对太平天国更重要?当然是西征!因此,太平军的“北伐”一方面是真的北伐试试看,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西征”,让“西征”能更顺利地进行。可以肯定,北伐和西征在杨秀清的战略构思里,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北伐做出大举进攻北京城的态势,实际上为了让西征能开疆拓土。北伐成功了当然最好,就算失败了,也能让西征得到更大的胜利和战果,最终,太平天国稳赚不赔。就算北伐失败了,太平天国也通过西征获得了大片土地,充实了国力和军力,下次再发动真正的、全力的、全面的北伐。
除了以上谋略,杨秀清发动北伐还有一个目的:借刀杀人、铲除异己。
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注定是一个悲剧角色,成功了固然好,但成功概率毕竟不大,最大的可能就是全军覆没,杨秀清已经打算要以他们的全体牺牲为西征服务。如此,北伐军在很大意义上就是一枚基本上注定要死的“弃子”。既然是“弃子”,肯定不能让自家人充当,于是,历史上,杨秀清派林凤祥和李开芳作为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正副统帅,而林凤祥和李开芳都是萧朝贵的嫡系大将,虽然萧朝贵在北伐前就已经死了,但林凤祥、李开芳不一定转投杨秀清,杨秀清索性“废物利用”,派林凤祥、李开芳进行具有很大送死性质的北伐,从而彻底铲除萧朝贵派系的残存势力,另外,林凤祥、李开芳都很能打,能确保北伐军在北方撑得更久点,如果杨秀清派无能之辈统率北伐军进行北伐,出征后没多久就全军覆没,还不如不进行北伐。
杨秀清的“借刀杀人、铲除异己”在今天的金龙殿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是裸的:杨秀清最憎恶韦昌辉,于是派韦昌辉担任北伐主帅,把韦昌辉的嫡系部队都塞进了北伐军里,同时,杨秀清非常清楚萧朝贵打算脱离“杨萧联盟”单飞独立,甚至还想拉拢韦昌辉缔结“萧韦联盟”。对于萧朝贵的“小动作”和“野心”,杨秀清已经忍够了,索性借着北伐进行一劳永逸的解决。萧朝贵的嫡系部队是第2师和第10师,两个师里,第2师资格比第10师更老,可以说,第2师是萧朝贵的发家部队,因此,杨秀清把萧朝贵的发家老部队也塞进了北伐军,给韦昌辉陪葬。如此,韦昌辉派系在北伐中轻者一蹶不振重者全军覆没,顺便还把萧朝贵的发家老部队一起拉进了阴曹地府,使得萧朝贵派系从此元气大伤,使得萧朝贵本人从此再也不敢生出“单飞独立”的念头,老老实实地做杨秀清的“头号马仔”。夏华率军“东进”,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清军战斗力之低下因此而暴露无遗,并且,夏华通过“东进”获得大量好处,拥有了自己的根基地盘,扩大了自己的嫡系部队,还得到了洪秀全的重赏,对此,杨秀清、萧朝贵不可能没意识到。萧朝贵因此而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率军西征,逻辑很简单:清军那么好打,自己只要一路高歌猛进,各种好处就会拿到手软,夏华能做到的事,我怎么做不到?夏华通过“东进”获得了地盘、更多嫡系部队、洪秀全的重赏,萧朝贵想要通过“西征”跟夏华一样获得地盘、更多嫡系部队、洪秀全的重赏。在杨秀清看来,萧朝贵的实力和势力已经有些尾大不掉,毕竟萧朝贵已经拥有2个师了,如果他在西征战场上跟夏华在东进战场上一样nn连捷毕竟清军那么好打,毋庸置疑,结束西征时,萧朝贵起码可以增加二三个师的嫡系部队,获得少者几个府多者半个省的地盘,到时候,杨秀清还如何控制住他?于是,杨秀清直接图穷bs见,手起刀落,把萧朝贵的发家老部队第2师塞进北伐军里送死,使得萧朝贵在接下来的西征战场上能指挥得动的只有第10师,必然战果有限,最终得到的好处也有限,从而彻底地打击了萧朝贵。杨秀清这么做并不会败坏西征大计,因为参加西征的太平军部队没有减少,同时,西征的太平军有大半是杨秀清的嫡系部队,那么,原本属于萧朝贵的“西征功劳”就会大打折扣,大部分则转移到了杨秀清的头上。借助西征扩充实力和势力的不再是萧朝贵,而是变成了杨秀清自己,萧朝贵的如意算盘一下子被粉碎掉了。
另外,杨秀清把萧朝贵的老部队第2师塞进由韦昌辉担任主帅的北伐军里,韦昌辉自然就获得了第2师的指挥权,不过,韦昌辉的老部队是第3师,虽然萧韦两人在暗中眉来眼去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但韦昌辉肯定不会对第3师、第2师一视同仁,北伐时一旦遇上了强敌,第2师肯定“顶在最前面、撤在最后面”,第3师则冲锋在第2师后面,撤退在第2师前面,如此,第2师就成了第3师的挡箭牌,肯定伤亡惨重。知道这些后,心胸不算宽广的萧朝贵如何不恼恨韦昌辉的“厚此薄彼”?从而影响两人的“亲密感情”。杨秀清此举也是故意地分化萧朝贵和韦昌辉。
“杨秀清的权欲果然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啊”夏华感叹一声,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夏华梦到了自己梦想中的一幕幕:在自己治理辖区内,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丰衣足食,社会秩序井井有条,社会治安良好,社会风气积极而健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业欣欣向荣,农民们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间喜获丰收,学生们在学堂里书声琅琅,商人们诚信经营,市场上商品充足并且物美价廉,一条条铁路、公路犹如蜘蛛般纵横延伸,一座座工厂、工场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工人们在车间里挥汗如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轻重工业产品,特别是军火猛然间,夏华脑中闪电般地划过一个念头,让他睡意全无。
“我靠!”夏华霍然而起,一下子从椅子里站起身。
正在给夏华按摩头部的傅善祥被吓了一跳:“两两千岁”
夏华脑子里思绪飞舞,他在书房里来回地踱着步子,急剧地思索着一个严重问题:发展重工业需要矿!可我手里没有产矿区啊!我现在手里的地盘共有四个府,扬州、苏州、杭州、上海,这四个地方都是好地方,但是,以上四地只能发展农业、手工业、轻工业、对外商贸,没办法发展重工业!因为这四个地方都没有矿!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矿!我靠!问题大了!没错,老子通过扬州的盐业、苏州和杭州的纺织业、上海的对外商贸可以赚到很多很多银子,可以跟洋鬼子购买火枪火炮,但老子总不能一直花钱买呀!老子要拥有自己造枪造炮的能力!想要拥有造枪造炮的能力,就要有兵工厂,就要有专门人才和专门的机器设备,还要有铁矿!难道老子还要跟洋鬼子买铁矿?买了铁矿运到中国再生产?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还不如直接买火枪火炮现成品呢!
夏华竭力地思索着:中国的铁矿在哪里呢?在辽宁省!在河北省!在四川省!在内蒙古!在海南岛!这些地方都是鞭长莫及,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但是,在太平天国境内有两大铁矿,一个是湖北省的大冶,就在武汉旁边,另一个是安徽省的马鞍山,就在南京旁边,大冶铁矿貌似难以下手,毕竟远在湖北,虽说武汉已经被太平军占领,但当地局势肯定难以长期稳定,很有可能成为太平军和清军的反复交战的拉锯区,局势如此不稳定,如何在那里长期地开发铁矿?只能先缓缓再对那里下手了,唯有马鞍山最为合适那么,如何才能得到马鞍山这个地盘呢?老子吞了扬州、苏州、杭州、上海四府,虽然是“身不由己”,但杨秀清肯定心知肚明,如果老子现在跟他索取马鞍山,杨秀清必然起疑心,毕竟,老子现在还不能跟他翻脸。必须想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夏华随即思绪一变:有了铁矿还不够,还要有煤矿啊!有了煤炭,才能冶铁、才能炼钢!中国的煤矿在哪里呢?在黑龙江省!在辽宁省!在河北省!在山西省!在河南省!夏华心里几乎抓狂:“为什么煤矿跟铁矿一样基本上都在北方?那都是老子鞭长莫及的地方啊!老子只能远远看着流口水却不能吞进嘴里!”但是,在太平天国目前疆域的境外、靠近太平天国疆域的地方,存在着两大煤矿,一个是安徽省的淮北和淮南,另一个是江苏省的徐州,都是需要先占领的。
烦!烦!烦!夏华烦躁不已:“看这样子,只能把马鞍山先弄到手再说了!可是,怎么才能从杨秀清手里把马鞍山弄到手呢?”他心烦意乱、心浮气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