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问题的文章,秦卫宁以东林党事迹为破题,只大致反应了一下官员们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政治作风。
因此篇幅很短,用去的时间也不长。
这会他的精神还好,挑了挑灯芯,又把毛笔沾饱了墨。
不做休息的,继续写钱袋子问题。
这个问题,他以地方财阀与官员勾结,暴力抵抗朝廷向工商业加税,只许给最穷的农民多要钱为起点。
先泛泛谈了一下资本不受管制的危害,指出利益集团既贪婪又短视,会将他们的利益追求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使国家成为他们的牟利工具,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最终引起大规模的底层农民起义……
接着就主要以揭发官员们阻止万历皇帝收矿税的真实目地,来批判所谓的‘不能与民争利’,究竟是不能与什么民争利?
万历三大征之后,帝国财政与皇家内库十分缺钱,万历皇帝穷的连维修宫殿的钱都没有。
财用不足,皇帝自然就要创收。
而当时朝廷能创收的项目里面,除了寅吃卯粮,给百姓临时加税,以及卖官鬻爵之外,还有一个开放矿禁可供皇帝选择。
古代纯农业社会,一不造机器,二不搞基建和火电厂,因此对开发矿山的需求并不强烈。
再加上开发一座矿山,动辄就要聚集上万青壮,开的矿山越多,需要的青壮就越多。
朝廷怕矿工太多管不过来,有人会趁机煽动闹事。
所以除了为获得必须的金、银、铜、铁、煤等资源,有限的开上几座矿山之外,大部分的矿山都禁止开采。
万历皇帝就准备从禁止开采的矿山名单中拿出几座,给民间发一些开矿执照换点钱用,结果使大明帝国的财政问题暴露了。
原来那些矿山,早就被民间开采了,可却并没有人为开矿所得而给朝廷纳税。
万历皇帝亡羊补牢,马上派出太监去各地收矿税。
此时收矿税本是一个国家入不敷出后做出的合理行为,但没想到这一举动,把官员们给整炸毛了。
帝国里面那些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官员纷纷上书,明的暗的指责万历皇帝。
说收矿税是与民争利,老百姓够苦了,挖点矿只不过是为了糊口而已,你皇帝富有四海,干嘛还要从他们嘴里夺食?
从现实角度来看,横征暴敛是会造成社会不和谐的,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民众起事。
从道德上讲,作为一个皇帝,你怎么还能贪财呢?
难道我们让你看的圣经贤传,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干这个事儿,百年之后,可是要上历史耻辱柱的……
官员们反对收矿税的种种理由,秦卫宁都不用费脑筋深思熟虑,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全都是胡说八道。
因为,什么百姓能开矿?
在古代这种官本位的政治环境中,不官商勾结,开什么矿?
而能官商勾结的百姓,是拼死拼活的劳动,却只能糊口的那种吗?
明显不是啊。
百姓当中也分阶层,群众里面也有坏人,不可能因为它叫‘民’,它就天然代表了弱势、可怜的一方。
官员们反对万历皇帝收矿税,原因除了他们从黑矿主那里收了贿赂之外,就不会再有别的了。
如果官员不阻止万历皇帝向矿税伸手,黑矿主凭什么再给官员行贿?
至于矿税该不该交呢?
必须得交。
一个人财富,不可能你挣的就全部是你的。
如果国家被外敌侵略,你活命都难,你还挣什么钱?
如果国家贫富两极化严重,到处都是杀人越货抢东西的穷鬼,富人出门就有五成的几率会被砍死,那你也没命挣钱吧?
而国家抵御外敌,防止内乱的钱从哪里来?
朝廷自身不生产财富,就只能由每一个人都贡献出一部分来用。
后世的打工人都要交所得税,更何况这些古代黑矿主?
当然,这个税不该交给皇帝,更不该行贿,它应当纳入国库。
但要是只能从皇帝与贪官两者之间二选一的话,那交给皇帝,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国家是皇帝的家产,当国家处于危难,而国库又没钱的时候,皇帝是会拿钱出来补贴国库的。
国家亡了,官员换个主子照样能当官员,皇帝可没这待遇,最轻也得是身首异处。
新主子残酷点,那就亡族灭种了。
这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
皇帝哪怕不考虑千秋万代,仅是为了活命,那也不会当个守财奴。
眼看国家就要灭亡,还抱着财富不撒手的傻子皇帝,只存在于政治宣传书中。
万历皇帝收来的矿税,确实有很大一部分都进入了他的内库。
但这些钱都用来干什么了?
除了维修宫殿之外,大头儿不还是用在了国家开支上面?
如万历二十年,河西地区边疆用兵需数十万钱粮,请拨内帑,皇帝朱翊钧批复同意……
万历二十二年,河南饥荒,请拨内帑三万三千两用于赈灾,朱翊钧批复同意……
万历二十七年,户部因京师库银减少,边饷告急,请拨内帑,朱翊钧批复同意……
万历三十一年,户部因北部边疆兵饷告急,请拨内帑百万两,朱翊钧照数拨用……
……
同样的还有崇祯皇帝朱由检。
他登基初年,为了给哗变的辽东部队发军饷,都砸锅卖铁了。
作为对比,大明灭亡之际,崇祯皇帝请求官员们捐钱救国,谁不是打发叫花子一样,在九牛上面只给救国事业拔了一根毛?
尽管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
尽管公司破产,老板活该卖房救急,打工人没义务管这破事。
但国家毕竟不同于公司。
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也不是皇帝造成的,而是利益集团把国家财政偷走了。
利益集团靠着国家给他们的权力吃的盆满钵满,最后还不用对国家负责,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帝国眼下这个关头,谁最想要大明灭亡,秦卫宁说不上来,太多了。
谁最想要底层百姓安居乐业,至少有口饭吃,秦卫宁却一清二楚。
那就是崇祯皇帝呗。
因为老百姓只有具备活命的基础,才能够不造反,大明帝国也才不会灭亡。
皇朝末世,最想要底层百姓好的人,却是那个全国最大的地主头子……
写到这里,秦卫宁只感觉讽刺。
矿禁之外,同样的还有海禁。
说大明帝国闭关锁国,片板不得入海。
但海禁如果真起作用,西班牙从美洲抢来的白银,又是怎么流入大明的?
你不一船一船的拿货去换,人家海盗文明能白送给你?
而这些商船,在几废几立的市舶司衙门那里有登记吗?
还是官员与海商勾结。
海商走私获利,官员们收黑钱充当保护伞。
其中产生的海关税收,自然也落不到朝廷手上。
结果就是,随着白银流入的越来越多,大明帝国钱多货少,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让国家和百姓承受了,利益集团则又发了大财……
停笔。
秦卫宁扭了扭酸痛的手腕,然后又重新检视了一下今晚所写的文章。
三子问题的内容,把大明的利益集团骂了个狗血喷头,可谓是杀人诛心。
顺带着还为皇帝辩白了几句。
秦卫宁心里其实是不想给地主头子说好话的。
皇帝的位置天生反动,崇祯希望百姓好过的主要目地,也是为了朱氏政权不被推翻,谈不上什么仁爱不仁爱。
后世的满清末代皇帝溥仪,为了继续**新觉罗家剥削百姓的美梦,让他给日寇献媚他也干,给他个伪满皇帝当,他还喜不自胜。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他眼里就是个屁。
现在也就是李自成与满清不给崇祯皇帝活路,逼着他‘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不赔款……’。
要是人家给他这个机会,说割给我土地,赔我战争款,我就跟你中分天下,共享江山,刀都架在脖子上的崇祯能不干吗?
唔……
李自成兵围北京城时好像开出过这样的条件,还说咱们议和之后,他就替崇祯皇帝征讨满清。
但是,历史书,秦卫宁最多是只能相信七成的。
关于书中人物的记载与定论,秦卫宁连五成都不能相信。
因为古代的历史书,不分中外,除了记述事件本身,还兼具着政治宣传的作用。
明朝的史书是清朝写的,清朝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入关的。
所以崇祯皇帝于国家存亡之秋,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正常人所应具有的殚精竭虑形象。
没有跟别的亡国之君一般,这边国家在走向灭亡,那边他还像个傻子,搞酒池肉林,搞宫廷选美……
但是呢,满清又不能神化崇祯。
把崇祯皇帝描绘得太伟光正了,难免不会出现什么故人思故国的破事。
于是,崇祯是个好皇帝,但是太刚愎自用,太自以为是,能力不行……说白了,有点弱智。
人家李自成都说了,你只要跟我议和,把西北地区割给我,我就退守河南,不再攻打北京城,还愿为明廷内退群贼,外制辽沈……
兵临城下的时候还给开出这么好的条件,但凡有点智商都得答应吧?
你不讲和,难道就能守住北京城?
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可崇祯弱智啊,他非是不听呢。
最后怎么样?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了吧?
呵呵……
秦卫宁刚上高中那会儿,对这种说法还能相信,后来就只能呵呵了。
这世上最正确的真理,只有一条,那就是成者为王败者贼。
大明亡国了,所以崇祯成了弱智。
绝不是由于崇祯弱智,才导致大明亡国。
反正他要是李自成,就绝对不会跟崇祯谈什么议和。
我老李这么多年刀头舔血是为了什么?
那么多兄弟死在推翻大明黑暗统治的过程当中,现在终于到了临门一脚,一蹴而过的时刻。
我老李说不干就不干了?
我的地盘是一刀一刀杀出来的,用得着你崇祯承认?
好嘛,我不但不冲进北京城摘取胜利果实,还要退回陕西?
以后还要给你当打手,背井离乡的去辽东征讨满清?
要知道,我老李代表的可不是我老李一个人,而是一个上百万人的造反势力。
势力当中的精英,文的等着当宰相,武的等着当异姓王,不能满足他们的追求,我凭什么做老大……
人性,人心,其实都差不多。
如果一个历史人物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脱离了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不符合真实社会运行的规律,那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段历史造假了。
增删改动,掐头去尾,甚至胡编乱造的情节,充斥于整部史书当中。
而历代史官的职业道德,就和现在大明文官所标榜的正直气节一样。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