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4章 无聊的冷知识:鸿沟水系在秦汉时期的影响(1 / 1)风天叶孤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条十分著名的军事准则——“守江必守淮”。通俗来说,割据长江以南、定都南京的南方政权如果想要安稳入睡,那么他们就必须防守淮河到长江之间的地区。于是,泗水入淮河的泗口(淮安)、涡水入淮河的涡口(凤阳)、淝水入淮河的寿春(寿县)、颍水入淮河的颍口就成为了南方政权抗衡北方政权南下的重镇。这一点,在南北朝时代显得尤其突出。

”鸿沟“不仅影响了楚汉争霸,在700多年后的隋唐时代也能隐约地看到它的身影。需要注意的是,鸿沟并不是一条单独的人工运河,而是一个由许多河流组成的水运网。总体来说,鸿沟水系是在古济水和古淮水之间。发源于王屋山(愚公移山)的古济水和黄河、长江、淮河在古代被称为“四渎”。何为渎?就是有自己的河道,不受其他河流干扰,可以独流入海的河流。有一点很令人不解,济水和黄河在今荥阳—开封地区是有交集的。为何济水可以不受黄河的干扰呢?要知道,素有“地上悬河”之称的黄河最擅长的就是改道,强夺其他河流的河道。如今的淮河没有单独入海口的原因还是因为黄河多年的侵袭。后来,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考证后,提出观点:济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津。(注:支津与支流不同,支津是从黄河分流出来的再流入大海,支流是流入黄河的河流)巧合的是,济水从黄河南岸分流的地方与黄河北岸入流的地点几乎吻合。

实际上,从黄河分出的济水具有黄河的一切的特征:含沙量很大。但是当济水流过一个名为荥泽的湖泊的时候却显得十分清澈。其原因就是济水的泥沙在荥泽经过了沉淀,但是依照黄河能填海造陆的含沙量,显然可以轻松地淤平荥泽。于是,大约在东汉末年时,荥泽便被黄河淤平。当济水流出荥泽继续东流后,济水又找到了一个沉淀泥沙的湖泊,一个和荥泽一样被称为上古九泽之一的大野泽。当然,大野泽最终的命运和荥泽一样。公元1334年黄河再次泛滥后,大野泽基本被淤平。至于梁山泊,还是因为大野泽被泥沙淤积后,南下的黄河水无处可去,只能在地势低洼的梁山附近汇集,形成了所谓的“八百里梁山泊”。言归正传,大野泽的范围十分广袤,大约在今梁山、郓城、巨野、嘉祥、汶上、寿张、菏泽、定陶诸县间。需要说明的是,济水在到达大野泽之前,又自然地分为了两条河流——南济水、北济水。如下图:

南济水和北济水最终流入的终点是大野泽。但南济水和北济水流入大野泽之前还分别分出了两条河流——荷水和濮水。说起荷水,颇为重点。这一点,要在下面谈夫差开挖刊沟的时候具体写道。濮水也很著名,不过它的成名原因还是因为卫国的都城——濮阳。南济水和北济水流入大野泽后不再分流,只有一条河道东流,经如今的东平湖奔流入海。

魏国迁都大梁后,很快便开展了水利工程。根据西门豹时代“漳水灌邺”的经验,魏国很快将鸿沟开挖的初具规模。简而言之,鸿沟主要是将济水(南济水)和淮河之间的汝水、颍水、泗水开凿疏通,形成可以你来我往的水上网络。可以想象,在济水和淮水之间的大平原上本来就分布着相当多的水道,这无疑会给鸿沟的开挖带来便利。

魏国自失去河东的控制权后,迫切需要开辟新的产粮地,而黄淮平原正好满足。同时,经过鸿沟系统灌溉后,黄淮地区的农作物的产量必定会明显地提高。诚如《战国策.魏策》记载的战国末期纵横家苏秦说魏王之语,“魏国庐舍众多,农业经营普遍,甚至没有放牧牛马的地方”。另外,通畅的水运不仅滋养了繁荣的农业,对商业的发展也很有帮助。位于南济水支流荷水附近的陶邑(定陶)便是发达的水运系统催生的经济大都会。著名的财神范蠡也正是看到了陶邑的地理优势,在此从事商业而富甲一方。另外,读《史记》随处可见,战国后期,魏、秦、齐三国经常为争夺“天下之中”的陶邑而打的不可开交。为此,秦国还响应燕国乐毅的号召,与韩、赵、燕、楚诸国一同伐齐。作为报酬,秦人遂将陶邑据为已有,并将其封给丞相魏冉作为封邑。除了陶地之外,有名的经济都会还有卫地濮阳(帝丘)。作为秦代东郡的治所,利用濮水沟通济水的便利条件发展商业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魏国人开挖鸿沟奠定基础的并不是黄淮平原之间存在的自然河流,而是春秋末期的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吴王夫差。

吴人兴起于三江五湖之地,长于舟楫而擅水战。公元前494年吴国征服越国,遂为东南之雄。公元前486年秋,吴王夫差“城邗(扬州),以为北都。”其目的很简单,北上淮泗与齐晋争霸。城邗即是疏通邗沟,使长江和淮河联通。《水经注》记载,“吴王夫差将伐齐,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倔深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水经注》中所说的广陵城即是今扬州,因该城四周遍布丘陵,故而被称之为“广陵”。射阳湖在今江苏淮安县境,范围大约在宝应、盐城之间。末口即今日的淮安。邗沟开凿成功后,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亲率舟师入淮河,转泗水,救鲁攻齐。艾陵(莱芜)一战,齐国战败。这一战虽然是吴国的争霸战,但它所产生的诺骨牌效应还远不止于此。艾陵之战后,齐国不仅损失了十万大军,更导致齐国贵族高、国、鲍、晏等家族实力的进一步削弱。也就是说,艾陵之战前,齐国内部还存在可以制衡田氏的力量。但艾陵之战后,齐国田氏完全一家独大。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从此把持了齐国大权,直到公元前386年齐国权臣田和自立为国君。

艾陵之战后,中原地区堪与吴国一战的唯有晋国。于是,吴王夫差便携得胜之威,提出与晋定公于黄池(今新乡封丘县境)相会。黄池,是济水的溢流而成的一个湖泊。为了前往黄池,夫差又开凿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就是上文所说的荷水。于是,吴王夫差新开凿的这条运河便和邗沟一起形成了一个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济水的运河系统。可以这么说,除了燕国之外,吴国的军队可以乘船直接威逼楚、越、齐、晋、宋、鲁等当时大国。后来的历史耳熟能详,正在吴王夫差以武力逼迫晋定公让出霸主之位时,越王勾践偷袭了吴国后方。不久,回援的夫差战败,吴国随之灭亡。而后,吴国被楚国、齐国、宋国、越国瓜分,邗沟也随即成为楚越的边界。

最初,鸿沟从黄河支津济水分流后只有一条浪荡渠。浪荡渠继续前流后,才分出了鸿沟的另外几条水道。这里有一个小历史,浪荡渠经过开封流到中牟圃田泽的这一段被称为官渡水。不错,此官渡水便是三国时代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处。随后,鸿沟主干浪荡渠一直东流经今河南淮阳再汇入颍水。如此,汝水流域希望去魏国大梁的客船便不需要绕路淮水,直接便可取道颍水、浪荡渠。

在浪荡渠最北的鸿沟支系河流为汳水(‘汳’通‘汴’)—获水,经春秋时代的宋国都城睢阳(商丘)于徐州附近汇入泗水。需要为读者注明的是,汳水—获水后来成为了隋朝通济渠的前身。在汳水—获水之南的是与汳水—获水平行东流,同样汇入泗水的睢水。自开封分出浪荡渠后,睢水先后流经杞县、睢县、商丘、虞城、夏邑、永城、宿县、灵璧、睢宁、宿迁汇入泗水。后来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项羽屠杀十余万刘邦军的战场就是在灵璧附近的睢水河畔。睢水之南为涣水(浍河),涣水之南为鲁沟水,鲁沟水之南为涡水,是鸿沟水系最南的河流。其河道与今日的涡河河道大致相同,经今安徽怀远县汇入淮水。

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决口于濮阳,泥沙淤塞了菏水和汴水河道,鸿沟水系遭到破坏;特别是汉平帝时(1~5年),黄水冲入鸿沟,淤塞更为严重;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和王吴共同治理黄河、汴水,汴河水运能力有所恢复,但其它河道未治,鸿沟水运逐渐湮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