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叶昭顺风顺水的参加了考试,挺到了最后。
考完不仅苏九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连叶昭都有些轻松了。
实在是考棚太过狭小,若是考试的是个胖子,转身都困难。
“昭哥儿,发案还需要两三日,不妨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苏九迁挤眉弄眼,若不是这几年跟着叶昭锻炼瘦了下来,简直辣眼睛。
叶昭看他这副表情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地方,果断拒绝,“不去。”
“行吧,”苏九迁想到两人才不过十岁左右,去这种地方确实不合适,虽说他也没打算干什么坏事,有些可惜道:“我听说玉湘楼的歌舞一绝,我大哥经常在那和朋友谈生意。”
“你既然没什么事,趁着这时间每日写一篇策论交给我。”
苏九迁正计划着怎么玩一玩时,就听见如此残酷的消息。
“不是,大哥,我们这都考完了。”
苏九迁觉得自己就像是头拉磨的驴,前面挂着胡萝卜,却迟迟吃不到。
叶昭的眼神中透露着熟悉的光芒,苏九迁飞快的怂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叶昭不光脑子好使,武力值也强啊。
想当年,他以为这个小弟弟会是以后私塾的小弟,没想到自己成了小弟。
苏九迁:小丑竟是我自己。
苏九迁被叶昭留下的策论折磨着,叶昭也开始计划蒸馏酒一事,在庆安县想要找一个合适的铺子。
就这样到了放榜的日子,苏九迁终于正大光明的出来玩了。
“昭哥儿你还是别去挤了,我爹给了我几个身强体壮的小厮。”苏九迁扇着手中的扇子,示意叶昭。
叶昭没有那么着急往前挤的想法,想要第一时间知道不如问0762。
不只是跟谁学的扇扇子,还是二月的天,苏九迁已经拿出了扇子附庸风雅。
“我在茶楼上定了位置,一起去吧。”
放榜地方的附近刚好有一个茶楼,名为高中楼。
大概是图个好意头,放榜这日,楼里更是人满为患。
好在苏家的名头好用,提前订到了位置。
两人刚刚落座,就见衙役拿了榜单出来张贴在告示栏上,这是真的发案了。
附近都躁动起来,争先恐后的往里挤。
好一会儿后,苏家小厮终于杀出重围,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却是衣衫不整,鞋都险些挤掉。
“恭喜叶公子和少爷,叶公子是案首,少爷是第七名。”
小厮面带喜色,他可是第一个挤出来告诉这个好消息的,喜钱肯定少不了,
苏九迁瞪大了双眼,大声喊道:“昭哥儿,你是案首,案首。”
如此大的声音直接吸引了附近读书人的目光,再看叶昭的年龄,好酸。
“这位莫不就是案首?”震惊过后立马有人过来攀谈。
苏九迁仿佛考了案首的是自己,矜持的点了点头。
殊不知刚刚那一声大喊已经暴露了本性。
旁边有人见苏九迁这么骄傲,案首本人却是很少言语,心中嫉恨,挑拨道:“两位似乎熟识,不知这位小兄弟考的怎么样?”
谁料苏九迁这个大奇葩,不在意的说道:“我考的没有昭哥儿好,只是第七名。”
第七还是考的不好,在场的人更酸了。
苏九迁不知道自己无形之中装了一把,若是知道在场人的心理,只怕尾巴会翘到天上去。
府试的时间在四月,府试在新益府,距离华西村不算远,坐马车需要两天时间。
科举在那里都是件大事,提前半个月到府城都不算早。
叶昭已经找到了合适的铺子,正打算回去商量一下,在自己离开之前把铺子的事弄好。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叶昭正打算离开时,苏家来了个衙役,通知他们明天去一趟衙门,县令想见一见这批上榜的考生。
又耽误一日,叶昭拿着县令给的程仪回到了华西村。
放榜那日,苏父便贴心的告诉叶昭,已经派小厮前去通知了叶家人。
叶老汉知道孙子考了全县第一后,很是扬眉吐气,领着叶庭去了族长家。
路上族人打招呼问:“你们爷俩这是干什么呢?”
“我小孙子昭哥儿参加县试,结果出来了,我们去族长家报个喜。”叶老汉假装云淡风轻,仿佛真的只是随口说道。
那族人见叶老汉这模样就知道想必考的不错,捧场地问道:“昭哥儿可是从小就聪明,这次考的是不错吧。”
叶老汉就等着他这么问,凡尔赛的回答道:“昭哥儿考了全县第一,这孩子年级太小了,之前族长也说让他压压,没想到这次考的这么好。”
“不说了,我先去报喜。”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叶昭就成了全村口中的文曲星,一进村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庭叔,你们家昭哥儿回来了。”一位后生跑来喊道。
“好好好。”叶庭迫不及待地冲出去,万一村里的人挤到儿子怎么办。
几个孩子也跟着跑出去,叶老汉和叶奶奶从屋里出来,在院子里等着孙子。
“老大家的,你去把鸡杀了,昭哥儿考了这么多天,肯定费心了。”叶奶奶指挥道。
家里的鸡都是下蛋的母鸡,王氏有些心疼,但想到昭哥儿这么有出息,还指望着拉自家孩子一把,痛快地把鸡杀了。
老母鸡需要炖,叶奶奶怕叶昭饿,又和张春花做了几道菜。
大不了中午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
叶庭赶来时,叶昭已经被围住,只是碍于叶昭身上那股气质,没人敢挤到身边。
“让一让啊,我爹还在家里等着昭哥儿,乡亲们不如改天来我们家。”
就这样,叶昭总算是脱离了热情的村民。
然而一进家门,叶昭就被叶奶奶抱住了,“你看看这才出去几天就瘦了,是不是没吃好睡好,我就说让你爹跟着照顾你,真是受大罪了。”
王氏和张春花也上前询问,叶昭只好统一回答:“一切都好,没有瘦,不辛苦。”
将县试过程大致说了一下,一家人高兴的说话,叶昭将手中的礼物分下去。
“县令赠了程仪,有十两银子,去府城足够。”
叶奶奶现在也不劝,俗话说穷家富路,怎么说也给孙子塞点钱。
叶昭这次回来还带了一瓶白酒,就是为了展示蒸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