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厅内。
祝老员外看着站在厅中的梁山伯,面满是赞赏之色。
“此子神情散朗,颇有林下风气,当真不俗!”
“原以为梁家这般下等士族难出俊杰,但光看此子仪表相貌,便已然是人中龙凤。”
“更为难得的是……如此年纪,便已经有了这般智谋。”
“假以时日,成就不可估量啊!”
他想起祝英齐回来跟他所讲的,有关梁山伯的事情,便不由的暗暗心惊。
心中千回百转。
但祝老员外面却不动声色,微微颔首笑道:“梁贤侄,且坐罢。”
“是。”
梁山伯拱手一礼,应承下来。
主客分别落座,祝老员外询问了一番梁山伯的家境以及近况,而梁山伯则是如此作答。
“令尊原是山阴县令,因治水有大功,朝廷撰为太守,后来却病倒在任,当真是令人可敬可叹。”
在听说梁山伯的父亲便是当初治水有功的梁文山时,祝老员外便颇为感慨的说道。
话语之中,也满是敬佩之意。
虽当初梁文山不过就是一介太守,对于祝家而言不算什么。
但当初山阴大水,天降瘟疫,半个会稽都遭难。
便是虞都收到波及。
若非梁文山亲赴水患第一线,治理水道,恐怕整个会稽就要因此损失惨重。
世家虽鄙视实干派,认为这是案牍劳形的污浊俗事。
但如治水、活民、教化这般功绩,士族们还是颇为认可的。
毕竟。
大禹也是治水的。
在往后,还有春秋时期的孙叔敖,战国时期的西门豹,秦朝的的李冰父子,东汉的王景。
大都因为治水,或者与治水有关,而留名千古。
说来也是怪哉。
自古儒家和士子,都对治理水患而颇为热衷。
甚至对于能否整治和梳理水情,也作为是否为能吏干臣的考核标准。
是以。
提起治水的梁文山,哪怕是祝老员外,也都肃然起敬。
“祝公谬赞了,实在愧不敢当!”
梁山伯适当的露出一抹追忆之色:“说起我父,其实我对他印象并不多,自从父亲入仕之后,便鲜少回家。”
“我知道父亲的事迹,也都是经由母亲和周边乡邻之口。”
事实,在他所得到的记忆中。
哪怕是原主对于梁文山,所拥有的印象也是很少,唯一的印象便是父亲很严厉,对于梁山伯的课业很是在乎。
每年休沐回家后,都会十分认真的考教学业。
稍有差错,便是责罚。
因此在记忆中,原主对于梁文山的畏惧更多余濡慕。
但在他的角度看来,梁文山其实是个真正的清廉官员,也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
若放在其他朝代。
就算不能平步青云,但这样的官员,朝廷绝不会如此轻视,必将青史留名。
但可惜……
此时是东晋!
是一个门阀世家和士族子弟们的时代。
也是清谈成风,鄙视实干的时代。
如梁文山这样的人……实在生错了时代。
脑海中这般想着,梁山伯不由叹了一口气。
为梁文山而叹息。
而在祝老员外看来,便是自己这句话牵动了梁山伯的伤心事,因此连忙歉然道:“贸然说起贤侄的伤心事,还望勿怪。”
“祝公客气了,是晚辈失态了。”
梁山伯回过神来,轻笑着说道。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跳开这个话题。
祝老员外开始考校起梁山伯的学识来。
这时代,长辈总喜欢给晚辈辩难。
事实,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两个好友乃至是刚刚熟识的人,在最初的互报姓名家世之后,便是互相谈论学问。
这也是东晋的风尚。
此时早有下人奉茶水,祝公轻抿了一口茶水,便开始问起来。
初始时,所考校的学识尚且还较为浅薄,而梁山伯都很轻易的回答来。
一来二去,祝公也就逐渐问的难了起来。
但梁山伯对于儒家的四书五经早已经是倒背如流,面对祝公问难,自然不成问题。
是以对答之时,依旧风度翩翩,字正音雅,可谓是对答如流。
而祝老员外身为虞祝家的家主,掌管这偌大祝家,学识自然也是不弱。
不仅孔孟之学精研颇深,便是老庄之道也涉及广泛。
此刻见这梁山伯见识都是不弱,一时间更是见猎心喜,竟是逐渐开始问起玄学来。
如玄学大家何晏所著的《道德论》和《论语集解》,以及王弼的《老子注》《周易注》等。
虽说这些玄学著作,梁山伯精研不深,甚至绝大部分都尚且还未看过。
但他有着见识,又有广博学识,用后世的各种知识回答。
旁征引博之下,可谓是妙语连珠。
一时间,倒是让祝老员外大为高兴,谈兴愈发浓郁。
在他们相互辩难之时,其余的祝家子弟就在一旁跪坐围观,倾听着。
一开始他们听着梁山伯对答如流,还是颇为敬佩。
但等到后面,自己父亲所问的问题越发艰难,甚至都已经包含了精深的玄学,而梁山伯依旧不动如山。
这就让祝家的后辈们,一个个瞠目结舌。
他们自问自己的学识也是不弱。
但以往在面对父亲辩难时,很快都会败下阵来。
而这位山阴梁山伯……
如此年轻,便有着这般学识,当真是令人又敬又畏。
祝英齐和祝英风等人都被惊吓到了。
而坐在人群最后边,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此刻则是抬起洁白的脖颈,一双眸子仅仅的盯着正与父亲辩难的青年。
但见这美少年眉如远山,眼似点漆。
此刻跪坐而立,身姿挺拔,犹若青松翠竹,风仪不凡,口中滔滔不绝,妙语不断。
一时间,竟是看的痴了。
事件万物都消失不见。
眼中,仅余下这道翩翩美少年的身影。
一番辩难。
直到日落西山,屋内被点了烛火,侍女换了三次灯油。
众人因为腹中饥饿,发出擂鼓声,这才恍然间如梦初醒。
意犹未尽的祝老员外,不禁畅快出声,看着梁山伯,连呼后生可畏。
后来。
竟是亲自出口邀请梁山伯能在祝家多待几日。
盛情之下,梁山伯难以退却,便顺势答应了下来。
这让祝老员外更是心情畅快,在前往饭厅吃饭的途中,还说等饭后要与梁山伯秉烛夜游。
闻言。
梁山伯不禁莞尔一笑,自是答应下来。
……
……
ps:实在抱歉,今天个人出了一些小事情,暂时只能两更了,不过明天会把欠的补回来。
另外,求一下票票花花,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