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几日,梁山伯便留在祝家。
每日都与祝老员外讨论学问。
祝老员外还颇为喜爱音律书法,音律之道梁山伯并不擅长,但得益于后世的见识,在理论倒也颇有见地,能说出一些章法来。
而在书法,梁山伯所擅长的瘦金体,在这世可是独一份。
当梁山伯展露出来后,着实是让祝老员外大为震惊。
“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结体疏朗,如同屈铁断金。”
祝老员外可谓是推崇备至。
甚至还让自家的几个儿子都来学习探讨。
祝英齐祝英风等人,对于梁山伯的学识是敬佩的。
但要说起书法,他们自诩身为世家子弟,从小便开始观名家碑文字帖,勤修不怠。
祝英齐刚刚弱冠,与梁山伯年岁相差不大。
但祝英风身为祝家大郎,都已经成家立业,沉浸书法更是有二十余载。
父亲却要让他向梁山伯学习书法,心里自然有些不服气。
但等他见到梁山伯的书法时,心里那点不服气,也就悄然散去。
心中只剩下敬服——
一种见所未见的书法,而且字体清瘦隽永,端的不俗。
毫无疑问,这是梁山伯自创的书法。
祝英风再是对自己自信。
但面对足以开宗立派的梁山伯,又如何能自信的起来?
只能老老实实跟在身后学习。
不过梁山伯也没有真的就指点,而是谦逊的与其探讨。
如此下来。
在祝家住了不过两日,但凭借着自身学识和谦逊洒脱性情,却赢得了祝家下所有人的喜爱。
最后。
当梁山伯拜别之时,祝家众人仍是依依不舍,有心想要让梁山伯在居住一段时间。
没法办,梁山伯只能搬出自己前往明圣湖求学,不得耽误的理由。
他们也知道。
今年梁山伯便要定品,这哪怕对于世家子弟也十分重要。
故而祝家这才作罢。
离开当日。
祝家奉大批礼品,祝老员外亲自送到门外,牵着梁山伯的手,态度十分亲近,一再言及让梁山伯有暇时,定要来祝家拜访。
而后。
祝家大郎祝英风更是亲自送梁山伯出发江渡口,一直远送十里,这才作罢。
而祝家如此看重这样一位年轻人,更是在虞县内,引发众人议论。
有好事者询问,才得知。
原来送别那位,乃是山阴梁家的梁山伯。
虽是下等士族出身,但无论儒玄皆是不俗,且书法音律之道,也是经验颇深,深受祝老员外喜爱。
祝家都对梁山伯的风度所折服,在外自然会宣扬梁山伯的名声。
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梁山伯离开虞,出发前往明圣湖后。
一位虞的致仕老臣前来寻祝老员外访友,在见到被祝老员外在书法所悬挂的梁山伯书法,顿时惊为天人。
“光看笔法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而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中,闻所未闻,真乃开宗立派之法,定然是沉浸书法之道数十年的名士。”
这位致仕老臣做出这等结论。
但谁料,祝老员外却说写就这等书法的乃是一介未曾弱冠的少年。
然后,他便将梁山伯的事情给讲述了出来。
得知此事后,致仕老臣一时间怔怔无言。
最后只能轻叹后生可畏,自愧弗如。
这位致仕老臣,虽在朝廷为官的品级并不高,最后致仕也不过在五品清闲官阶退下来。
但在士林之中,却颇有清誉。
得其称赞。
一时间,梁山伯的名望,也就在虞县乃至是会稽郡内流传开来。
再加祝家和黄家也念及梁山伯的恩情,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为其增长名望。
故此短短时间内,这种书法便被不少士族子弟乃至是寒门庶族争相讨论。
因为这等书法,当时梁山伯并未说出是何等流派。
众人讨论之时,因书体笔画瘦硬,便将其称之为瘦筋体。
而梁山伯这幅被挂在祝老员外府的书法,也每日都被众多慕名而来的士林学子争相参观。
但。
真正让梁山伯和这种书法轰传全郡的,则是一直隐居东山的谢安。
这位出身东晋‘王谢’两大顶尖家族之一的名家。
竟是不知从何处见到了梁山伯的书法,竟也做出评语:“所谓瘦筋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这等评价一出。
会稽郡内,顿时喧嚣甚。
谢安是谁?
谢氏一族如今的中流砥柱。
虽迄今为止一直隐居东山,但所交往的皆是东晋顶尖名士。
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顶尖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寄情山水。
这也导致谢安虽未曾为官,但名望却愈加隆重,时人皆以公辅期之,下至普通的士子百姓,至官员宰相,皆是交口称赞。
到得如今。
朝野下,已然有了‘安石不出,奈苍生何’的言论。
而这样一位东晋顶尖的名士却对瘦筋体如此赞誉,自然就让不少人大为震惊。
有知道瘦筋体的,更是震惊。
而不知道的,则是开始四处打听了起来。
许多身在会稽的士子,都开始学习瘦筋体来。
不过……
因为梁山伯此前所留的瘦筋体,目前会稽学子只知道虞祝家拥有,可那一副书法却被祝老员外珍重收藏起来,寻常人难以一见。
至于前往山阴梁家拜访。
梁山伯如今不在家,梁家据称仅有其母,贸然前去拜访,颇为唐突。
众人只能扼腕叹息。
虽见不到梁山伯的书法,但听祝家传出消息,据说梁山伯将要前往明圣湖游历求学。
一时间,诸多学子都大为意动,纷纷前去。
而一些就在明圣湖附近的士子,更是激动。
只要见到了梁山伯本人,那得到安石公赞赏不已的瘦筋体不就可以见到了吗?
一时间。
梁山伯还未曾抵达明圣湖,但许多明圣湖的士林众人,却已经期盼他的到来。
而他的名声,也已经在会稽乃至郡外流传了起来。
而此刻。
会稽郡内诸多士族期盼不已的梁山伯,则是仍旧在赶往明圣湖的途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