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壶口瀑布(1 / 1)陈枫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是前一日徒步过多,离开西安的那晚我们睡得尤其香甜,直至将近上午10点才陆续醒来。扫了眼导航后,我估算了一下时间,预计刚好在黄昏前抵达壶口。届时阳光将不再毒辣,正是绝佳的游玩时段。景区门票已提前经网络预订完毕,我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后收拾好行囊,退了酒店的房间,便再次踏上旅程。

旅途的第一段路程就是从城内驶出西安,这将跨越大半个西安,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在临行前和这座让我们喜忧参半的古都好好告别。关于这座城市,令我们喜的是它的包容,西北地区多民族聚居于此,一片欣欣向荣,种类繁若星辰的美食就是最好的举证;让我们优的是城内一言难尽的规划,悠长的岁月洗去了它太多的历史痕迹,如今却还没来及有序地进行补救。十三朝古都的头衔太大,大到游人来到城内无不惋惜。

驶离城区,我们经过了一座宏伟的大桥。桥梁脚下流淌的河流叫作渭河,西边不远处就是泾河与渭河的交汇的地方,泾渭分明的奇观就在那里。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养育了整个关中平原,也见证了两千多年历史王权的变迁,它流淌的每一滴河水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公路上车速很快,来不及仔细聆听渭河的声音,匆匆一瞥后我们就渐行渐远。

广袤的平原上,公路修得十分宽敞,长途运输的大型货车都规规矩矩地行驶在右侧车道上,为我们留下两条空旷且舒适的车道。一路向北开进,经过铜川后,汽车便被大山环抱起来。葱茏的绿树连绵成荫,微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让人的心情也瞬间清爽起来。山谷中不比平原,基建难度大了许多,因此延西高速到这里也收窄成了两个车道。

弯弯绕绕的公路见首不见尾,安全起见,这一段的车速也被牢牢限制在80迈以下。公路两旁种满了两排整齐的白杨树,笔直的白色树干在阳光下是如此夺目,像极了一根根经过精心粉刷的柱子,又细又长直指天空,号召着所有的枝丫都向它靠拢。这里的白杨树长得又瘦又高,不像其他树木一样放肆地向四周扩张扩张树冠,而是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让树枝一致地往主干汇聚,仅看树冠就好像是一个倒过来的铃铛一样,这正好与大部分其他树木的形状相反。看习惯了南方乔木的枝繁叶茂,我被眼前这成群的白杨树深深地惊艳到了,一瞬间就回想起那篇令人耳熟能详的《白杨礼赞》,的确,文中所述的那片黄土高原离我们也不远了。

车窗外,白杨树连成的围墙忽然出现了一处不小的缺口——这里修建了一个服务区。看了一眼汽车所剩不多的油量,我选择在这里进行补给休整。

从外观来看,服务区应该建成许多年头了。设施装修虽然有些陈旧,但洁净的卫生情况让我对它印象良好。遗憾的是,此处没有规划宽敞的餐厅,只有一家狭小的店面售卖着潼关肉夹馍。这对刚从西安离开的我们显然不再有吸引力,毕竟出发前刚往嘴巴里塞了个肉夹馍。

幸好,先前充分的准备足以让我们应对旅途中遇到的种种窘境。我不慌不忙地取出事先准备的速食餐盒,从中挑选两个不同口味的自热米饭,来应付我们空空如也的肠胃。

为了赶在黄昏前抵达壶口,我们片刻不敢耽搁,草草吃完午餐后,立即去加油站补给燃料,继续往前行进。在富县境内,汽车转入青兰高速往东行驶。这条公路比之前那段开阔得多,路上的车辆也稀少了许多,我加快车速,往黄河的方向开去。

前方,马路两旁的山变得更加高大了,山上绿树的遮挡下依稀还能分辨出几口废弃的土窑洞。我激动地提醒白菜和玉米往窗外瞧,往日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窑洞,如今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青兰高速这段路程的景色,那“地广人稀”就再合适不过了。自富县转入这条公路之后,车窗外的两侧除了山还是山,基本上觅不到房屋和人家的踪迹。

直到抵达宜川县城区域,情况才有所改观。高速公路铺设在高耸的桥梁上在山谷中向前迂回,桥下则是房屋密布的宜川县城,虽鲜有参天的高楼大厦,但比起先前的人迹罕至,这里显得格外的热闹。

壶口就在宜川境内,很快我们便看到公路两旁建筑的房顶上,竖起了一块块巨大的广告牌,大多是“天下黄河一壶收”、“壶口欢迎您”之类的景区欢迎辞,以及一些酒店住宿之类的提示。

继续前行,随着导航的提示驶出高速公路,收费站外几百米的地方便是壶口景区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目的地。景区入口距离观景台还有一段路程,外来车辆是无法进入的,我们只能搭乘景区摆渡车。

前往观景台的这条小路是沿着黄河河岸修建的。此处的黄河处在山谷中,因此河岸地势较高,我们在摆渡车内即可居高临下的将黄河胜景尽收眼底。随着距离观景台越来越近,黄河的景色也越来越动人心魄,河道不断收窄,河水流速愈加湍急,赤黄色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向游人致以热烈的欢迎。

抵达观景台后,众人翘首以盼的瀑布便露出真容,我按捺不住心中的雀跃,抱着玉米下车向前奔去寻找最佳的观景位置。

耳畔传来的水流声震耳欲聋,掩去了游客的嘈杂,此刻脑海得到了真正的放空,长途行车疲惫的身躯也完完全全地得到了治愈。眼前的黄河水仿佛从天而降,源源不断地倾落而下,重重地砸在河床上,激起白色的水花绽放在这山谷中,令人不禁赞叹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汹涌的黄河流速快得令人望而生畏,若不小心掉落水中,怕是眨眼间就会被冲到数里以外。脚下岩石的凹陷处铺满了细腻的河沙,这是丰沛黄河水流过的印记,踩在上面就会微微陷下去,让游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选择落脚之处。

奔流而下的黄河毫不吝啬自己的河水,任由它们怒吼着向忽然收窄的下游河道从容跌去,经过这台阶式的层层河床,这才成就了壶口三重瀑布的奇观。第一重瀑布在最上游处,水量和落差都是这三个瀑布中最大的一个,是其中最壮观的瀑布,也是唯一一个流向与黄河一致的瀑布。顺着水流往下望去,不远处就是第二重和第三重瀑布,它们是黄河另一侧流过的部分河水,由于下流河床左右高低错落而形成的小瀑布,正对着岸边倾泻而下,虽不及上游瀑布的浩大,却宽阔了许多,给人另一种壮观的感受。

此时正值黄河丰水期,不少原本是看台的岩石区域早已成为黄河的一部分,接受着母亲河的呵护与爱抚,等到河水退去岩石表面将露出一个个或大或小光滑的石坑,坑里承载的是千百年的光阴,没有岁月的洗礼又如何滴水穿石呢。滔滔不绝的河水在河道里激烈冲撞,确如满满一壶水猛地从狭窄的壶口倒出,倒在河床上摔得粉碎,再激荡出一层层水雾抛向空中,运气好的话,游客透着阳光还能看到瀑布上方的半道彩虹。

看台栏杆边有一位头裹白色毛巾、身穿白色羊皮背心的老汉牵着一头毛驴与游客合影,毛驴背上铺着红底大花的棉布垫子,在景区音响传来的黄河号子声中,像极了一副写实的油画。那山、那河、那毛驴、那老汉,充满了陕北浓浓的黄河风情。

不少游客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寻找位置拍摄,意图用现代科技留住这美好的景色与时刻。然而我与白菜都不擅长摄影,只是随手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留念,以便在今后记起这段时光时,可以拿出再次回味。

眺望远处,黄河对岸亦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我想,从他们的角度观赏壶口瀑布,想必又是另外一种震撼吧。

在这里,黄河成了陕西和陕西的天然分界线,西岸的我们位于陕西宜川境内,东岸则属于山西吉县地界,两岸各修建又一个壶口瀑布景区隔河相望,甚是有趣。试想,你站在看台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对岸看着你,这如诗的场面是否惹人向往呢?

说是对岸,其实目光所及的对面尚不是黄河东岸,而是黄河中央的一座洲岛。扁担形的洲岛通过一座人行桥与河东岸相连,山西那边的游客要想观赏瀑布,只能从东岸过桥到这座岛上来,比不上我们在岸边就能一窥黄河全貌的便利。

壶口西岸的观景台并不算大,才刚刚教会玉米辨认这里是黄河,我们就已然游玩了一圈。第一次与黄河亲近接触的我,在白菜的催促声中不舍地走向景区出口。可惜此行我们无缘欣赏东岸壶口瀑布景区的猴山、龙洞等景点,但旅行就是这样,总要有那么点遗憾、那么点残缺,才会让你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