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澜和方明接电话时,正在客厅里和婆婆说话。她接着电话,看着婆婆温凤英有些心慌,因为她对婆婆撒了谎。中午,她就被婆婆叫回家来了。
上午,她和雷浩来到赵雅店里,秦澜给两人做了介绍。
赵雅对雷浩印象也很好:短发,面部皮肤有点黑,口鼻端正,但非常干净,一身黑色职业正装,长袖上挽,皮鞋锃亮,看上去沉稳干练,的确算得上帅哥了;也很有礼貌,还对店员娜娜点头示意。
三个人坐下来。秦澜说:“赵雅,咱们那店怎么办呀?”
“能怎么办?只能再找了。”
“那母婴总部那边怎么办?需要先打款吗?”
秦澜想起了何正还没有同意的事:钱还没有着落呢。
赵雅说:“不需要,我们只是报了尺寸,不要货,他们也没有办法。”
“噢,”秦澜长长吁了一口气:那就是还有时间说服何正。
两个人说着,雷浩一直没有插言,只是听着她们两个人说。
赵雅感觉到了,这个人有点沉默寡言呀。也不能太冷落人家了。
她问道:“雷先生,您是做什么的。”
雷浩说:“我是做化妆品,公司刚刚成立。”
“化妆品?雷总,您公司主营哪方面产品?”
赵雅可不是秦澜,自从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然后认识赵枫,加盟母婴店,对市场产品有了本能的防范。她加盟的母婴用品里面就包含母婴化妆品,这雷浩是竟争对手呀,她顺便也改了称呼。
雷浩高中毕业就进入市场,而且做得是销售,对产品市场的敏感度远远高于赵雅,赵雅一问,他就知道赵雅的意思。
“叫我雷浩吧,听秦澜说,你们是多年的闺蜜。我和秦澜是高中同学,还在一起工作过。”雷浩看了一眼秦澜,迅速和赵雅拉进距离。
赵雅看了一眼秦澜,心里说,这个人很会说话。
她点了点头:“好的,大家都是朋友。”既然都是年轻人,无需在称呼上拐弯抹角。
雷浩很欣赏赵雅,秦澜这个闺蜜很大气,也不矫揉做作。
他继续说道:“我公司产品主供精油方面,日常用品里都含有精油,我的公司在长安区。”
雷浩觉得赵雅应该知道,哺乳期女性和婴儿不建议用精油产品,而且不在同一个区里,有距离间隔,两个人几乎不存在竞争。赵雅这个店在裕华区。
赵雅不由得对雷浩有点刮目相看:眼前的这个男人很敏锐,他听出了自己的意思,不动声色就化解了两人可能用的敌对。她的确知道母婴不能用精油。
既然没有什么竞争,那秦澜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赵雅一下子就释然了。
秦澜根本看不出来两个人对话中,已经有了一场交锋,并和平收场。
她说道:“赵雅,雷浩原来一直做销售的,现在又开了自己的公司,把咱们的想法和他说说,说不准他能帮助我们呢。”
秦澜和赵雅多次在一起说过开店前如何吸引顾客,她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还在修改中。
赵雅相信秦澜,爱屋及乌,也相信雷浩,也想试探一下雷浩的能力:好奇心大于求助心。
赵雅打开电脑,找出纳客方案,两个人换位置,雷浩坐在电脑前看了起来。
方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秦澜想开的店里项目少,她们初步只是给婴儿洗澡和做抚触,顺便向顾客推荐母婴用品。
按赵雅的意思,就是先把店做起来,然后再慢慢添项目,怕项目多了秦澜做不了:其实,赵雅心里也明白,秦澜那么长时间没有工作了,能不能做得了,她心里也没有底。
但是,赵雅坚定的认为,不做怎么知道能不能行?怎么可能一辈子待在家里,她是真心想帮秦澜,所以从简单做起。
雷浩很快看完了方案。他问:“这个店你们打算有多少浴池呀?还有抚触台设几个?服务人员请几个?”
赵雅一听雷浩问得问题,就知道他是懂这方面的,他问得虽说是最基本的东西,但也是最实际的东西:这三项决定店面纳客量。有客源才能有收入,但客源的吞吐量决定能否有利润。
秦澜看向赵雅:虽说知道一些,但自己可能会说不清楚,都是听赵雅的。
赵雅说:“原来看好的那个店铺,一开始想上5个浴池,两个抚触台,因为那个地方就那么大,多了放不开。”
赵雅看了一眼秦澜,又补充道:“最初想只招两个店员,秦澜自己也上手。我算过,如果生意好,一天有20个人左右就够店铺费用。”
“不过,现在泡汤了,再找店铺,还不知道什么样呢。?”赵雅也有点遗憾。
“噢,店铺应该好找,慢慢来吧,不要着急,地理位置很重要。”
雷浩没有多说什么,但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这两个人太天真了,这个店根本开不起来。
赵雅对雷浩的产品很感兴趣,尽管她是加盟店,不能销售其它品牌的东西,但可以了解一下呀。
雷浩也没有保留,简单的向她介绍了自己公司的产品品种,精油分类,赵雅对精油非常感兴趣。
她说:“我用过熏衣草精油,说是有催眠功效,我用了也没有什么效果呀?”
雷浩笑了:“所有植物精油,要想有作用,首先需要人自身意念相信。”
“意念相信?”赵雅都一脸迷茫,秦澜更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她根本没有用过精油。
“深信它有这个功效后,它的功效才能真正释放出来。”
雷浩说得一本正经,没有开玩笑得意思。
赵雅笑了起来,很不以为然:“这不是骗人吗?”
她毫不隐讳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说了出来。
没有想到,雷浩点了点头:“同意。”
两个人都笑了!雷浩笑得无声,赵雅笑得花枝乱颤。秦澜也笑了,她是被两个人感染的。
赵雅发现雷浩这个人很有意思:当说到产品时介绍得详细,不惜言词;说到与产品无关的话题,话就很少,比较言简意赅,但一语中的,基本都是总结性语言。
深沉而有内涵,说得就是这种男人吧。赵雅对秦澜这个高中同学更是刮目相看了。
虽然都算得上刚刚见面,尽管雷浩话比较少,但三个人聊得非常投机。
中间秦澜接了方明的一个电话,说自己有事要去趟郊区,可能今天过不来,明天如果有时间,就过来和她们一起再找店铺。
秦澜回应:好的,谢谢方明。你先忙你自己的。
赵雅随口问道:“方明怎么知道的?你和他说的?”
秦澜说:“噢,刚接到店铺老板电话,我特别着急又生气,给你打电话你又不接。就打给方明了。”
秦澜又对着雷浩说:“我大学同学。”雷浩点点头,并不说话。
中午三个人一起吃了午饭,雷浩结得账。
朋友间男女吃饭,大家好像都默认男人买单,尤其是这个男人还是个老总。
吃饭的时候,三个人约好,下午一起去看店铺。
因为没事,三个人饭吃得早,吃完还不到12点。但中午太热,太阳直射,店铺两侧没有阴凉,所以就说等会儿再去。
雷浩从简单的和两个人对话中,直觉上判断秦澜开不了店,最起码现在不合适:基本是什么都不知道,大多都是听赵雅的,很明显是边做边看的想法。这样开店,很难经营起来。
但初次见面,什么都不了解,不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想着多了解了解再说,但他心里拿定主意:会帮助秦澜,只要她需要。
雷浩没有跟着秦澜和赵雅回店铺,他说回公司一趟,有点事儿要处理。
其实是个借口,他是觉得大中午两个女性休息会比较方便,自己先出去一会儿。
秦澜说:“没事儿,你去吧,如果有事下午就不用过来了。”
雷浩摆摆手,向着自己的车走去。
赵雅和秦澜两人挽着手回到店铺里,正在坐着打盹的娜娜急忙站了起来。
赵雅说:“娜娜,你回去吃饭吧。不用着急,我下午会一直在店里。”
娜娜现在住得离店铺很近,中午都回去吃饭。赵雅对娜娜上班时间卡得也不紧,因为晚上经常会加班。
两人刚刚坐下,秦澜的电话响了起来,秦澜一看,不由的站了起来,是婆婆温凤英打来的。
电话里温凤英问道:“秦澜,你在哪里?怎么这个时间了还没有回家呀?”
秦澜一听,知道婆婆在家里。她说:“噢,妈,我在赵雅店里呢,您吃过饭了吗?”
温凤英说:“还没有,身体特别不舒服,有点头疼。”
停了一下,温凤英又说道:“噢,我没事,也不想吃饭,你忙吧,我挂了,去睡一会儿。”就挂了电话。
温凤英断定,听说自己不舒服,秦澜肯定会回来。秦澜是善良而孝顺的儿媳妇。
果不其然,秦澜听说温凤英不舒服,马上就往外走,边走边对赵雅说:“我要回家了,我婆婆不舒服,现在还没有吃饭呢。”
赵雅追着问道:“怎么不舒服?需要打120吗。”
“不用吧,她说有点头疼。”
赵雅止住了脚步:“有点头疼,还给你打电话,也值得你这么着急?这个点,恐怕是叫你回去做饭吧。”
赵雅对秦澜的婆婆有种说不出的抵触。
赵雅和温凤英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老太太说话非常得体,也让人听着舒服和爱听,也很关心赵雅。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太太对赵雅像是有了看法,总是拐着弯说话,好像暗藏其它的意思,感觉很冷淡,也有种说不出来的凌厉感。赵雅现在都有点怕她。
当听秦澜说她有点头疼时,第一反应就是温凤英让秦澜回去做饭。
秦澜也不想和赵雅争辩,她从心里着急,结婚几年了,她拿温凤英当妈妈看待。
赵雅看着秦澜的着急样儿,又追出来嘱咐了一句:“你开车慢点,你婆婆没事。”
秦澜回到家里,打开房门,就看到温凤英躺在沙发上,闭着眼躺着。
秦澜走到温凤英身边,想去摸温凤英的额头,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自己没有洗手,温凤英很讲卫生的。
她叫道:“妈,你怎么样了?要不咱们去医院吧?”
“不用,疼得不厉害,可能昨天没有睡好。”
温凤英边说边坐了起来。秦澜忙拦着:“妈,那您躺着吧!我去给您做点饭吃。”
“没事,我想坐会儿。”
秦澜换上做饭时穿得家居裙,又走到温凤英跟前:“妈,您想吃点什么?”
温凤英说:“什么都行,你想吃什么就带着给我做点就行。”
秦澜愣了一下,说道:“妈,我和赵雅吃过了。我不知道您中午回来?”
平常温凤英中午基本不回来,在公司吃,有学员做饭。
“噢,那给我煮一点面条吧,我见厨房里有细面,多放点菠菜,少放些面条。”
温凤英回到家里,没有见到秦澜,先去厨房里看了看。
“好,那您先休息会儿、躺会儿吧,做好了我叫您。”
秦澜先从冰箱里取一小把长虾皮,放小碗里用水泡上,然后炉灶上放两个锅同时烧水。几颗波菜洗净,又切了一点点葱花。水开了,先把菠菜焯一下,筷子捞出来,放入碗里凉水冲一下。另一个锅里水快开时打入一个荷包蛋,稍煮后放入少许面条,鸡蛋和面条一起煮熟,放入虾皮和菠菜,开锅关火,放上葱花、盐和一点味精,淋上香油,一碗鸡蛋菠菜虾皮面就做好了。在做饭方面,秦澜已经是井然有序、炉火纯青了。
秦澜把面条盛入一个大些的玻璃碗里,拿了一双筷子,端出来。她一手端着碗,一手拿过来茶几上的竹子碗垫,把碗放上去,又拿过电视旁边小几上凉的白开水玻璃瓶,倒入碗里。面条煮得时候,水就故意放得少一些,因为如果水太热,时间长了,面条就不好吃了,所以煮熟后放些凉白开水———这个法子还是婆婆温凤英教的。
秦澜去厨房里做饭时,温凤英又在沙发上躺下了。
秦澜把面条调好,才叫温凤英起来:“妈,面条做好了,您起来吃吧,吃了再睡。”
温凤英坐起来,接过秦澜手里的筷子,搅了几下面条,抬起头,对秦澜说:“也不知道何正他们中午吃得是什么?这么热得天,左不过也是面条之类的吧?秦澜,你知道何正他们中午吃得什么吗?”
秦澜一怔,她没有想到婆婆会问何正吃什么:从昨天晚上分房而睡到现在,她和何正根本没有通过电话。